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AI 大模型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技术、应用、市场等多个层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深刻改变着诸多行业发展格局。
模型性能持续提升:
年初各大厂商聚焦于推出参数量更大、能力更强的通用大模型。如智谱 AI 的 GLM-4、Anthropic 的 Claude 3 系列、谷歌的 Gemini 1.5 Pro 等,在语言理解、生成、多模态等方面的能力都有大幅提升。
技术路线多元化: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算力堆叠,强化学习、知识计算、符号推理、类脑计算等新型路径不断探索。投入更小、更垂直的小模型不断涌现,如 OpenAI 的 GPT-4o mini,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了质量。
多模态整合能力增强:
多模态模型成为重要发展方向,能够整合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在医疗领域可综合分析病历文本、医学影像和语音记录;在自动驾驶中能融合道路图像、传感器数据和语音指令等,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行业定制化加速落地:
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出现了大量专门定制的大模型项目。如金融领域用于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的大模型,医疗领域辅助诊断和疾病预测的大模型,教育领域个性化学习和智能辅导的大模型等,有效提高了各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AI Agent 兴起:
以 LLM 为大脑驱动的 AI Agent 成为热门,具有自主理解、感知、规划、记忆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自动化执行复杂任务。微软、苹果、谷歌、OpenAI 等科技巨头,以及百度、阿里、腾讯等国内厂商纷纷布局,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
赋能新型工业化:
在制造业,智能生产系统借助 AI 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优化,如基于机器视觉的质量检测和智能预测性维护系统。在工业供应链管理方面,实现精准需求预测、库存优化和物流配送调度,AI 辅助设计工具还可生成创新设计方案,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市场规模增长:
《2024 年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规模达 105 亿元,预计 2024 年可达到 165 亿元,同比增长 57%,到 2028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624 亿元。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约为294.16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700亿元。
竞争与合作并存:
老牌科技企业如百度、阿里等凭借技术、算力和数据资源占据先发优势,智谱、百川等新兴创业公司在特定领域展现竞争力,面壁、秘塔等新势力专注于垂直行业应用等细分领域。同时,企业间通过建立联盟、共享数据资源等方式,共同探索 AI 技术的商业化路径。
降价潮与价格战涌现:
为争夺市场份额,多家公司下调旗下大模型产品价格,从 “以分计价” 进入 “以厘计价” 阶段,降低了使用门槛,提升了用户接纳度,推动大模型的普及应用。
算力瓶颈:
高性能 AI 芯片供应受限,如英伟达 A100 及以上性能 GPU 被列入管制清单,国内企业获取替代品 A800 存在缺货和溢价情况,自研 AI 芯片技术仍有待突破。
数据质量与安全:
高质量训练数据集不足,数据类型不全面、信息可信度不高,且数据呈现碎片化分散状态。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确保数据在采集、存储、使用等环节的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解释性与伦理问题:
随着大模型规模不断扩大,其决策过程和输出结果的可解释性变得困难,难以让用户理解和信任。此外,AI 大模型在应用过程中还面临伦理道德、社会公平等问题,如算法偏见、虚假信息生成等。
总体而言,2024 年 AI 大模型发展成绩斐然,为各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AI 大模型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社会向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
来源:山西密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