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准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常年奔波在外的出差人士来说,一次耽误可能就会错过一个合同、一场会议,甚至一场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有时候,哪怕已经安排得尽善尽美,却也抵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
朱师傅是一名在广州跑滴滴的司机,今年46岁,做这行已经有两年。他一向以服务好、态度和善受到乘客好评。但就在上周,一次看似普通的接单,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委屈。
那天上午10点左右,朱师傅接到了一位从天河区前往白云机场的订单。下单的是一位穿着职业装的年轻女士,一上车就显得格外焦急。
“师傅,麻烦您快点,我11点40的飞机,实在赶不及了就完了!”她一边系安全带,一边看表。朱师傅一听,立刻启动导航,选择了系统推荐的“高速优先”路线,同时安慰她:“放心,我尽量快点,中途不停车。”
一路上,朱师傅尽量保持速度,避免走高峰拥堵路段。但就在距离机场还有两公里时,前方突发交通事故,一条车道被封,车流瞬间瘫痪。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乘客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她不停地刷手机航班信息,嘴里念叨着:“完了……完了……”
最终等他们赶到机场时,值机柜台已经停止办理登机手续。乘客站在航站楼门口,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朱师傅也很懊恼,他知道这趟路程虽然尽力了,但结果还是让人失望。他主动说道:“小姐,不好意思,今天确实运气不好,耽误您了。这趟车费我就不收了,算我赔给您。”
可没想到,对方却冷冷地丢下了9个字:“你赔得起我的时间吗?”说完,拎起行李头也不回地走了。朱师傅怔在原地,车内一阵沉默。
两天后,朱师傅收到了平台的通知:该乘客对他“服务质量严重不满”,平台决定扣除服务奖金800元,并降低其服务星级。
“我没有迟到,没有绕路,甚至主动提出免单,结果还是被投诉了。”朱师傅有些心寒。
出差误机确实令人焦虑,但司机和乘客之间,本应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突发的交通事故并非人为可控,而服务人员的努力,也不该因为一个结果就被全盘否定。
如果你是这位女乘客,你会怎么面对这次迟到?你觉得朱师傅的做法该不该被处罚?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