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办怒批!李嘉诚还没放弃,港口不能卖给美国,那就卖给意大利

开心的李鬼 2025-04-25 11:26:26

文 | 开心的李鬼

编辑 | 开心的李鬼

前言

4月14日,据彭博社报道,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正加快出售其全球43个港口的交易进程。

而接盘方不再是此前曝光的美资贝莱德集团,而是意大利亿万富豪阿蓬特家族旗下的TiL公司。

这笔交易若完成,TiL将掌握这些关键港口的所有权,而贝莱德财团则仅保留对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经营权。

4月15日——第10个国家安全教育日,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发声:“出卖国家利益者,绝不会有好下场。”

虽然没有点名,但谁都看得出,这一锤,敲的正是长和港口交易案。

这场交易,为什么会引发如此激烈的反响,长和又为何急于抛售其全球港口,而意大利阿蓬特家族真的“可靠”吗?

从贝莱德到阿蓬特

在交易的最初版本中,李嘉诚的长和集团是打算将旗下港口出售给由贝莱德牵头的美资财团。

这一消息一出,立即在舆论和政界引发强烈反弹。

因为贝莱德,毫无疑问是一家根正苗红的美国金融资本巨头,而美国与中国当前的地缘博弈关系,正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于是,为了“过审”,交易方案出现了“优化”版本——将意大利阿蓬特家族的TiL公司推到前台,成为交易主导者,美方退居幕后,仅掌控巴拿马港口部分权益。

这种“操作”,用一句话概括:换个马甲,照样是西方资本。

问题是,阿蓬特家族真的是“安全牌”吗?

TiL虽然表面上是意大利企业,但其在全球的运营模式、西方金融圈的深度绑定,难以让人放心。

港口换东家不怕,怕的是换了个披着欧洲皮的美国魂。

实际上,外界分析指出,这种“去美国化”的包装,更多是为了解决审批障碍而采取的公关手段,本质上并没有解决中方对于港口掌控权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关切。

尤其是巴拿马运河这样的地缘战略要冲,其影响远远超出商业层面。

别忘了,如今特朗普入主白宫,美资背景的任何海外投资都可能被拿来当政治武器用。

到时候,中国相关的港口还握在别人手里,那可不只是“生意”问题。

李嘉诚的行为卖了什么

从李嘉诚家族的商业操作逻辑来看,此次出售港口资产,显然延续了其近年来“逐步调整区域资产结构、向欧美加码投资”的路径。

近年来,该集团持续减少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投资比重,尤其在房地产、零售、能源等关键领域频繁减持,转而将资源配置重心投向欧洲、美洲等发达市场。

此举虽属企业自主决策范畴,但由于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长期以来也引发舆论对其战略动向的高度关注与讨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并非普通资产的调配,而是一次涉及全球43个港口的大规模转让。

不同于以往出售商业地产或零售项目,这次所转让的核心资产属于关键性基础设施——港口。

而港口,作为国家海上通道的节点型枢纽,不仅是国际物流和贸易运输的“生命动脉”,更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多重属性。

因此,任何与港口运营权、控制权相关的大规模资本变动,都会引发高度警觉。

更引人关注的是,交易清单中还包含巴拿马运河区域的港口,众所周知,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要道之一,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一旦相关港口运营权由西方国家或与其有密切关系的资本接手,未来在国际政治、经贸博弈中所带来的制约风险,不能不引起警惕。

李嘉诚家族此时选择“脱手”这类关键性资产,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引发外界对其政治立场、战略判断乃至国家认同的质疑。

尤其是在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港口等基础设施全球布局能力的关键阶段,如此规模的港口资产流出西方资本体系。

既可能对国内相关战略部署形成干扰,也难免被外界解读为一种“战略性抽离”甚至“态度性背离”。

在市场层面,这也释放出一种不利信号。

作为曾经代表中国香港资本力量的重要象征,李嘉诚家族此举可能会对其他境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形成传导效应,影响对区域市场的长期预期。

这不仅仅是一起商业并购事件,更可能在全球资本市场引发“政治解读”的连锁反应。

港澳办背后的警告意味

4月15日,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讲话,字字铿锵,震聋发聩。

他没有点名,但每一个字都像是在敲打李嘉诚和像他一样的“聪明人”。

“不是要我们的税,是要我们的命”“在关键时刻出卖国家利益者,绝不会有好下场”,这些话,不只是情绪的发泄,更是政策信号的释放。

这不是普通的批评,而是一种警告。

事实上,在去年,港澳办就对长和与贝莱德交易案“点名”批评,指其“揣着明白装糊涂”。

而如今,又有意大利财团上位,试图“蒙混过关”,港澳办再次发声,其实已经说国家底线不能碰,商业利益不能踩在国家安全之上。

李嘉诚之所以成为焦点人物,并非仅仅因为他是富豪,而是因为他是香港商界的“旗帜”。

他的动作,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如果能向西方资本“示好”,那其他人是否也会效仿,国家对此保持沉默,那以后谁还会把国家利益放在前面?

夏宝龙此时讲话,其实就是在划红线:不管你是谁,有多大财富,有多大影响力,在国家安全面前,一切都要让路。

43个港口的交易案,不仅是一场金钱交易,更是一场关于立场和信仰的较量。

李嘉诚是商人,他可以计算利润、评估风险,但当交易对象涉及国家安全、地缘战略的时候,所有商业逻辑都应让步于国家大义。

港澳办不是为了批判一个人,而是要提醒所有人:在国家命运与个人利益面前,做一个真正有立场、有骨气的中国人,才配得上五千年的文明荣耀。

结语

今天的中国,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奋起自强的巨龙,在这场中美博弈的大棋局中,每一座港口、每一条航道,都可能成为影响国家命运的关键节点。

港澳办已经发声,底线已划,态度明确,商业世界再精明,也不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李嘉诚卖的不只是港口,更是在做一个历史选择,而历史,也终将给出公正的答案。

你认为李嘉诚真的不懂国家大义吗?

你觉得意大利阿蓬特家族真的能让中方放心吗?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把这场关于利益与信仰的较量讲清楚、说透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