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有关部门着手收集渣滓洞和白公馆事件中首批遇难者的资料,杨汉秀的名字出现在名单上。然而,在烈士陵园的纪念墙上刻写名字时,她的名字却被删除了
杨汉秀于1912年8月15日在四川广安县出生。她的父亲杨懋修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四川军阀杨森的弟弟,在军队里担任师长。作为这个大家族中的长女,杨汉秀从小就受到全家人的特别疼爱,是当之无愧的“杨家千金”。在她12岁那年,命运给了她沉重一击。父亲杨懋修在宜昌战役中负了重伤,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临终前,杨懋修把女儿托付给了兄长杨森。就这样,杨汉秀搬进了杨森的庄园,开始了新的生活。在伯父家,杨汉秀尽管备受疼爱,却始终无法感到快乐。伯父身为军阀,经常欺压百姓,尤其是有一次,一个侍女给杨森端茶时不小心打翻了茶碗,烫到了他,结果杨森竟然下令将侍女活活打死。这件事给年仅12岁的杨汉秀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从此她更加觉得这个家就像一个无法逃脱的牢笼。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凑巧。
杨森在天津读书的大儿子杨汉忻因为加入共产党并参与学生运动被抓进了监狱。杨森非常生气,把他保释出来后直接送回了老家。没想到,堂哥的回来让一直心情低落的杨汉秀看到了希望。堂哥告诉她穷人是如何被剥削的,老百姓生活有多艰难,国家正面临怎样的危机,还说“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渐渐地,杨汉秀的眼神里开始有了光彩。1926年7月,一位刚从苏联回来的统战人员来到杨森的二十军总部报到。这位同志正是中共中央派来的朱德,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的党代表,同时兼任政治部主任,负责万县地区的工作。朱德离开后,杨汉秀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她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家里安排的婚事。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对象——中学教师赵致和,并跟随他前往上海生活。在上海,她请了一位名叫朱挹清的家庭教师来辅导她学习英语,没想到朱挹清其实是中共的地下党员,这让她的人生再次迎来了转折点。
1940年春天,杨汉秀拿着朱挹清的介绍信,开始了向北的旅程,终于在当年冬天到达了八路军在西安的办事处七贤庄。在那里,她见到了已经14年未见的朱德。激动之余,杨汉秀请求朱德带她去延安。朱德感叹她放弃富裕的家庭生活,经历重重困难坚决来到抗日前线,确实是真心实意,于是同意带她去延安。鉴于她的特殊背景,杨汉秀改名为“吴铭”,先后进入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最终在1942年3月,她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成为党员后,杨汉秀在工作中表现极为突出,深受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赏。1946年3月22日,杨汉秀接到了一项特别使命:凭借她在四川的影响力,尽力说服杨森等地方军阀向共产党靠拢,为党争取更多支持。这件事在她心里已经搁了很久,让伯父走上正途是她毕生的心愿,也是她的使命。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杨森,他最擅长的就是看清形势、灵活应变,眼下这种情况,他应该比谁都清楚该怎么做。可她怎么也没料到,四川的局面远比预想的更加激烈和错综复杂。
1946年刚开年,杨汉秀就和周恩来同机飞抵重庆。不过,国民党军统西安站早就把她要去四川的消息通知了重庆方面。杨汉秀刚下飞机,就被特务盯上了。她索性顺水推舟,直接回到重庆渠县杨森的家里,以"杨大小姐"的身份和各界人士频繁往来,积极进行统战活动。杨汉秀向杨森详细分析了当前形势,使得杨森的态度逐渐松动。他原本计划在解放军进入四川时宣布起义,但就在这紧要关头,由于一名交通员的背叛,杨汉秀的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1949年4月初,华莹山游击队的一名联络员被抓后叛变,泄露了游击队获得外部支援的诸多细节。顺着这条线索,军统特务最终查出了幕后资助游击队的杨汉秀。由于她与杨森有特殊关系,特务们没有对她采取严厉措施,只是把她软禁在重庆卫戍司令部的看守室里,允许她自由出入,并且提供优厚的饮食待遇。
