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 第五天;唐克镇——若尔盖大草原——花湖——扎尕那(全程200公里)
早上依然下着雨,看天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吃过早饭收拾完衣物,我们驱车赶往今天的第一个景点——若尔盖花湖。途中我们要穿越中国第二大草原——若尔盖大草原。
洛华湾:是黄河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在四川若尔盖大草原的唐克镇实现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弯道的折返点在唐克镇和辖曼镇的交界点,这个折返点被称为“洛华湾”。
若尔盖大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是若尔盖国家公园重要组成部分。若尔盖草原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属典型的丘状高原。有花湖、热尔坝大草原、松潘草原、红原草原、黄河九曲第一湾等景点。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固体水库”,若尔盖泥炭沼泽湿地,为黄河水源贡献超过30%的水源,被称为“中华水塔”,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水库。境内地形复杂,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若尔盖湿地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中国第二大草原。2005年若尔盖大草原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享有“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草原”和“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
我们行驶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辽阔。蓝天白云下,碧绿的草地与远处的雪山交相辉映, 若尔盖面积广阔,天高云淡,空气清新,是川西北高原上一处世外桃源。如同一块镶嵌在群山之间的绿色宝石,以其广袤的草地、清澈的湖泊而被誉为“川西北高原上的绿洲”。若尔盖大草原,是一方净土,是一片绿色的明珠,也是安多地区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同时也能体验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在这片土地上,草地绵延无垠,湖泊星罗棋布,让人仿佛置身仙境。
1935年8月,历经十个月艰难跋涉的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了若尔盖草原,红军在这里翻雪山、过草地,创造了人间奇迹。《七根火柴》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这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当年中央红军战士们过草地时的艰辛与困苦。
巴西会议:1935年9月2日至9日,在班佑寺内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并于9月29日在巴西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讨论一方面军工作方针问题,特别是如何应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决定中央红军的北上方针。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关键会议,不仅巩固了党中央的权威,确保了红军的团结和统一,而且为红军继续北上、最终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军事基础,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花湖又名“麦朵湖”,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213国道旁,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热尔大坝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海拔3468米。是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的一部分,是全国黑颈鹤最大的栖息地之一。花湖因湖面五彩斑斓而得名,主要由泥炭湿地、花湖生态、安多藏族民俗体验三大部分构成,“急雨飞虹”“鱼戏清波”“雪域舞者”“湖浣霞衣”“花湖夕照”“花湖之眼”堪称花湖六大自然胜景。花湖生态旅游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花湖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在藏语中,“热”指一种名为“热”的经,“尔”指部队。因当年吐蕃国征服此地时,出兵前念了一种名为“热”的经,故以“热尔”名之。热尔大坝上有三个相邻的海子,最小的叫错尔干,最大的叫错热哈,花湖是居中的一个。
走进花湖,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画卷之中。湖面五彩斑斓,得益于我们到来的时间,正赶上花湖最美的季节,湖畔五彩缤纷,好像云霞委地,此时的花和湿地之间的水草在湖面上形成了一道道醒目的色彩,我想这便是“花湖”之名的由来吧。花湖的美无语言表,只能用双眼去感悟。
