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战争时,日军为何不“见好就收”,不猥琐发育还越打越急眼?

文史风云 2024-12-20 23:31:44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高层内部有很多明白人十分清楚,以日本的体量是无法完全吞并中国的。

因此,以石原莞尔、近卫文蘑为代表的日本精英,在战争期间都极力主张见好就收,先迫使中国签订卖国条约,争取时间消化占领地,然后再谈将来!

石原莞尔

如果日本采取这个策略,中日战争的走向如何,犹未可知!

为什么日本军队最后放弃了这个稳重的蚕食策略,而选择了一路狂飙突进呢?

列强的纵容

首先,这与列强的绥靖政策,纵容忍让有着绝大的关系。

侵华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人最担心的不是中国军队的抵抗,而是国际列强的干涉。

毕竟这么多年的交道打下来,国民政府是什么成色,日本人早就已经一清二楚。

所以日本政府最初制定的方针是以战促和,没想真要南京政府的老命。

所谓七七事变,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就是第二个九一八事变。

只是后来战争进程不受控制,在后世的眼里它就很自然地变成了全面侵华的开端。

在日本人最开始的设想中,它的战略目标只是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实行所谓的华北地方自治,让它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 。

对于长江以南的地区,日本在侵略步伐上呈现出审慎态度,不像在北方那样气吞万里如虎。

因为南方是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列强在中国的核心关切所在,尤其是现霸主英国和准霸主美国,那一片基本就是他们的地盘。

但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爆发,将整件事情带入一个谁也无法控制的赛道。

事情是这样的,日本占领华北之后,国民政府高层与九一八时,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这些人都是熟读中国历史的,很清楚历朝兴衰中地缘战略的影响。

打开一张地图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华文明的腹地,汉地十八省,是一块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 。

它东南两面沿海,西有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北方有依托阴山和燕山构筑的长城体系 。

而东北又叫关外,它是一块独立于汉地十八省之外的地理单元。

历史上,它从来就不是存亡之地,也就是因为近百年来的闯关东运动,汉人才逐渐控制了这里。

而国民党又从来没有实际控制过东北哪怕一秒钟,丢了也就丢了。

只要汉地十八省的防御体系还在,就很难刺激这帮人的存亡意识!

可华北沦陷后,他们就彻底坐不住了,这都打到汉地十八省了。

占领华北后,日军东路可以顺津浦线南下,过两淮,渡长江,直扑南京。

此乃清灭南明之路。

中路,日军可以顺京汉铁路南下,占武汉,并广州,将中国一刀两断。

赵匡胤当年收拾南方的十国政权,走的就是这步棋。

西路,日军可以沿着陇海铁路西进,入关中,吞巴蜀 。

中国的西南抗战基地,将彻底沦陷。

为了避免这些悲剧,也为迁都重庆争取时间,国民党走出了一招妙棋,那就是在上海开辟新的战场,将全国军队调来这里跟你梭哈。

国际战争跟小孩子打架差不多,你千万不能露怯,一旦你怂了,别人都会扑上来踩你一脚。

这一手下去,日本将不得不接招,被迫将主力移到上海参战。

当然了,蒋介石这个做法背后,还有另外一重心思。

那就是争取所谓的国际“同情”,毕竟上海是列强在中国的大本营嘛!

但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玩法竟然无意间将列强外强中干的老虎皮给扯了下来。

淞沪抗战爆发期间,蒋介石召见了英美驻华大使许阁森和约翰逊,向他们痛斥了日本人的霸道行径。

结果许阁森只是口头警告日本,如果不停止战争就终止英日之间的一切谈判。

这种隔靴搔痒的威胁,毫无威慑力可言!

