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影视剧的影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康熙朝的皇太子胤礽是一个懦弱、无能且荒淫昏庸的人,他不及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勇武,没有四阿哥胤禛的心机手段,也比不上八阿哥胤禩在朝中的好人缘,甚至不如十四阿哥胤禵得康熙宠爱,历史上的太子胤礽真有这么差劲吗?
事实上,爱新觉罗·胤礽应该是最像康熙的皇子,他一生的幸与不幸,都与一个人脱不了干系,那就是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康熙帝在位期间,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挫败沙俄入侵、三征噶尔丹等,功业彪炳史册,以至于被后世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然而,晚年的康熙却深陷“九子夺嫡”风波的矛盾当中,不得不痛下决心两废两立,曾经一手培养、寄予厚望且最心爱的儿子太子胤礽,而太子胤礽之所以会落得被废的下场,既有自己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康熙一手造成的。
太子胤礽经康熙苦心培养,曾是康熙心中大臣眼里最合格的储君爱新觉罗·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其生母是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因是皇后嫡子,刚满周岁的胤礽就被康熙立为皇太子。
胤礽之所以仅一岁就被立为太子,一方面康熙与皇后赫舍里氏是少年夫妻,感情很深,且赫舍里氏在生下胤礽后不久就难产而死,康熙出于愧疚和爱屋及乌,于是立他们的爱子为太子,以寄托哀思;
另一方面胤礽出生时正处于平三藩的关键时刻,且局势不利于朝廷,立皇后所生之嫡子为皇太子,既可以向天下宣告大清朝后继有人,稳固人心,同时也能振奋朝野和前方军队的士气,打击敌方军心,可谓是一举数得。
在这之前的清朝数位皇帝中,清太宗皇太极、顺治皇帝福临是议政王及亲贵大臣共同推举的,是权势斗争妥协的结果,而康熙因顺治早丧,而他又得过天花,所以被孝庄太后指定继位;历史上太子胤礽被废后,雍正受遗诏登基,随后创立秘密立储制度,即生前不立太子,因此,太子胤礽成为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的皇太子。
皇后赫舍里氏的去世,令康熙帝万分悲痛,于是他把对妻子的爱都转移到了年幼的太子胤礽身上,不但亲自承担起抚养胤礽的重任,还手把手教导胤礽的成长,这是其他皇子从来没有过的待遇。
康熙帝:“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
太子胤礽四岁时,不幸出痘(天花),天花在当时为不治之症,一旦染上凶险难测,容易引起人们恐慌。康熙爱子心切,对此尤为担心,长达半个月的时间无心国事,把送上来的奏章全部转往内阁,自己则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陪伴太子度过病危期。
等到太子痊愈后,康熙帝还特地祭扫了太庙、社稷,第一时间向天下臣民宣告这一喜讯。
康熙对待太子胤礽可谓父子情深,每次外出,都不忘问候留在宫中的爱子;在父子感情最融洽的时候,胤礽偶染小病,康熙便急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在康熙的心中,太子已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言“情之最亲者,莫如父子”。
太子胤礽自幼聪慧好学,待他年纪稍长,康熙就安排他出阁读书,为此特地修缮了文华殿,还选择了达哈塔、汤斌、耿介三人作为皇太子的讲师,三位老师都是满汉中学问优长的人,可见康熙帝对太子胤礽在教育上的重视。
康熙:“皇太子自幼读书,深明大义,必然谨慎。上则祖庙社稷之福,下则臣民之造化也。朕不胜喜悦。”
除了注重教育,康熙凡是出巡、行猎或朝廷遇有重大祭祀,都将太子胤礽带在身边,且由太子统率诸皇子以及诸王大臣,以示储君的身份和尊荣。
同时为了培育太子,康熙帝还打破自古以来封建国家有关皇帝和储君之间的规矩,破格树立胤礽的权威。如让太子结交江南士绅的代表人物,还示意太子可以与外国的传教士往来,从而使皇太子的声威远播南方和海外邦国。
太子胤礽成年大婚后,康熙帝更加倚重太子,让他协助处理朝政,以锻炼他治国理政的本事和才能,尤其是在康熙亲征噶尔丹期间,任命太子胤礽为监国,代父处理一切军国大事。
太子胤礽坐镇京师,心思缜密,朝中事无巨细都一一详询,妥善处理,完美地履行了身为太子的职责,这让出征在外的康熙帝很放心和满意,且不负众望,获得百官的一致称赞,一时间“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
在康熙的苦心培养下,太子胤礽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具有很高的个人修养,而且善于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父主持祭祀,并数次监国,拥有不俗的治国才能,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成为康熙心中殷切期望的继承人,是百官眼中的合格储君。
因长期养尊处优变得暴戾,对兄弟不仁,对康熙不忠不孝和历史上的大多数帝王相比,康熙算得上是一位慈父,他关注每一位儿女的成长,尤其是对太子胤礽,可以说是不分轻重的骄纵和溺爱。
他默许皇太子的仪仗、冠服规格几乎与皇帝等同,每年逢元旦、冬至、千秋三大节,百官都要对皇太子行二拜六叩的礼节,并避太子名讳;
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不惜罢斥重臣明珠;纵容儿子挥霍浪费,东宫内的日常花销比皇帝都高;而且太子脾气暴躁,任意鞭挞诸王、众臣,康熙却加以包庇,甚至“以身作则”处置忤逆太子的人;默认私生活不检的太子放肆地广罗美女、豢养面首。
总之,太子胤礽的一切过错在康熙那里均能得到包庇,康熙总是不厌其烦地选撤太子的侍从,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过错,都是儿子身边的小人教唆坏了太子。
长此以往,使得高高在上的胤礽养成了不可一世、蛮横无理的性格,之前的宽厚仁慈、君子气度已荡然无存,变得乖戾暴躁,导致四周树敌无数,最终也让康熙本人尝到了苦果。
这其中,对太子胤礽早就不满的是大阿哥胤禔及其他皇子,同样是康熙的儿子,太子胤礽总是能享受到最好的待遇及父皇的特殊关注,而且胤礽仗着嫡子和太子身份,从来不把其他庶出兄弟放在眼里,并从心里瞧不起。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巡幸塞外,在巡幸期间,大阿哥胤禔等皇子突然向康熙帝举报太子的诸多不良表现。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
