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不成熟?百年奔驰漏油、30年三菱侧翻,“成熟论”太荒谬

细品八娱 2025-04-07 12:00:20

当小米SU7在3月29日发生交通事故后,网络舆论中涌现出大量片面言论,其中“不成熟企业制造了不成熟的汽车,卖给不成熟的消费者”的三重否定论断尤为典型。

此言一出,笔者顿感匪夷所思,不知道这种言论的炮制者是如何定义“成熟”的。

一、企业成熟度不能以创办年限衡量

将小米定位为“不成熟企业”,无非是以其创办年限尚短为由头。尤其是“小米汽车”,成立至今不过三年有余。

然而,如果小米是不成熟企业,那什么样的企业才是所谓的成熟企业呢?是30年企业,还是50年企业,亦或百年企业?

批判小米者不成熟者言之凿凿,历史案例却频频打脸。

2000年、2001年,三菱帕杰罗因制动系统设计缺陷引发多起刹车失灵、侧翻事故,想必很多网友对此还留有印象。

后来,我们禁止了帕杰罗V31、V33两款车型的进口。

彼时,三菱汽车已经成立30多年了。

如果说30多年的企业还不算成熟,别急,还有更经典的案例。

2019年,刘女士在线购买的奔驰新车,提车5分钟还未出4S店便出现发动机漏油事件,如今仍记忆犹新。

成立时间能追溯到1886年的奔驰汽车,怎么说都算得上妥妥的百年企业了吧。

企业成熟与否,核心应在于质量管理体系与持续改进能力,而不应根据创办时间粗暴地断定一家企业是否成熟。

不假思索的给小米汽车扣上“不成熟企业”的帽子,除了博流量、带节奏,大概没有其他意图了。

二、产品成熟性是否存在绝对标准

所谓“成熟汽车”的评判则显得更加荒诞。

就在今年2月,一段对比视频显示,过沙坑时A汽车轮胎带起了沙子,而B汽车没带起来。于是,这被部分网友视为B汽车强于A汽车的证据。

按照“三重不成熟”论调的逻辑,A汽车是不是就从豪车变成“不成熟汽车”了?而且,从那天起,是不是所有过沙坑时会带起沙子的汽车都是“不成熟汽车”了?

赶明儿,如果C汽车再出个对比视频,能用尾部湍流把沙子再推回沙坑,还能借助沙子的反推力为自己提供动力,是不是带不起沙子的汽车又成为“不成熟汽车”了?

这一刻,“产品成熟性”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说你成熟你就成熟,说你不成熟你就不成熟。这样的做法,显然没有实际的正向价值。

现在可以回答标题里的问题了:小米SU7不成熟吗?成不成熟根本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标准。

如果硬要给出一个答案,笔者觉得小米SU7是成熟的,它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三、消费者画像不应被刻板标签绑架

在众多网友对小米的口诛笔伐中,笔者发现了这样一种论调:某品牌的车都是卖给35岁以上群体的,是成熟人群;小米的车都卖给了“黄毛”,不成熟。

将35岁设定为“成熟消费者”的分水岭已经很武断了,而现实中60岁大爷也在开小米SU7 Ultra。

不要告诉笔者“别拿个例当普遍”,是对方辩友先以偏概全的,他们用一两个“黄毛”就论证了“小米车主都不成熟”。

若以车辆价格衡量成熟度,那又让驾驶10万元“代步车”的中老年群体如何自处。

成熟的消费行为应体现在理性决策能力,而非被商品价位或品牌光环所绑架。

结语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不成熟成熟论”实际已经成为了话语权的垄断工具。

它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成了道德批判,既阻碍企业从技术层面改进产品,又把公众误导进了错误的认知体系。

有事说事,有问题解决问题,一味喊着“不成熟”口号四处攻讦,并不利于事态发展。

或许,那些挥舞着“不成熟”大棒的讨伐者,才是真正的“不成熟”。

(全文完)

0 阅读:6

细品八娱

简介:析大事小事新鲜事 阐奇闻轶闻罕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