美国方面更绝,罗斯福压根就不承认中日处于战争状态,甚至还禁止了向中国和日本出口军火,以示公正。

可问题是,日本哪里需要美国的军火呀,他需要的是美国的工业原料,如石油、钢铁、橡胶。

这些东西美国可压根没禁止,反而还加大了出口力度。

而对真正需要美国军火的中国,他们却扣押了我们已经付款的飞机和枪炮。

列强这种态度,让日本卸去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教训一把中国了。

谈判空间丧失

但此时的日本还是有所顾忌的。

虽然英美的表态不痛不痒,但那还是因为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在华利益。

所以,淞沪会战期间,中日之间其实是一边打,一边谈的。

10月21日,淞沪的战争还在进行期间,日本外相广田弘毅便请德国驻日本大使迪克逊,出面斡旋中日关系 。

德国跟日本同为法西斯国家,两者天然亲近。

但希特勒跟中国的关系同样不错,当时国民党最精锐的军队就是德械师嘛。

于是在11月5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出面调停。

条约内容是:内蒙古自治,停止抗日,共同反共,降低日货关税,华北官员要清一色换成亲日派,上海的非武装区要比现在略大。

我们逐一分析一下这些条件啊!

首先是内蒙自治,内蒙跟东北一样,不在汉地之列,不会威胁南京政府的战略安全。

更重要的是,那是阎锡山的地盘,中央政府是不会心疼的。

其次停止抗日,共同反共,降低关税。

国民党压根就没想过要跟日本死磕,只要条件合适完全可以停止。

至于反共,这个共指的是苏联,中共此时还太弱小,入不了日本人的法眼。

对蒋介石来说,无非就是改变外交政策而已,对于国民党这个买办政权来说,也不是什么核心利益问题。

至于降低关税,那就更不值一提了,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最后再说说,华北跟上海的事。

上海的非军事区,是1932年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时遗留的产物。

当时国民党为了绥靖日本,签了卖国条约,设置了这个非军事区。

现在人家要求扩大一点,国府精英当年能接受,现在大概率会接受的。

至于华北嘛,这块地方在七七事变前,一直是西北军的地盘。

国民党之所以会关切,只是由于它所带来的地缘安全问题。

只要日军退出华北,没什么是不能谈的。

客观来说,相比于国民党前几年跟日本签的那些卖国条约,这些条件堪称“优惠”了。

可这么“优惠”的条约,蒋介石却已经没办法答应了。

因为此时国内的抗日情绪已经爆发,民族意识觉醒,谁要是敢签这种条约,立马就得失去合法性。

蒋介石在给广田弘毅的回复中,明明白白地道出了自己的难处:“中国如同意日本的要求,国民政府将会被舆论浪潮所冲倒。”

和谈的第一阶段,就此搁置。

11月13日,淞沪会战以中国的惨败告终。

12月5日,蒋介石再次找到陶德曼,原则上接受广田弘毅的条件,但为了避免被愤怒的民众打死,他还是坚持“日方不能以战胜者自居”、“日方不能将此条件片面的随意宣布”。

但这都啥时候了,你都输成这样了,还想维持原价码?

广田弘毅于是又开出了新的条件,在原有的条件上面添加以下内容:放弃跟共产党合作,禁止民众抗日,承认伪满洲国,全面加入日满华经济一体化,对日本开放关税、贸易和航空领域!

第一、二两条好说,后面那两条完全无法接受。

承认伪满洲国这事,在两年前签的《何梅协定》中就已经答应了,但那是密约,只有少数高层知道。

这次日本却是要求公开,在抗日救亡情绪高涨的1937年,老蒋要是敢这么做,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离他而去。

至于日满华一体化,那就更不可能了。

江南是英美的半殖民地,可不是它蒋介石的。

他要是敢这么搞,第二天就得被吊死在雨花台!

第二次和谈,就这么不欢而散了。

后面发生的一件事情,彻底绝了日本人和谈的心思。

12月12日,一艘名叫奔尼号的美国军舰,在南京附近被日机击沉。

这事一出,老蒋狂喜,认为这事“或于全部战局之胜负有关也”!

