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弹棉花老汉,潜伏清东陵10余年,用自制钥匙挖空157座墓!

八方镜 2025-02-20 13:01:42

盗墓,即使在现代的文学作品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古代人建造陵墓,既要风水好,又要保密,还要设置重重防护。

但是你敢信,在河北,有一个弹棉花的老头,竟然配出了皇帝陵墓的钥匙,还一股脑盗空了157座大墓。

这到底是真实的故事还是民间传说?他究竟是谁?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弹棉花可不如盗墓发财快,军阀也不如盗墓的有钱

说起盗墓,1928年孙殿英盗慈禧的清东陵,无疑是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盗墓行动。

当时孙殿英是一个军阀头目,当他进入到河北境内的时候,就盯上了慈禧的东陵。

谁都知道,慈禧生前生活就极端奢靡,她的墓里自然是珍宝无数,个顶个都价值连城,如果能够得到慈禧陵墓里的宝贝,那岂不是要发财了。

孙殿英对此自然一清二楚,他苦哈哈的打仗,不但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关键是有今天没明天。

所以,孙殿英就开始计划着把慈禧东陵给挖了,1928年7月,孙殿英的部队开始集结下手。

可他们毕竟是一群草莽,不但不了解风水,也搞不清楚皇家陵墓的形态和形制,偌大的墓地,到底哪里是入口,哪里有宝贝,他们根本就不清楚。

一群糙汉子四处挖坑,仗着人多,把东陵的地表几乎都挖了个遍,所幸用这种人海战术找到了地宫的入口。

虽然找到了入口,想要进去,却相当困难。

古代帝王为了保证自己的陵墓不被后人打扰,往往会设置许多机关来保护地宫不被打扰,而且,在建造陵墓的时候,也会使用极其坚固的材料,防止有人强行破坏。

孙殿英的部队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想要把地宫大门打开,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为了尽快得到宝贝,孙殿英也顾不上许多,既然刨不开,就索性用炸药炸。

即使炸药的力量滔天,实质上,也只能炸的开地宫外围的一小块,地宫里面还有一道金刚墙。

再往里面挖二三十米,才看到一扇至少万斤重的石门。

当时孙殿英的部队,同时挖掘了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陵墓。

乾隆墓有四道石门,尽管孙殿英用尽全力破坏了最外围的两道石门,但里面的两道石门无论如何也炸不开。

但就在乾隆墓的盗取进展受挫的时候,士兵们却意外的发现慈禧的陵墓,竟然只有两道石门,所以,孙殿英等人也就不再纠结乾隆墓,而是蜂拥而至,涌入了慈禧墓。

在慈禧的主墓室中,有棺椁,有宝藏,孙殿英贼心大起,照单全收,包括九龙宝剑,慈禧口中的硕大的夜明珠,都被孙殿英洗劫一空。

事件一出,舆论哗然,不但社会各界都严厉谴责孙殿英的行径,更重要的是清朝皇室的后人,包括溥仪在内都纷纷发声表达愤怒,而且溥仪还把这件事告到了蒋介石处,要求严惩孙殿英。

眼看着自己一夜之间成了全国上下共同声讨的对象,孙殿英慌了。

虽然慈禧陵墓中的宝贝价值连城,但是有命拿,没命花,那就跟废品没啥两样。

因此,孙殿英急忙把这些宝贝送去贿赂国民党高管,据传戴笠,宋美龄,宋子文等人都曾收了孙殿英的好处,因此,这件事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虽然孙殿英的事情闹的很大,但是还有一个人们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在孙殿英的身后,有一个身影却悄悄行动,这个人在日后做出的恶行,比孙殿英还要疯狂百倍不止。

这个人就是今天的主角,河北弹棉花的老汉,王绍义。

王绍义可没有孙殿英这么显赫的出身,他真实身份是河北农村一个弹棉花的普通人。

在那个年代,弹棉花这样的生意,能够让家人吃饱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王绍义对于现实其实是相当不满的。

18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不久之后也撒手人寰。

一下子,双亲离世,让王绍义更加无牵无挂,再继续弹棉花,毫无疑问是不可能有任何出路的。

所以,他就干脆随便寻了一个军阀,去当了兵,当兵有军饷,自然是能吃饱饭。

但这样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他跟随的军阀势力太小,在与孙殿英部交锋的时候,败了,于是,他就只得躲起来,避免孙殿英等人的抓捕。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孙殿英开始盗取慈禧墓,一下子,珠光宝气,摇身一变,从一个小军阀变身大财主。

孙殿英一飞冲天,让四处躲避的王绍义心中大为震撼。

自己跟随的小军阀虽然当时也算得上有钱,但一场战役就灰飞烟灭了,就算是孙殿英,如果不是因为盗墓,恐怕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弹棉花翻不了身,当军阀恐怕也没啥好日子过。

王绍义就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盗墓这件事上。

虽然盗墓需要技术,需要知识,但架不住王绍义对这件事相当有耐心,他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用于盗墓上,这件事就不得了了。

自此以后他就专门潜伏在清东陵附近,一面打探消息,一面学习各种盗墓的知识。

因为孙殿英盗墓的行为,民国政府加强了对清朝皇陵的保护,虽然此后,王绍义一直活动在附近,但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机会。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个时候,民国政府自顾不暇,皇陵的看守工作也就逐渐懈怠下来。

王绍义原本以为机会来了,谁知道,日本人来了之后,比国民政府的军队厉害多了,不但烧杀抢掠,而且武器装备也更为精良,在日本人魔爪下,王绍义同样没有得到机会。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王绍义才终于等到了机会。

这一年,日军撤退,但是国民政府的军队,却一时间没有精力来看官皇陵,一下子,清朝的皇陵就成了无人看守的状态。

王绍义清楚,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旦错过,恐怕再也没有机会。

所以,王绍义动了。

他联合起一群早就蠢蠢欲动的倒霉贼,一拥而上,此时他们在这一带潜伏了十多年,对于东陵的情况一清二楚。

12月22日,趁着夜色,王绍义将人马分成两路,一路放炸药,吸引守卫的注意,另一路才是真正的主角。

原来,王绍义在这些年里早就研究透了帝陵的构造,他甚至连如何打开厚重地宫大门的方法都掌握了,还配制了钥匙。

王绍义首先去了咸丰的地宫,百十来号人先把咸丰墓洗劫一空。

接下来真的是一座接着一座收割。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除了顺治的陵墓没有被盗之外,皇帝墓,太后墓,妃嫔墓,整个陵墓群中大大小小157座陵墓无一幸免。

到底有多少奇珍异宝被王绍义盗走,无人知晓,甚至很多珍贵的文物也因此而流失,至今仍未找回。

不过,王绍义的行动实在太招摇了,他并没有逍遥多久,很快就被公安局的人注意到,随后,一场缉盗行动就展开了。

王绍义眼看情势不对,再度上演了潜伏的老套路,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虽然王绍义四处逃窜,但最终还是在1950年在遵化落网。

此时已经是新中国,面对王绍义的恶行,法律最终给出了严厉的制裁,1951年,他被执行枪决。

虽然王绍义伏法了,但是无数珍贵的文物却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也成为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损失,可以说相当遗憾。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继续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