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陆子修逝世十周年!我给陆子修当“秘书”

宛在江淮 2024-09-20 17:41:10

今日头条·江淮传真 9月20电(安徽省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执行会长 陆训)秋风秋雨寄哀思,深情怀念献陆公。2024年11月15日,是陆子修老会长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安徽省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以下简称省劳研会)老同志庞振月、金玉言、马千里、武忠群和滁州市的黎田、李乔等老领导嘱我写篇文章,纪念陆公。千言万语不知从何下笔,向何希勇老师请教,他说就写写你和陆公几十年的交往,我让老师出个题目,他说就叫“我给陆子修当秘书”。

陆子修(右二)生前在皖东一企业调研

陆子修(1933年8月—2014年11月15日),男,安徽省来安县磁山乡人。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师范学院毕业,中央党校进修部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曾任滁县地委(现滁州市委)书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发展中国论坛农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陆子修同志是中共十三大代表,中共安徽省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陆公子修与我们家的交往绵延几代,他的祖父陆庭献与我的父亲当属家门兄弟,而我自幼称陆公为“陆叔叔”至今。这种有悖宗族常理的称呼,可见他与我父亲的“忘年”友谊已远远超过一般关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二陆”一直被称为滁县地委的“两支笔”。

陆公祖籍在来安县雷官周大郢(原属江苏六合县)。年幼时,曾在我堂姑家借住,在江苏六合县(今南京市六合区)夫子庙小学读书,我的表姐贡德华和他是同学,我的堂姑父贡绳从是他的班主任。我常听他们说起陆公小时候读书很努力,天资聪慧。小小年纪一人远离家乡读书,是我姑父每日必夸的对象。那时,我表姐经常因学习不如陆公而被姑父批评,她对陆公既恨又敬。恨,是因为她经常被父亲批评;敬,是因为要以他为榜样,日后才能出人头地。

我自幼跟随父亲,常在滁县地委办公室做作业,陆公便经常差遣我做这做那(人称“陆秘书”)。母亲常戏言:“你给陆子修当‘秘书’是终身制,不用退休,已经有40年了,恐怕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陆公分配我干这干那,我总是跑得屁颠屁颠的。特别是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我经常拿着陆公批来的条子到肉联厂找厂长换肉票,买到价廉物美的猪骨头。当时任地委书记陈作霖(后任中纪委常务副书记)的最大特权也不过是可以买几斤猪骨头而已。2012年,我随陆公在北京万寿路甲15号拜访陈作霖住所,大家说起此事,笑个不停。这就是20世纪70年代地委书记的“特权”——五斤猪骨头。地委办公室分西瓜,也要算钱,西瓜五分钱一斤,每次我都自告奋勇前往,这些事都和陆公一起干。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因父亲工作调动而离开滁州,陆公也走上领导岗位。而我们姐妹每次回滁州,他家便是我们的宾馆,赵阿姨总是做可口的饭菜招待我们。

20世纪90年代初,陆公已连任地委书记8年之久。在一次抗洪中,他累倒在天长县一圩堤上,在时任省委书记卢荣景的关心下转入省立医院治疗。父亲得知后非常着急,每天去看望。我每次都跟随父亲一起,空手而去,满载而归。那段时间,每天都是吃香蕉加西瓜,这也就是90年代初地委书记生病时,人们探望时的“君子之交”。

不久后,陆公升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管农村、农业。1993年初,他家搬至省人大宿舍,之后我们又经常联系。每天见面,我家也就成了他晚锻炼的落脚处,来这喝茶、吃个便饭,往来如邻舍。真正意义上的“陆秘书”走马上任是在1995年。那时,陆公受老省长王郁昭的影响,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劳动力资源研究会,我也算四分之一个始创者。在我父亲家,他说我记,从章程起草到申请成立学会注册,从他四处游说到募集经费,我都是见证人。他逢人便说,农村必须把人口转移出去,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有五大好处,被他称为“五子登科”,即挣了票子、盖了房子、娶了妻子、换了脑子、学到了点子。经过一年的准备,安徽省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于1996年在稻香楼召开成立大会,由他担任会长,我父亲担任常务副会长,我则负责“跑腿”。省社科院原哲学文化所所长、省劳研会会长庆跃先同志经常调侃这是“三陆研究会”。

在省社联所属的100多个研究会中,劳动力研究会是新兵。但很快便脱颖而出,各种荣誉蜂拥而至。这些大家都已提到,我就不再赘述。只说说我是如何与劳研会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

劳研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挂靠在社科联,我当然便是秘书。当时,我在监察室,平时工作并不忙,有很多时间做劳研会的事。在劳研会里,可以说我是干事最多,也是被陆老爷子训得最多的人,我几次发誓不再干了,但都坚持下来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老爷子,他刀子嘴、豆腐心,一直把我当自家孩子对待。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我的进步也很大。他甚至从如何写信封、如何装订这样简单的事情开始要求起,每每亲自动手,给我们做示范。我甚至可以说是他的一名入室弟子。十几年来,我目睹了他每一篇高质量文章的诞生过程,从选题到最终成文,几易其稿,甚至为此多次开研讨会,不怕大家提意见。这种治学精神是我们这些后生学人永远敬佩的。我生性坐不住,办事心急,办公室从来都是堆满文件、书籍。他批评我:“知识分子的勤勉你学得不多,不修边幅倒学得很快。”我也经常不服,与他争辩,他也不生气,心平气和地和我说道理,直到我服气为止。

劳研会成立28年了,28年来,我几乎参与了劳研会所有重大活动,在形成的大量研究成果中,我受益匪浅,参与编纂的每一本论文集中,也收录了我的许多习作。我的诸多文章见于报刊,无不是在劳研会磨炼的结果。

2005年春节不久,我父亲在泾县突发脑出血,我第一时间向陆公求助。他随后率劳研会的同仁先到泾县看望,又设法让爸爸转院回合肥。接下来的两年中,每次爸爸出现危险,他都在医院与我们一起想办法、出主意。父亲去世后,他更是对我们关心照顾得无微不至。由于疲劳和过度伤心,他竟然病了两个月。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转眼就是10年。可以告慰陆公的是,劳研会仍然是省社科联下属近200个学会中的优秀学会。学会坚持以农村问题研究为抓手,坚持学术传承,坚持您定下来的“五个一”方向不变。每年初确定一个主题,上半年完成调查一个样本点,暑期写一篇高质量咨政报告,10月编辑一本论文集,年前开好一次年会和主题研讨会。明年劳研会又要换届了,我们将会把接力棒交给新生代的学人,继续把劳研会工作传承下去。【编发:刘国新】

0 阅读:0

宛在江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