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下课铃响了,乐道打响总裁保卫战?

孙锦程说车 2025-03-04 21:48:57

“下课铃响了,是谁该下课?” 这句看似简单的问话,如今却成了悬在乐道汽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曾经高调宣称“订单爆了”的乐道,如今却面临着销量惨淡的尴尬局面,当初的豪言壮语如今听来更像是自嘲的笑话。总裁艾铁成亲口立下的“三月交付两万辆,否则下课”的军令状,如今成了检验乐道,乃至蔚来汽车战略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乐道的困境并非仅仅是销量数字难看这么简单,它暴露了这家年轻车企在战略定位、营销策略、产品规划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从高调的“爆单”到如今的冷清,乐道究竟经历了什么?这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先来看看乐道的营销策略。在互联网营销早已成为主流的今天,乐道却选择了“复古”的传单派发,在特斯拉、理想等竞争对手门店外“拦截”潜在客户。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下,更拉低了品牌形象,让人不禁怀疑乐道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目标用户。试想一下,一个追求科技感、注重品牌调性的消费者,会因为一张传单而放弃心仪的品牌,转投乐道的怀抱吗?这种“人海战术”更像是无奈之举,暴露出乐道在精准营销方面的不足。

除了营销的失策,乐道还深陷舆论漩涡。从订单交付混乱到大电池供应不足,再到员工购车订单造假传闻,各种负面消息接踵而至。虽然乐道官方极力辟谣,但负面影响已经造成,消费者对乐道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在一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品牌形象的维护至关重要,而乐道显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

更让人担忧的是,乐道的“性价比”策略似乎也失效了。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价格战早已不是新鲜事。小米、小鹏、理想等品牌都在不断推出高性价比的车型,乐道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更何况,消费者购车不仅仅考虑价格,更看重品牌、品质、服务等多方面因素。乐道如果仅仅依靠价格战,恐怕难以在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乐道自身的内部问题也不容忽视。产能不足导致交付延迟,部分用户因担心错过国家补贴而选择退单,这无疑加剧了乐道的困境。此外,乐道与蔚来主品牌的用户重叠率较高,价格区间也相近,这使得乐道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蔚来的销量,形成了“左右互搏”的局面。

对于蔚来来说,乐道原本被视为“开拓主流市场、促进销量增长”的利器,如今却成了一个烫手山芋。蔚来已经连续十年亏损,乐道的表现无疑给蔚来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李斌希望蔚来在2025年实现销量44万台,并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然而,前两个月的销量数据并不乐观,要完成全年目标,蔚来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付出更大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李斌曾透露,乐道品牌需要月销23万辆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然而,以目前乐道的销量来看,这个目标显得遥不可及。如果乐道持续亏损,将进一步拖累蔚来的整体业绩,甚至危及蔚来的生存。

那么,乐道还有翻盘的机会吗?蔚来近期密集布局换电站,并受益于新的政策红利,这或许能给乐道带来一些希望。但是,换电站的建设需要时间,政策红利的释放也需要过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乐道能否抓住这些机遇,还有待观察。

从更深层次来看,乐道的困境反映了蔚来在战略定位上的摇摆不定。蔚来一直定位于高端市场,而乐道则定位于主流市场,这种“高端”与“走量”之间的矛盾,让蔚来陷入了两难境地。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蔚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乐道的故事也给其他新势力造车企业敲响了警钟。在汽车行业,光靠营销噱头和价格战是行不通的。企业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强大的产品力、完善的售后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对于乐道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正视自身问题,从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同时,要加强与蔚来主品牌的协同效应,避免“左右互搏”的局面。只有这样,乐道才有可能走出困境,实现逆风翻盘。

回到最初的问题,“下课铃响了,是谁该下课?” 答案或许并非单指某个人,而是指向乐道的整体战略和执行。如果乐道不能及时调整方向,那么“下课”的可能不仅仅是总裁艾铁成,而是整个乐道品牌,甚至会影响到蔚来的未来。

乐道能否在三月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不仅关系到艾铁成的去留,更关系到蔚来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1月,乐道交付量仅为5912辆,2月更是下降至4049辆,与预期的月销两万辆相去甚远。 蔚来2023年前两个月的总交付量为20673辆,与其2025年44万辆的年销量目标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数据无不显示出乐道和蔚来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乐道需要在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

0 阅读:0

孙锦程说车

简介:孙锦程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