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欸欸,你长成这样公平吗?

小伊影视剪辑 2021-05-30 22:09:50

设计师们的心里都有一张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地(又或许只有一两个)布满了对他们设计路上曾有启发或影响的名字。

名单上的人也许家喻户晓,又或名不见经传。他们也许没有追求过世界定义的成功,但却活出了波澜壮阔的人生。他们的作品与人生的哲学,都紧紧地抓住了那些梦想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们的心。

经常成为热门话题的「最宜居城市排行榜」,近年新增了一个评判项目——便利,而这个新增项目让榜上的排行立刻来了个乾坤大挪移。

常有人说一个城市的建筑会塑造一个城市的表情,给游客讲述城市里的喜怒哀乐;但是站在居住者的角度来说,倘若只是非常上相,却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就算再美也只会让人越看越火大。

至于怎么才算是方便,其实也因人而异。

建筑界长久以来由男性主导,自然产生了许多自男性角度思考,着重自身特色而不怎么看重使用者体验的建筑作品。(咳,Le Corbusier,咳。)

Newsletter by Matrix, 1989,  courtney Goldsmith college and the Matrix open Archieve

上世纪70年代,一群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建筑系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感觉到课程有什么不对劲,但又很难说清哪里不对劲,就好像是,教科书里所描述的,做的练习,前人的研究,都跟她们所看到的或感受到的有一定的落差,有些方面甚至带有一些讽刺意味。比如说规划为什么是由汽车主导而不是该区的行人?为什么市中心的游憩广场被环形公路包围,得通过地铁、台阶和高层步行道进入?带小孩的妈妈跟坐轮椅的人要怎么过去?当时的建筑师没有去预想,与他们生活习惯或身体特征不相近的人,要与他们的作品如何相处。

‘Making Space: Women and the man made environment’ by Matrix Design Studio, Pluto Press London 1984; pag.43: ‘urban obstacle courses’

对的,抱有这些疑问的都是女学生,最初她们只是一个对传统建筑实践提出质疑的开放讨论小组,1980年,她们正式于伦敦成立世界上最早将性别以及少数群族问题作为建筑环境设计议题的合作社之一——Matrix 合作社(Matrix Co-operative)。

Promotional leaflets by the Matrix, courtney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CL and Jos Boys

合作社在1981年发表宣言时写道,「女性对她们现存的环境,与创造环境的男性有着不同的看法。因为在建筑设计中没有”女性的传统”,所以我们想探索女性对生活环境的期许,以及社会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建筑可能性」。

这合作社的形式于当时的环境算是相当新颖。它不仅是一个由女性领导的平台,并且以工人合作社的形式运作,采用非等级化的管理结构和协作式工作;平等机会是该组织的核心,她们取消了职衔称谓,不以等级分工,每个成员薪酬均等。组织还提供对女性友善的托儿服务,以及对于不同种族、残疾人和不同性取向人士的在职培训,这些配套就算到现在都仍然领先大部份工作环境。

promotional leaflet, Matrix Feminist Design Co-operative, Matrix Feminist Architectural Co-operative, Courtesy of Julia Dwyer, Source: http://revuecaptures.org/

该团体的第一个行动是出版了《创造空间》(《Making Space》)一书。她们在书中探讨了建筑设计的社会背景。她们认为,建筑设计和研究永远都是从个人观点出发,人造环境理论上该为中性的,但许多女性的生活经验与现行建筑制造的环境之间却存在着鸿沟。

Cover and back cover of Making space, published in 1981, courtesy of Matrix Feminist open archive

她们也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妇女现在的需求和愿望与长期的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矛盾。例如,她们提出要有更多的托儿设施,以减轻妇女照顾孩子的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照顾孩子的责任只该落在女性身上。长远来看,她们期待着男女之间在照顾孩子方面,还有在其他生活层面上,达到更平等。

Matrix之中并没有人想让自己成为天才建筑明星,反而是想把繁复的建筑理论与图表都简化,好让那些对建筑感兴趣、但被排除在辩论之外的人士较好参与讨论。

(left) Photos of Jogonari centre in use, (right) simplified architecural drawings, courtesy of matrix feminist architecture achieve

有时候可以简化到连毫无建筑基本知识,甚至有时候语言都不太通的的群众也可以参与。例如在一个妇女避难所的重建计划中,她们向将会使用该设施的妇女们展示了该空间的大纸板模型,她们可以像过家家一般重新排列,以测试她们觉得合适的配置,然后Matrix会将其作为建筑参考。

Photos of Jangonari Womens centre, designed by the Matrix, courtesy of the matrix feminist open achieve

Matrix的主要项目均由政府资助。英国政府以技术援助的形式向志愿组织提供资金,用于设计和其他与建筑环境有关的技术问题的咨询。Matrix靠此开展可行性研究,对以前不被重视的空间提供全方位设计服务,例如妇女中心、妇女避难所和儿童托管中心。即使三十多年后再看,当时被邀参与设计咨询的人,仍对意见的被尊重程度和建筑物的贴心度感动不已。

Clippings of Architecture Journal, 1989, showing photos of Jumoke Childcare centre designed by the Matrix, courtesy of the matrix feminist open achieve

Matrix的另一项工作是活动和出版。出版物除了《创造空间》,还有儿童保育建筑的设计指南,少数民族、文化和宗教团体的住房设计,以及工作场所中的种族和性别歧视的论文等。

Cover of various publications from the matrix, courtesy of matrix feminist architecture achieve

当然,作为一个思想革新的团体,业内人士给予的反应一般都不会太友好。

她们经常被问到女权主义建筑是什么样子的;一个由女性设计和建造的城市会有什么不同?人们似乎总是希望她们具象化地说出各种阴柔的形状,好像非要把每一个形状、每一种材料、每一种颜色都硬加上性别一样,而根本没有尝试去理解Matrix的出发点。

她们在推广的并非女权主义美学,而是对人们各异的需求和愿望进行观察、倾听和设计,是一种体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丰富的存在的多样性"的方式。

Pioneering … members of Matrix in the 1990s (Mo Hildenbrand, Sheelagh McManus, Raechel Ferguson (back row); Janie Grote, Annie-Louise Phiri, Julia Dwyer (front row). Source: The Guardian, Photograph- Jenny Burgen

由于资金及种种原因,1995年Matrix正式解散。其前成员将这些原则带入了新的建筑实践、教育、学术研究与推广活动中,继续激励启发着新一代的建筑师们。

Matrix创始成员之一的Jos Boys于最近英国伦敦巴比肯中心的回顾展上说:「Matrix的核心思想,是意识到建筑和城市设计,往往没有考虑到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多种生活方式;或者在不同的社会内,不同时期里,总是有贬低某些特定群体的方式。对“标准”、”普遍性”和”规范”的持续,甚至是带点惰性的依赖往往延续到今时今日,强化了对某些人的行为和他们应该如何行事的狭窄、歧视观念。」

最后借用她们回顾展的总结-「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设计师都是根据“社会如何运作、谁或什么是有价值的、谁做什么以及谁去哪里”的想法来工作。问题是:谁被包括在内?我们优先考虑谁的价值?以及最后得问问自己,我们想创造什么样的世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