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5个下法方剂及10余个清法方剂

苗苗聊健康 2025-03-11 04:45:17

阳明病主要治法

1.吐法

2.清法

3.下法

根据《伤寒论》及中医经典理论,阳明病的下法和清法方剂分类如下:

一、下法方剂(5个)

1. 大承气汤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 功效:峻下热结

- 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坚俱备),潮热谵语,腹胀痛拒按。

2. 小承气汤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 功效:轻下热结

-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痞满实而不燥坚),大便不通,腹微胀。

3. 调胃承气汤

- 组成:大黄、芒硝、甘草

- 功效:缓下热结

- 主治:阳明腑实燥结证(燥实而无痞满),蒸蒸发热,心烦便秘。

4. 桃核承气汤

- 组成: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

- 功效:逐瘀泻热

- 主治:阳明蓄血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

5. 抵当汤

- 组成:水蛭、虻虫、桃仁、大黄

- 功效:破血逐瘀

- 主治:阳明蓄血重证(少腹硬满,发狂,小便自利)。

二、清法方剂(10余个)

1. 白虎汤

- 组成: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 功效:清热生津

- 主治:阳明经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2. 白虎加人参汤

- 组成:白虎汤+人参

- 功效:清热益气生津

- 主治:阳明经证气津两伤(烦渴不止,背微恶寒)。

3. 栀子豉汤

- 组成:栀子、豆豉

- 功效:清热除烦

- 主治:阳明热扰胸膈(虚烦不眠,心中懊憹)。

4. 黄连解毒汤

-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 功效:泻火解毒

-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

5. 竹叶石膏汤

- 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粳米、甘草

-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 主治:阳明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6. 葛根黄芩黄连汤

- 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 功效:解表清里

- 主治:阳明热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

7. 黄芩汤

- 组成:黄芩、芍药、甘草、大枣

- 功效:清热止利,和中止痛

- 主治:阳明少阳合病下利(腹痛,便脓血)。

8. 白头翁汤

- 组成: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 主治:热毒痢疾(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9. 大黄黄连泻心汤

- 组成:大黄、黄连

- 功效:清热泻火,泄痞消满

- 主治:阳明热痞(心下痞,按之濡,脉数)。

1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 主治:肺热咳喘(发热喘急,口渴苔黄)。

11. 茵陈蒿汤

- 组成:茵陈、栀子、大黄

-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 主治:阳明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

12. 栀子柏皮汤

- 组成:栀子、黄柏、甘草

-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 主治:阳明湿热黄疸轻证(发热身黄,无汗或汗出不畅)。

13.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组成: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生姜、大枣、甘草

- 功效:解表散邪,清热利湿

- 主治:湿热兼表黄疸(身黄发热,无汗恶风)。

总结

- 下法以承气汤类为主,针对腑实热结;

- 清法以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等为主,针对气分热盛或湿热证。

具体应用需结合辨证,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2 阅读:4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