吕云所教学文献捐赠展五部曲之“漳河畔”组画及早期作品

一个书画 2025-04-23 19:00:52

文章/来源网络

编辑/尚吕丹青

天津美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传承了南宗张大千、刘君礼、吕云所及北宗溥儒、王颂馀、白庚延的两派山水画范式与风貌,创建有一套完整的山水画教学体系。

吕云所是一位非常敏锐、激情且富有绘画天赋的艺术家,他早年师承秦仲文、刘君礼诸先生,艺术创作更多地受到了刘君礼积墨山水的影响。吕云所早年以“漳河畔”组画一举成名。作为他1962年河北天津师范学院(天津美院前身)的毕业创作,这套组画由《河畔人家》《太行秋色》《收获季节》和《溪边牧歌》四幅作品组成,以家乡太行山腹地流出的漳河为背景,描写了当时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农村出现的新风貌。

画作摆脱了当时流行的通过情节描写来说明主题的创作模式,而偏重于以景写情的表现方法,从而显现出画家长于借景抒情的创作特征。“漳河畔”组画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并不局限于这种乡土诗情的抒发,更在于在这些近于西画风景的图式里很好地发挥了笔墨的作用。“漳河畔”组画是通过乡土意识去描绘太行风情的,而不是纯粹的太行山水画,它是吕云所探索太行山水画的第一步,其对于太行造型的概括、对于皴中有勾的粗朴笔墨尝试,都可谓他未来太行山水画的雏形。

20世纪60年代,除了“漳河畔”组画,吕云所还创作了接近这一组画的《太行之秋》《锄禾当午》以及大量的中国画人物写生。其中用中国画笔墨塑造的乡村车马倌挑灯缝鞍的《老来红》,不仅入选了全国美展并被选送到欧非七国展出,而且这是他用水墨塑造太行山民人物形象的开始。吕云所的太行水墨人物写生一直延续到70年代,这对于他用中国画深入地理解太行人民、磨砺自己的笔墨语言都不无益处。

60年代初,吕云所和那个时代的许多画家一样,画了较多的插图与连环画,如《耿长锁走过的道路》《抗洪凯歌》《重见光明》等。其中《双十春》连环画选页入选了1964年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美展。连环画对于众多农民形象的塑造以及勾线白描的运用,让吕云所进一步切近农民生活与农民形象的表现,这其实是从现实的角度丰富和沉淀了他绘画中的乡土诗情。

0 阅读:1

一个书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