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者,湖南湘乡人也,字传瑾。少负奇气,尝谓同窗曰:"大丈夫当纵横四海,岂能效腐儒咿唔牖下!"年十三,投湘军鲁涤平部,及长,入黄埔军校一期,与徐向前同窗,与蒋中正有师生之谊。
昔日“黄埔三杰”,赓为首也,名满天下,时国共两党,风云将星首推陈赓,尝东征救蒋氏于危难,中正抚其背叹曰:"此天生将种也!"
十六年清党事起,赓断然与蒋氏绝,赴南昌举义,任营长,彼时林彪、粟裕、许光达皆将军麾下任职。
贺龙见其谈吐诙谐,讶曰:"黄埔竟有此活宝将军?"赓笑对:"军中不可无霹雳手段,亦不可无滑稽肝胆。"后转战鄂豫皖,创红四方面军无线电侦察科,尝破译白军密电,徐向前拊掌曰:"陈瞎子(赓近视)眼盲心亮,真吾军千里眼也!"
以功升任红四方面军师长、方面军参谋长,时徐海东、许世友皆其麾下得力干将,坐腿疾离鄂豫皖,辗转至沪疗养。
不幸被捕,蒋念其东征救己于危难,踟蹰不决,经中共及宋美龄营救,遂脱身,前往中央苏区。
漫漫长征路,赓任干部团团长,干部团名曰团,实“御林军”也,多建奇功。
抗战军兴,任八路军三八六旅长。神头岭之役,率部伏击日军辎重,先使士卒乔装挑夫,于道旁置扁担水桶,待倭寇歇息时,忽发喊杀出。是役毙敌千余,日军战报哀叹:"三八六旅实劲敌中之劲敌。"刘伯承闻捷报,笑谓邓小平:"陈赓用兵,总带三分顽童戏虎之趣。"
解放战争时,率太岳兵团逐鹿中原。淮海战役围黄维兵团于双堆集,黄维闻对阵者为赓,叹曰:"败于黄埔同窗,虽辱犹荣。"赓闻之,竟遣人赠烟酒,附书云:"学长困守地窖,可需棋谱消遣?"三军传为佳话。
陈毅曾盛赞曰:“近廿年我军创造优秀军事家并不多,近来粟裕、陈赓相继脱颖而出,当与彭(彭德怀)、林(林彪)、刘(刘伯承)并驾齐驱。”后人因之称为“五虎上将”。
朝鲜战事起,赓任志愿军副司令员。上甘岭硝烟中,犹与参谋戏说《三国》,忽闻捷报,拍案曰:"此非子龙长坂坡故事耶?"然多年征战积劳,竟昏厥指挥部中,彭德怀急令卫士以担架抬其返国。
晚年受命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亲绘校舍蓝图。尝雪夜立校门,为新生扛行李,生徒惊呼:"此非开国大将乎?"赓笑曰:"老夫今日值更,诸生速去暖足!"一九六一年病笃,周恩来三临病榻,赓犹戏言:"若得再生,定要活捉老蒋与总理对弈。"
太史公曰:古之名将,或威如李广,或谨如程不识,然如赓公以诙谐行韬略者,未尝见也!观其黄埔救蒋而终弃蒋,身经百战而笑谈如常,真得庄子"庖丁解牛"之妙。至于垂暮之年育将才于北疆,尤见深谋远虑。谚云"嬉笑间樯橹灰飞",其陈将军之谓欤?然天不假年,未尽其才,惜哉!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