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求李世民放过13个孙子,听到一个名字后,李世民下令全部诛杀

徐庶阅览过去 2025-04-21 22:01:12

公元626年,玄武门那可是血雨腥风啊。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这一闹可不得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被他给诛杀了。李渊呢,也没办法,只能退位。这时候啊,李渊就跟李世民求情,他以退位为条件,苦苦哀求李世民放过李建成、李元吉的13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13个孙子。

李世民一开始倒也答应了李渊,没急着把这13个侄子给处决了。可等他登基之后啊,心里头就犯嘀咕了。他琢磨着,这政权刚刚到手,要是留着这13个侄子,万一以后他们长大成人,搞出点什么幺蛾子,那自己这皇位还能坐得稳吗?这么一想,他就渐渐起了斩草除根的念头。

有一天呢,有个大臣,也不知道是尉迟敬德还是其他谋士,就跟李世民说起了“汉淮南王刘安”的事儿。这刘安啊,是汉文帝时期淮南王刘长的儿子。刘长谋反失败被流放,最后自杀了。汉文帝呢,又把刘安封了王。谁能想到啊,这刘安长大之后,也密谋叛乱,差点就把汉景帝的统治给颠覆了。

大臣这么一说,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他想啊,这要是留下自己这13个侄子,说不定以后也会像刘安一样,因为仇恨或者野心,起来叛乱,到时候自己这好不容易到手的政权可就危险了。

得嘞,李世民一咬牙,一跺脚,直接违背了对李渊的承诺。他找了个“谋逆”的借口,把这13个侄子全给处死了,还把他们从宗谱里给除名了。

李渊知道这事儿之后,那是悲痛万分啊,他悲叹着说:“今日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你看,李世民这么做,虽然从政治上来说,是为了巩固统治,消除隐患,可这父子亲情可就这么破裂了。

这事儿啊,在历史上也有不少争议。李世民这么干,体现了帝王权术的冷酷无情。他这么做呢,确实避免了潜在的宗室叛乱,可也给唐朝开了个“手足相残”的坏先例。后来的武则天篡唐、太平公主之乱这些宫廷政变,说不定都跟这事儿有点关系呢。

总的来说,李世民诛杀侄子这件事儿,核心矛盾就是权力斗争和亲情人伦的冲突。大臣用“刘安”的典故,让李世民明白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李世民为了维护政权稳定,选择了杀戮。这一决策,能看出他作为统治者的果断,但也成了他历史评价里让人争议的一个点。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