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6年10月,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病死。垂帘听政的高太后闻讯,带着宋哲宗亲临祭奠。之后,北宋朝廷为司马光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然而在司马光的葬礼上,苏轼的一句玩笑话,却让北宋政坛风波再起,引发了激烈的党争。那么,在这场葬礼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一、风波骤起
对于这场风波,史书上有四种大同小异的记载,大体上的情况是这样的。在司马光死后,丧礼的相关活动是由程颐主持。程颐虽然没有考中科举,但学问很好,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即“洛学”。后来在司马光等人的推荐下,程颐入朝为官,任崇政殿说书,成为宋哲宗的老师之一。在主持丧礼活动的过程中,程颐“专用古礼”。
当时,北宋朝廷在明堂发布赦令,群臣前去朝贺。活动结束后,官员们去祭拜司马光。恪守礼制的程颐表示反对,“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岂可贺赦才了却往吊丧?”当时在位的一位官员反驳说,“孔子言哭则不歌,即不言歌则不哭,今已贺赦了,却往吊丧,于礼无害。”程颐语塞之际,苏轼说道:“此乃枉死市叔孙通所制礼也。”在场之人无不大笑。
二、党同伐异
现代人可能不太理解其中的内涵,但对于程颐来说,这是莫大的侮辱!苏轼在这句话嘲笑程颐墨守的是叔孙通制定的礼仪,那么叔孙通是何许人也呢?叔孙通是秦汉之际的儒生,在西汉建立后,他帮助汉高祖刘邦制定礼仪。但在北宋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叔孙通制定礼乐只为逞一时之功,结果却使真正的古礼失传。
苏轼将程颐比作叔孙通,实际上是嘲笑的其学问不够精深,只知道墨守成规。自从科举失利后,程颐闭门苦读数十年,其学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却被人比作叔孙通,这是程颐以及其弟子们不能接受的。之后,程颐的弟子们就向苏轼、苏辙以及他们的门生们发起了猛烈攻击,弹劾苏轼的奏章如同雪片飞入皇宫之中。
三、蜀、洛党争
苏轼、程颐都属于旧党人士,那么他们之间为何会爆发党争?其实,苏轼虽说也算是旧党,但顶多算旧党的外围。只是因为苏轼也反对变法,司马光出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考虑,才推荐、启用苏氏兄弟。苏轼与司马光、程颐在政治见解、治学思想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司马光在尽废新法时,就遭到了苏轼的反对。
对于程颐这些古板、固执的“洛党”人士,苏轼十分鄙视。他将程颐视为“奸邪”,对其门生朱光庭等人肆意戏谑。司马光葬礼上的笑话,是蜀、洛党争导火索。程颐、苏轼及其门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党争活动。之后,程颐被罢去崇政殿说书,苏轼也无法在朝中立足,前往杭州担任知州。蜀、洛党争属于旧党内部纷争,这种无谓的争斗也在消耗着北宋王朝。
参考资料:1.《宋史》;2.《续资治通鉴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