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中国与不丹的传统边界线超过百公里的沿线(的中方地面)上,建造了 22 个村庄(或定居点),夹杂在22个村庄其中3 个待变式定居点(先小后大),计划末来将升级为城镇。只因中不边境小康村多数在海拨4000米以上,所以多数边境小康村都是没有树木陪衬的。

从2016年开始建没第一个定居点,到 2023 年止,已经完成了 7 个边境小康村的后期工程,其他小康村的还在建设中…
这里得提示的是,在不丹西部边境(洞郎)地区,拟建 了8 个小康村,其战略意义是:除了中国守军管控洞朗地区之外,还要让边民(的固守)一同参入联防;因为兵营是流水的兵,边境村或定居点,才有固定于本地的子民,建小康村才有了稳固的家园,才有扎根于此的中国边民。边境区域的稳定需要有边民在此安居乐业,“安居”在前,建小康村无疑是为了让边民乐于“安居”,夯实边境的和谐氛围!



位于低海拨的边境小康村,是有森林陪衬
建小康村还有一层现实意义,是为了提升边民的安居等级和质量,充实他们心中的存在感,让他们个人在与邻国边民互的动中,更能展示作为中国边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在现实环境条件的比较中,去体会作为中国人的幸福感!
于2024/11/7
边民,既是民,又是兵,政府理当给他们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