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广汉市连山镇的春日繁华似锦,桃花开得正盛。穿过熙攘的桃花集市,在连山街头一众灰白建筑中,“川香酒荟”的红色招牌在晨光中泛着暖色,老板娘正擦拭着玻璃柜台,手腕上银镯与柜台相碰的清响,让人想起羌寨碉楼檐角的风铃。
“春花姐,来包烟!”这位被邻居唤作“春花姐”的女人,名叫郭春花,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让人倍感亲切。
2003年,郭春花从阿坝州汶川县新桥村嫁到连山镇,初到夫家就面临债务困境,她自嘲嫁过去后便成了“债夫”。那时,丈夫在外靠修车、开车维持生计,她则留在家中照顾家庭,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宽裕。
当两个孩子开始上学后,家里的经济压力愈发沉重。2018年,她和丈夫咬牙在连山镇租下了一间临街店铺。郭春花凭借热情好客的性格和精湛的小吃手艺,在当地逐渐有了不错的口碑。
近年来,实体零售业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街上许多铺面挂出“转让”的红纸,郭春花数着日渐稀疏的客流,动了关店到外地学习月嫂的念头。
“买也愁,卖也愁。”郭春花指着柜台上整齐陈列的卷烟,脸上滑过一丝黯然。
“那段时间我真的想过不干了,觉得太辛苦,回报又不高。”郭春花回忆道,“是龚经理经常到店里来和我交流,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建议,这才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意外之喜发生在2025年春节后,广汉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龚小怡在帮助郭春花盘点库存时,发现了在角落里快要积灰的羌族服饰,详细询问后才得知郭春花竟是广汉市2000 余名零售户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店铺里却寻不到半点羌族文化的踪迹,连街坊四邻都不知晓。龚小怡当下便建议郭春花打造特色店铺,展示民族文化,为店铺发展开辟新路径。郭春花却苦笑道:“每天睁眼就是房租水电,哪有心思想这些花头?”
龚小怡带着惊喜和郭春花的顾虑回到单位,广汉市局(分公司)随即成立民族文化建设营销专项团队,针对郭春花的实际情况展开深入研讨,决定将个人特色、民族特色与地域有机融合,以文化赋能实现店铺增值。
团队量身定制出一套“民族风情+”改造计划:保留原有货架布局,增设民族文化展示区和羌绣体验角,货架间点缀羌红,收银台旁摆放手工刺绣产品......从羌族服饰展示到店铺装潢设计,从特色美食开发到桃花节文旅联动,着力挖掘郭春花身上的民族特色优势。同时,为郭春花分析连山当地的消费习惯,协助制定合理的初期进货计划,降低库存压力。
(图为:营销团队帮助郭春花穿羌服)
营销团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之以利,郭春花逐渐意识到,这正是让店铺摆脱困境的良好机会。
“最让我动容的是,烟草公司的同志告诉我‘羌族身份不该仅存于档案里’。要不是他们,我这羌服恐怕真要压成传家宝了!”郭春花笑着扯了扯衣襟,襟口的云朵纹在日光里泛着岁月沉淀的柔光。那些曾让她淡忘的民族印记,如今化作店铺中悬挂的羌红,货架上摆放的羌绣,为顾客献上“羌红”的羌族习俗,以及网络平台上的店铺营销。
(图为:货架上郭春花绣制的羌绣作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谈及未来,郭春花表示,等准备好了,要让邻居们都体验羌族服饰,把店铺变成文化窗口。二十多年的光阴在指间缠绕成线,她终于要绣出属于自己的那朵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