太子胤礽被揭露的种种不仁表现,令康熙帝深感震惊且非常不满,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更加不满的是太子的越位处事,认为其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至此,康熙帝与皇太子的矛盾开始激化。
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对这个幼子一向宠爱有加,是此次随扈塞外的最小阿哥,因此十分焦虑,可太子却无动于衷,对生病的幼弟毫无孝悌之心。
康熙由生病的老来子,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那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在出塞途中突然患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太子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容,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康熙帝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于是让他先行回京。
当时只有16岁的胤礽,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父皇的不满,而康熙却从此事看出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后来康熙在废太子时说已包容了他20年,就是把这件事作为起点的,可见此事给康熙留下多么深的印象。
现在太子对同样生病的幼弟不管不问,于是康熙气愤地责备太子:“作为嫡长子,毫无做兄长的样子。”然而胤礽不仅不接受批评,虚心认错,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这让康熙非常地失望和痛心。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使这对父子彻底决裂。
原来在返京途中,太子胤礽可能对前面大阿哥胤禔的举报和父皇的批评心有余悸,再加上与父皇顶嘴后非常不安,于是在夜晚靠近康熙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却不小心被康熙发现,康熙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
窥伺圣躬本就是死罪,更何况是对皇位有威胁的储君了,这件事刺激康熙帝下决心废掉皇太子胤礽。
两废两立,从寄予厚望到彻底厌弃,康熙失败的教育是造成胤礽凄惨结局的根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拘禁于咸安宫。
两个月后,康熙于畅春园召集众臣,命在诸皇子中推举一人为皇太子,为公议是从,无有不准,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储位的觊觎。
八阿哥党的鄂伦岱、揆叙、阿灵阿等人私相计议,并与诸大臣暗通消息共同推举八阿哥胤禩;皇长子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争储无望,也向康熙提议立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这些话让康熙极为寒心,狠狠训斥了大阿哥胤禔,同时否决了立胤禩为太子,并严加提防。
这时,三阿哥胤祉又站出来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大怒,削去大阿哥的王爵,并终身幽禁。因厌恶胤禩勾结胤禔谋储,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同时释放的还有太子胤礽。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复立胤礽为太子。
康熙之所以选择复立胤礽为太子,一方面是胤礽毕竟做了三十几年的太子,君臣名分早定,而废黜太子的罪名明显不足,尤其是罪行不彰,就这样废了天下臣民人心难服;
另一方面,太子一废,众皇子纷纷明里暗里争夺储位,引发朝局动荡,可康熙心中一时又没有合适的太子人选,再加上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一事,让康熙觉得太子之所以性格大变似乎另有隐情,为了平衡朝中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给太子一次机会,重新立他为太子。
当初康熙让诸皇子、众大臣推举太子人选,是因为太子被废,现在食言而肥又复立胤礽为太子,知道交代不过去,于是在册立皇太子的同日,分别晋胤祉、胤禛、胤祺为亲王,晋胤祐、胤䄉为郡王,胤禟、胤祹、胤禵俱封为贝子,胤禩此前已复为贝勒,以此促进皇太子与诸皇子之间的团结。
然而,重新被立为皇太子的胤礽,不但不知悔改,依然我行我素,乖戾暴躁,而且变本加厉,甚至时常行为疯癫。
康熙五十年(1711年),太子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等人结党营私,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康熙知道后怒不可遏,决定再废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再次下诏废黜太子胤礽。并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
胤礽被废后,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虽然多次有大臣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始终未再立胤礽为太子。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被幽禁在咸安宫长达12年的废太子胤礽病逝,终年51岁。
纵观爱新觉罗·胤礽的一生,精通文韬武略,拥有不俗的治国才能,协助康熙处理朝政,数次监国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对清朝极盛时期的来临,胤礽功不可没。
然而随着叔外祖索额图因专权贪贿,结党妄行被康熙帝所杀,父子关系开始趋于紧张,再加上康熙帝为培养教育儿子,让诸皇子参与朝政,造成围攻太子的局面,相对削弱了太子的权力,也使太子胤礽对康熙日渐不满。
更重要的是康熙在教育方面的失败,因他对太子胤礽的过分骄纵和溺爱,让其在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导致人格分裂、贤德不再,而太子胤礽拥有的过多特权又必然会对康熙帝的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君储、父子之间的悲剧不可避免,最终处于弱势一方的胤礽注定以凄惨的结局收场。
只说二月河的九龙夺嫡,太子的悲剧其实就是康熙造成的[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