蒋介石幻想着这事能扭转美国的对日态度,到时候老美咆哮,自己就能跟在大佬身后狐假虎威了。

但蒋介石低估了美国人的战略定力,那一代的美国高层,可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战略大家。

他们正在给日本挖一个巨大无比的战略陷阱,而中国就是最好的诱饵!

罗斯福总统对此事进行了冷处理,继续坐观中日大战发展。

日本人一看,美国人并不反对我吞并江南地区。

那还等什么,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就这样,一场本发端于华北地区的局部战争,因为蒋介石的妙手和西方人的放纵,演变成了一场波及整个中国的全面战争。

美国的陷阱

无论是中方还是日方,此前都没有做好打全面大战的准备。

中国方面直到淞沪之后,才开始着手迁都南京,结果正逢长江枯水期,物资设备滞留武汉,给了日本人一锅端的机会。

日本方面也不遑多让,他此时在华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全面占领中国,还得紧急从本土动员,然后千里迢迢送过来。

这无形中就给了中国喘息的时间。

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5月这段时间,双方都开始了与死神的赛跑。

结果中国靠着台儿庄大战牵制住在华日军,成功争取到了逃生窗口。

等日本本土军队开来之时,中国的物资装备已入四川。

这下,长期抗日的底子总算有了。

此时日本的高层也慌了,这意味着战争开始有长期化的倾向。

日本的底子薄,禁不住长期折腾,它现在当务之急是消化胜利果实。

他们想找蒋介石谈判,可开出了的条件比上次更高。

这时候的蒋介石已经被抗日洪流席卷,根本没有谈判的空间,鬼子最后连人都找不到了!

日本人怒了,宣称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象,成立了一系列如汪精卫一样的汉奸政权,让他们来签。

可你这么搞不是自欺欺人嘛?

你治中国要争取的是主流社会的支持,主流社会现在认的是抗日大旗,而现在扛旗的是蒋介石。

你整的这些个伪政府,签的这些破条约,中国主流社会不认账又有什么用呢?

国民政府带给你的军事压力和政治压力,一直都在那里,你根本无法安心消化胜利果实。

日本人未尝不明白自己这是在自欺欺人,一直发了狠追着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打。

你们不是只认国民政府吗?我把他打死了,看你们还能找谁当主心骨。

日本现在已经陷入了赌徒心态,从1937年到1938年这两年时间里,日军不顾自身实力狂飙突进追着国民党打,就是想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但是它忘了一点,从你选择扩大化的那一刻起,你日本现有的资源就不足以支持战争。

现在,战争的进度如何把握,你们日本人说了不算 。

1938年6月11日,日本掀起武汉会战,帝国气势表面上到达极盛。

然而,就在同一天,绞索已经开始收紧:我们谴责针对平民的轰炸,也谴责对此种轰炸物质上的鼓励。我们要这样告诉国内外,告诉美国公民,尤其是轰炸机的制造商们…我们的态度是劝阻向把飞机用于轰炸平民的地区出售飞机。

7月1日,国务院正式签署文件,停止向日本出口一切航空器材。

7月26日,美国召见日本大使,要求重新修订两国通商航海条约:需要重新考虑两国间的通商航海条约,为了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保护和增进美国的利益,根据条约第17款的相关要求,条约及其附件将在6个月后终止效力。

要不怎么说人家能成为世界霸主呢,看看这手段,看看这火候。当真是老辣至极呀!

但此时的日本已经把摊子铺得太大,除非放弃占领的土地进行战略收缩外。

否则只能死扛到底。

可花了这么多钱,死了这么多人,说放弃就放弃?谁能负得起这个历史责任?

除了死战到底,日本已别无出路!

日后,随着美国一点点加强禁运力度,日本的攻势戛然而止。

直到它为了延续战争,铤而走险去攻击英法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美国这才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

而日本也走进了死胡同!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 阅读:57
评论列表
  • 2024-12-21 10:47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家仇国恨一起算!时刻警惕小日本对我国的狼子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