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发布,成都全国第三

红星资本局 2025-04-01 19:40:44

微成都消息,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和政策赋能效力4个维度,系统评估全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榜单显示,成都通过探索“空域改革+物流革命”新路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三。

四个维度评估

全国58个城市发展水平

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和政策赋能效力四个维度出发,设置了包含36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全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全面刻画了各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

沃飞长空AE200

指数特别选取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北京市的“创新主导型”模式、杭州市的“需求反哺型”模式以及成都市的“链合试点型”模式等。展现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报告显示,根据报告,深圳以90.0分综合得分稳居榜首,成为低空经济的“超级样板”。北京市的“创新主导型”模式、成都市的“链合试点型”模式紧随其后,分别位列第二、第三。这些城市凭借政策突破、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构建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具体来看,深圳设立全国首个低空经济管理局,美团无人机日配送单量突破20万,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适航认证周期压缩50%,形成“政企联动+技术破壁”的生态闭环;北京依托高校与科研机构密集优势,聚焦核心技术研发,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大脑”;成都获批西部首个3000米以下空域试点,开通双流机场至青白江铁路港无人机货运专线,成立覆盖300家企业的产业联盟,探索“空域改革+物流革命”新路径。

城市化身为应用场

为低空经济提供场景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当万亿产业规模写入国家战略,预示着低空经济爆发正接近临界点。

报告显示,低空经济覆盖飞行器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空域管理及数字化应用全产业链,在智慧物流、精准农业、城市交通、应急救灾等领域深度应用,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如何推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报告指出,还需建立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机制,通过应用场景反哺研发创新。

而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需要在应用场景中完成试验和迭代。在成都,城市化身为应用场,为低空经济提供场景。

上月,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发布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多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清单。在都江堰,四川安飞通用航空青城山机场跑道上,一架又一架小型运动飞机腾空而起;在金堂,成都淮州机场的天空之上,固定翼飞机一架接一架划过天际,载着游客空中俯瞰花海;在崇州,低空观光、高空跳伞和个人娱乐飞行等,各类精彩的低空旅游项目有序开展;在彭州,桂花镇鹿坪社区的天空之上,无人机载着外卖穿行,将咖啡、美食送至每位买家身旁。

在当下的成都,无人机以及低空经济领域更多的高科技产品,正一点点融入城市管理以及市民生活中。

编辑 杨程 综合成都日报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