在花湖,小木亭子,长长的栈道,大片的湖水,无际的天空,还有水天之间纠缠的云彩,如此简单的组合,却能让浮躁的心灵感到放松,宁静而让人一见倾心,难以忘怀。
花湖静卧于群山环抱之中,远山如黛,云雾缭绕,似仙境般缥缈,绿草如茵,簇簇野花,五彩斑斓,遍地牛羊,引人遐想万千。这里不仅盛产鲜花,蓝天、白云、草地、牛羊组合起来的草原盛景美不胜收。这片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湿地”的地方,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更承载着历史故事和丰富的生态价值。
花湖也是众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湖内及周边的植被也十分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小天鹅、大天鹅等高原珍禽在此栖息繁衍。
花湖阳光充足,水色纯美,湖畔开满了鲜花,如入仙境。湖面层次感丰富多样,波光粼粼,与天边交织成深浅不一的蓝,绿草如茵的草甸上点缀着五彩斑斓的野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铺设的绒毯,为花湖披上绚丽的霞衣。来到这里,你才发现远处的雪山,近处的水草,飞翔的珍禽,泛起的涟漪,游弋的小鱼,就连拂过发梢的风,都是那么的纯粹,如诗如画,如痴如醉。
中午一点半左右离开花湖,在花湖天街的小面馆吃过午饭,准备前往迭部县扎尕那。出行之前我也做过功课,从花湖风景区走一条途径铁布镇的550乡道可以抵达扎尕那,网上将这段路称为“小独库”公路,很具有挑战性,全程55公里非铺装路面,也是G248和G213之间的一条连接线,比走国道要节省35公里路程。
我们从停车场出来就直奔550乡道,进入乡村道路后才发现,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入口处正在施工,路面坑洼不平,在向前行驶了大约2公里左右,路的中间又堆起了许多土堆,车辆行驶特别不方便,速度还慢。尤其是对前方路况又不熟悉,对向也没车辆驶来,经询问路边的当地人说在修路,路不好走!加上我们两车人有老有小,还是以安全为主,果断取消挑战“小独库”的想法,掉头!还是老老实实的沿着国道边走边看风景前往扎尕那。花湖到扎尕那走国道也就100公里,我们两车九人一路上一边走、一边玩高高兴兴、欢声笑语抵达目的地。
下午四点我们抵达益哇镇——扎尕那游客服务中心。这是一个设在国道上的景区入口,门票价格80元一张,只要进入扎尕那在此必须购票进入,游客服务中心距离我们预定的酒店大约十公里。找到我们预订的酒店办理入住后,发现酒店的位置非常好,坐在窗边就可以把扎尕那尽收眼底。
扎尕那村位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益哇乡,海拔3000-3300米,“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被誉为“云端仙境”,由“四村一寺”组成(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代巴村、拉桑寺)。近年来因其壮美的自然风光和藏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的到来。扎尕那原住居民均是藏族,纯朴善良 热情好客。
办理完入住,休息片刻,我们来到达日观景台,站在达日观景台能够看到整个村庄和奇幻岩壁的全貌。
扎尕那村寨以三面秀峰环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犹如高峻浑厚、坚不可摧的城墙,把扎尕那四村一寺围在城中。半山坡上的藏族村落、藏式榻板木屋,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嘛呢经幡迎风飘扬。东哇村和拉桑寺院正好坐落在石城中央。城内左上角还有一道出城进山的北门,是由石山断裂形成的陡坡状石质狭道,南北走向,长百余米,宽仅数米。石峡两面是垂直挺拔的岩壁,一泓溪水悬泻而下,声响如雷。此道为洮迭古道必经之险关。石城正南方,是一道石山对峙的“城门”,扎尕那四村及洮迭古道必经此门。城门外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十里峡谷,恰似城外长廊,“长廊”南端高竖着两道百米高的对称岩壁,犹如两堵巨型“门墩”,形成一座宏伟的石城。
晚饭后我看大家都有了倦意,我本身也有饭后走路的习惯,于是一个人从客栈沿着公路向仙女滩方向走去。从东哇村停车场到仙女滩需要沿着登山步道拾阶而上,登至半山回望扎尕那,整个村庄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宁静。仙女滩,是扎尕那风景区一处高山草甸,犹如童话故事里的世界,草甸上开满鲜花,繁如织锦,四周山峦环抱,山峰近在眼前。
来到仙女滩,这里有一片宽阔的草甸,繁花众多,四周有绿山林树环绕,仙女滩观景台可以看到扎尕那的全貌,也是观赏东洼村全景和拉桑寺的好地方。
当地人相信这里是神仙创造的地方,也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地方,它的宁静环境和纯净空气让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压力。当你踏入这片土地时,你会立刻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宁静和平静周围的大自然景色如画,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湖泊清澈见底。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作的压力,真正地放松下来。扎尕那“半边烟火半边仙”,是我们至少要去一次的圣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