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则胶东史料,其题目为《二李先生墓表》,顾名思义,它记载的是两位李姓人物的生平。这两位李姓人物都生活在清代的栖霞县,具体村居为渔稼沟。(注:现栖霞市杨础镇辖区内有上下两个渔稼沟村,墓表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及是哪个渔稼沟,但通过姓氏推断,应该是李姓聚居的下渔稼沟村。就地理位置而言,上下渔稼沟地处栖霞南陲,与莱阳地界相接壤。)
(▲上下渔稼沟村的位置示意)
根据记载,渔稼沟村的这两位李姓人分别叫作李毓英和李毓藻,他们是一对兄弟。这哥俩虽然没有太高的科举功名,但亦属文化人行列,同时家资富裕,在乡间比较有影响力。两人当中,哥哥李毓英去世较早(道光八年卒,享年四十一岁),弟弟则相对长寿(同治六年卒,享年七十三岁)。
为两人作墓表者,系莱阳籍进士周悦让。其年少时曾长期在栖霞居住学习,因此与李家两兄弟相识。由于两兄弟年纪大且与周悦让的老师为同学,周悦让便也视两人为长辈。同时,他与李毓英的长子又是多年好友。在种种关系的交织下,周悦让便以进士京官之尊,提笔为无官无职的李毓英和李毓藻撰写了墓表。文中内容除了简叙李姓两兄弟的生平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周悦让对双方以往交集的回忆。通过阅读这则史料,大家既可以增进对栖霞渔稼沟李姓家族的了解(文内提到了李毓藻创立宗祠的事迹),也可以管窥清代胶东文士的生活状态,还是很有裨益的。
以下是正文——
李君讳毓英,字钟山,栖霞渔稼沟村人。幼聪慧,弱冠为诸生,家世素封,以持门户故,不能竟学。道光八年二月初八日卒,年四十一岁。
配于孺人,子四人。长(曰)春许,附贡生。次(曰)春霭,邑庠生。三(曰)春韶,邑庠生。四(曰)春焕,邑增生。
李君讳毓藻,字乐泮,钟山(注:即李毓英)弟也。少力学,年二十得危疾,因罢业。而于病剧时,梦有林先生者授以方,遂瘥(注:痊愈之意),故其家常为位祀林至于今。
君既废业,则专其力法生,以故家大起,倍于其初。子侄辈均训读,使有成复;创立宗祠,蠲田二顷为奉祀地;皆君力致之。以同治六年正月初六卒,年七十三岁。
配于孺人,子二人。长(曰)春熙,邑庠生。次(曰)春雍,太学生。
系曰:钟山君与吾师郝求岩先生为同学,以故让(注:指作者周悦让)九岁时从先生读书于其家,而与乐泮君洎其从弟翀霄字翼清君偕为同门友。
时乐泮君已逾冠,凡朝夕盥馈起居事,皆躬亲之,恂恂惟谨。而钟山君亦间至书舍,与先师谈讌,移晷灯炧不能休。让隅坐次于两君,平生为最悉。洎让别后,唯尝以试事晤钟山君于郡城,相与徙倚睥睨间道,故欢笑移刻然后去。乐泮君则讫未再言面焉。而钟山翁之长君字次燕者,与让同岁生,后亦从求岩师学。既髻龀相识,又以同门,故每试辄相晤甚欢,于郡中及会城契阔者数矣。道光乙巳、丙午间,让方待诏都门,次燕以寄籍来试,尤相习。
洎某归里,过访其家,次燕白发苍颜,几不复相识。盖自别都门三十年所矣,两翁之宰木已拱,其门巷皆非畴昔,为怅然者久之。而次燕以两翁墓表见属,情不容己,因次其语。
昔苏公子容为乐陵二石公神道碑、叶公水心铭、陈同甫王道夫墓皆通为一篇。爰仿其例,以志余感,且以慰次燕昆季之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