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你又在厕所干嘛了?”老张的媳妇骂骂咧咧的说着,老张真是越老越臭了,每天上完厕所味道冲人,抽风机开半小时都散不净。
为了这个,老张媳妇和老张连厕所都分点上,主卧的厕所老张从来不敢进去了,一进去都被骂。上次因为客厅的厕所被儿子占着的,自己尿根本憋不住,就去了主卧厕所,一尿就被骂惨了。
老张还说“年纪大了,尿味重点怎么了?”直到那天,老张发现自己不仅尿臭,尿液颜色也是越来越深,还尿出泡沫,这才去了医院。

检查结果才发现,老张居然患了肝硬化,老张愣在原地,想起这些年总把尿黄当“上火”,把泡沫尿当没冲干净......
一、尿液:身体的“健康晴雨表”尿液不仅是排泄物,更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肾脏每天过滤约180升血液,最终形成1-2升尿液,排出毒素和代谢废物。
尿液的颜色、气味、形态甚至排尿感受,都藏着疾病预警。以下5种异常变化,一旦出现,别犹豫,尽快就医:
变化1: 尿液颜色异常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类似稀释的柠檬水,晨起第一次尿液颜色最深,若多次异常,出现以下颜色,需警惕:

深黄色或浓茶色:可能是肝脏问题(如肝炎、胆管阻塞)导致胆红素升高。长期如此,需查肝功能。
红色或洗肉水色:俗称“血尿”,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结石、肾炎、膀胱癌或前列腺癌。但女性需先排除生理期干扰。
酱油色或可乐色:常见于剧烈运动后横纹肌溶解,或溶血性疾病,需立即就医。
乳白色:脓尿或乳糜尿,常见于严重尿路感染或肾结核。
变化2:尿液气味刺鼻
正常尿液略带轻微氨味,若出现以下气味,需排查疾病:
腐臭味:尿路感染或膀胱炎,细菌滋生导致尿液腐败。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典型表现,伴随口渴、乏力。
甜味:尿糖升高,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相关。
变化3:泡沫尿
排尿后出现少量泡沫属正常,但若泡沫细密且10分钟不散,可能是蛋白尿。肾脏滤过功能受损时,蛋白质漏入尿液,常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尤其晨尿泡沫多,更要警惕!
变化4:尿频尿急
每日尿量<400ml(少尿):提示脱水或肾功能衰竭,严重时需透析。

每日尿量>2500ml(多尿):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或过量饮水导致电解质紊乱。
夜尿频繁(≥2次):可能是前列腺增生或肾功能减退。
变化5:排尿疼痛或灼热感
刺痛感:尿路感染(如膀胱炎)的典型症状,女性更易发。
刀割样剧痛:可能为泌尿系结石卡在输尿管,伴随血尿时需紧急处理。
二、护好“下水道”,记住4条硬道理1、每天按时喝水
白开水最佳,避免用饮料替代,《中国老年人临床水化实践指南(2024版)》推荐,中国老年人以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为主的多样化饮品进行补水。

老年男性每天至少饮用1.7升液体;老年女性每天至少饮用1.5升液体。
2、不憋尿
避免长时间憋尿和随意中断排尿行为。随意中断排尿属于排尿过程中的不当举动,而长时间憋尿则是贮尿阶段的不良习惯。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在白天排尿次数大约为4到5次,夜间排尿次数为0到1次,每次排尿量约为200到400毫升,这样有助于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
3、少吃重口味
限制"隐形盐"摄入,香肠、挂面、饼干都是高钠陷阱。血肌酐偏高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克。
4、及时筛查尿常规
慢性肾脏病(CKD)高危人群,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有泌尿系统疾病家族史等,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张先生的主治医生曾说:“泌尿系统疾病早期症状轻微,但一旦出现疼痛或肉眼血尿,往往已到中晚期。”
你的尿液,今天正常吗?每天花3秒钟看一眼,或许就能避开一场大病。
参考资料:
[1]《肾脏是如何工作的?肾病等同于肾虚吗?》,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2022.06.12.
[2]《早晨第一泡尿变颜色,可能是身体在“呼救”!这些信号千万别忽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04.28.
[3]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 中国老年人临床水化实践指南(2024版)[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8):95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