没过多久,牢房里又关进了一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名叫盛国玉。盛国玉对杨汉秀受到的特别照顾感到困惑,得知她是四川有名的“杨家大小姐”后,甚至对她产生了反感,根本不愿和她交谈。然而,杨汉秀对此毫不在意,依然把家人送来的美食分给盛国玉。盛国玉起初拒绝,杨汉秀却劝她说,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革命。疲惫又饥饿的盛国玉想了想,觉得这位“大小姐”的话也有道理,于是拿起食物吃了起来。接下来的日子里,杨汉秀一直保护着盛国玉,让她少受了不少折磨。渐渐地,盛国玉对杨汉秀产生了信任。后来,她得知杨汉秀其实是周恩来派来做杨森统战工作的,因为被叛徒告密才被抓了起来。一进门,杨森就亲自出马,劝她别再跟着共产党闹腾,只要肯回头,官职、钱财随便挑。但杨汉秀压根不吃这一套,杨森气得转身就走。特务们一看杨森撒手不管了,立马把盛国玉和她先后押到了渣滓洞,紧接着就对杨汉秀动了手。
他们用了各种残忍的方法,比如灌辣椒水、用烧红的铁块烫身体、用竹签扎指甲,想逼杨汉秀说出秘密。但杨汉秀始终守口如瓶,一个字都没透露。好在当时杨森还对杨汉秀抱有期待,加上有人想通过讨好杨汉秀来巴结杨森,这才没对她下狠手。果然,不久之后,杨森的两位姨太太就在仆人的陪伴下,带着罐头和水果来探望杨汉秀,目的是劝她放弃共产党的立场。杨汉秀明白大家对她身份的看法,便将这些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狱友,还把所有的食物分给了她们。后来,杨森的姨太太们又多次来探望,送来了许多物品,但都被杨汉秀婉拒了。之后,杨汉秀还和大家一起绝食,与国民党特务抗争,最终争取到了为龙光章同志举行追悼会的机会,这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她投身革命的真诚。于是,狱中党组织的负责人江竹筠、李青林等人将她编入盛国玉、张静芳的小组,大家和杨汉秀的关系也自然变得亲密起来。四月还没结束,杨汉秀就被杨森从监狱里“捞”了出来。临走前,她向盛国玉承诺,一定会设法救出狱中的同伴。然而,直到渣滓洞和白公馆发生惨案,杨汉秀却始终没有露面。
1949年11月的那场惨案中,盛国玉因为藏进了男厕所的小便池,成为唯一活下来的女同志。逃出来后,她一直想尽办法打听杨汉秀的消息,但杨汉秀就像消失了一样,再也找不到了。1950年,有关部门着手梳理渣滓洞、白公馆惨案的第一批烈士名单,杨汉秀名列其中。然而,在烈士陵园名单墙的雕刻过程中,她的名字却被删除了。主要原因是一直未能找到她的遗体,再加上幸存者盛国玉坚称杨汉秀在惨案发生前已被杨森保释出狱,离开了渣滓洞。她可能已经牺牲,也可能叛变,因此为了历史真相,谁都不敢轻易下结论,最终决定暂时将杨汉秀的名字从名单中移除。根据特务宋世杰的书面供述,杨汉秀从渣滓洞离开后的具体情况逐渐被还原出来。
解放军顺利打过长江后,看到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军阀杨森开始为自己谋划后路。他设法从渣滓洞监狱救出侄女杨汉秀,以"保外就医"为名,将她安置在重庆金汤街人民医院的高级病房中。杨森打算在最后关头,利用杨汉秀作为引荐人,及时起义,归顺共产党。就在这关键时刻,狼狈不堪的蒋介石逃到了重庆。他心中怒火难平,于是想出一条毒计:找个背黑锅的人来摧毁重庆城,让共产党接手一座废墟。而当时的重庆卫戍总司令杨森,正是他眼中的最佳人选。就这样,蒋介石把自己剩下的部队和一堆官职都塞给了杨森,表面上说是任命他当重庆市党部主任和重庆卫戍司令,不但给了一大笔军费,还一下子给了他五个军的编制。可以说,蒋介石把自己所有的家底都掏出来了,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正好迎合了杨森的喜好,自然也就把他牢牢地拴住了。手握重权的杨森兴奋不已,完全忽略了蒋介石当时的困境,只想着大干一场。不明真相的杨汉秀以为叔叔这次铁了心要投奔共产党,便向他提起朱总司令当年与他并肩反袁护法、共同抗击英舰的往事,劝叔叔调转枪口,和共产党一起对抗欺压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
一提朱德的名字,杨森态度大变,怒气冲冲地说:“这么大年纪了,还改什么姓?”他毫不掩饰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决意与侄女彻底翻脸。在杨森眼里,杨汉秀已经成了他的心头大患,他立刻派人把侄女从医院强行带回家关押,随后在朝天门放火,把责任推到共产党头上。杨汉秀被彻底激怒了,她踹开房门,冲到院子里,当着所有仆人的面痛斥杨森,说他胡作非为、伤害无辜,迟早会遭天谴。杨森也火了,马上叫来一队荷枪实弹的警察把杨汉秀抓走,然后偷偷下令把她处决了。特务在封闭的车内,用绳索从背后缠住杨汉秀的脖子,使她窒息身亡。之后,他们驱车前往歌乐山金刚坡,在一座废弃的碉堡前停下,将她的尸体抛入预先挖好的深坑中掩埋,随后悄无声息地离去。当时,杨汉秀年仅37岁,她的孩子们都还未长大成人。
杨森精心策划这一切,妄图用泥土掩埋自己的罪恶行径,但英雄的英魂岂能被轻易埋没。1975年,歌乐山金刚坡的一位农民偶然间发现了一座废弃的碉堡,里面躺着一具戴着镣铐的尸骨,面朝天空。杨汉秀的事迹由此揭开了尘封的历史,真相终于公之于众。英雄的足迹遍布山河!时光不断流逝,但我们必须永远铭记!1980年11月25日,杨汉秀烈士的遗骨在歌乐山烈士陵园举行了庄重的下葬仪式。杨汉秀的子女和她在渣滓洞监狱中唯一生还的难友盛国玉老人,都出席了这次活动。英雄终于可以长眠了!她那勇敢无畏的品质,对共产主义信念的执着坚守,始终让人由衷敬仰。她的精神力量不断鼓舞着中国年轻一代,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热情,也让他们更加懂得珍惜当下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