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的……大腹便便、油光满面?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很正常吗?人到中年都会“发福”,很少有人能逃过这样的“命运”。
然而这真的是正常的吗?其实,这种肥胖并不代表身体更加结实,反而会发现身体机能远不如从前,时不时就会有各种不适的出现。
平时除了觉得身体十分困重之外,活动起来并不灵活,还有就是肚子和腿部的肌肉松松垮垮的,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好像身体里有一兜子油水,用了很多减肥方法都不见效。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或许是痰湿在作祟!
痰湿肥胖不只是对我们的外形有着不小的影响,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什么是痰湿?在传统医学上,痰湿分为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其中无形之痰让人捉摸不定,它会随着人体气血的运行而流动,意思就是说如果体内有这种无形之痰的话,它可以在身体内的任何一个地方。
其实,痰湿最根本的物质就是水,这种水没有被人体利用起来,并且也没有办法排除体外,反而在体内聚积,滞留在各个脏腑或组织中,从而影响它们功能的运行,使得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比方说会出现肥胖、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疲劳等等。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医里有这么一句话,“肥人多痰湿”。
百病皆由痰湿作祟在现代医学上,肥胖往往是诱发三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这就可看出,痰湿若不及时调理的话,最后有很大可能会往三高方面发展。
若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由于痰湿具有流动性,很多病症都与痰湿有密切关系。比方说痰湿若是停留在表面的话,那么皮肤就容易出油,看起来油头满面的。
若是痰湿停留在脏腑的话,比方说痰湿停在肺部,那么就很容易造成胸闷气短、咳嗽痰多、打鼾等情况。
若是痰湿蒙蔽心神的话,那么就会造成头晕头痛、精神不振、健忘等症状,老年人易患老年痴呆、中风等疾病。
如果痰湿聚积在脾胃,那么很容易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肥胖浮肿、大便粘腻、腹泻、脸色萎黄等等。而这正是痰湿最为常见的表现之一,因为在中医上讲,脾胃为生痰之源。
脾为生痰之源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运化水湿,若是脾脏虚弱、运化水湿无力,导致水湿滞留体内,长时间不调理,导致久聚成痰,最后就演变成了痰湿问题。
所以在调理痰湿的问题上,临床上大多时候都会从调理脾胃开始,从源头入手,彻底掐断痰湿。而要想摆脱痰湿的困扰,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治痰名方”二陈汤。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主要成分有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其中半夏为君药,橘红为臣药,茯苓、甘草做辅助来补益。
半夏辛温而燥,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橘红理气燥湿化痰,使气顺则痰消。其实只要这两味药就可以达到燥湿化痰的效果,然而考虑到祛痰湿之后,脾胃处于虚弱,故而用茯苓、甘草来健脾、补中益气。
身体中的痰湿和肥胖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调理也绝非一日之功,心血来潮的调养是不起作用的,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但是,很多人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又或者没时间,所以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
今天刘医生就分享一个方法,躺着就能够调理脾胃,帮助排湿驱寒。
艾灸——丰隆穴——祛湿化痰三伏天到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天时,就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机,利用药物贴膏来辅助体内的阳气,蒸腾体内多余的水气,从而达到排湿驱寒的效果。
艾灸使用的艾条,多数是以艾叶为主药,而艾叶有温阳的作用。若是艾灸,再配合贴敷丰隆穴,可辅助祛湿化痰。
元朝王国瑞在《玉龙歌》中说到:“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穴是祛湿化痰的要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另外,艾灸是不需要经过脾胃吸收的,也就是说艾灸可以长期使用。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若是还有其他疑问,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关注我,健康问题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