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四起轻生刷屏网络现代社会如何拯救玻璃心

文叔逗号 2024-04-21 01:08:07

前言

4月19日广西某医院一名男子从五楼跳下,同一天江苏镇江丹阳市,一名花季少女跳河自尽,再往前的4月18日成都某大桥一个中学生跳河,17日,上海一名女大学生跳河。

连续几天的轻生事件每一件都让人揪心,今天我们的主题就着重来聊一聊这个问题,为什么现代人会这么玻璃心,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个负责的社会,去建立强大的内心。

《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

有人坐上驾驶座就会瞬间路怒,有人平时一切正常,但遇到小挫折可能就全面崩溃。当前是个大玻璃心时代,许多人都自认自己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此,德国心理学界有一本著作,要为自认玻璃心的朋友们解套,那就是《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

本书的两名作者是德国知名心理学家哈尼希与温德勒,诚如书名所说,他们以蚊子来代称人们日常遭遇的小事情,而衍生出来的巨大情绪反应,则被称为大象。本书认为,蚊子背后躲藏大象的原因在于,这些小事连接到,当事人过往生命中的心理创伤。

书中分享了一个案例,安娜与彼得这对夫妻两人结婚,刚满三年,已过着人人羡慕的婚姻生活。

这对夫妻住在大城市里的宽敞住宅。彼得一人赚钱养家,安娜则操持家务。一个晚上。彼得加班到八点后才下班回家,面对妻子的关心,他一时疲惫并没有开口,这时安娜就显得有些不满,抱怨了一句,要彼得等等收拾自己的袜子与报纸。

面对妻子的反应,彼得一股气突然冲脑,回怼安娜问她:“没有别的话可说吗?”一听先生回怼,安娜也炸了。回过神的彼得连忙向太太道歉,才结束了这场闹剧。说实话,这个案例一点也不特别,每对伴侣都可能上演过类似的戏码。

然而,作者却认为这个平凡的案例,恰好显示出两人深层的相处问题。其中,双方前段的微小反应,最可被视为蚊子,而引出来的情绪才是大象。

回到大象背后,可能是当事人曾遭遇的伤害,或是没能得到满足的伤害,最终便形成地雷。

未来一旦碰触地雷就爆炸,引发出激烈的情绪,掩盖过去受伤的记忆,回到安娜与彼得的故事。安娜婚前曾有一份好工作,但在婚后她配合丈夫,不仅搬到了慕尼黑,也暂时告别了光明的前程。

在这段过程中,安娜经历了割舍与抉择,她本人向往婚姻家庭,因此做出了上述决定,但离开职场后的他生活逐渐没了乐趣,因而塑造出内心的地雷。

与此同时,彼得内心也住着一头大象,他有一个过度保护儿子的母亲,直到青春期还在乃着他生活中的一切,彼得对此感到困扰。他虽然自认不是个妈宝,但也不想让母亲不开心,这种情绪上的拉扯,让他带着紧绷的内心步入婚姻。

而在婚后生活中,由于妻子持家,这样的工作分配,容易激起彼得过往的经验,也让他多次抱怨,安娜容易让他想起老妈在咨询心理事后,彼得与安娜分别找出内心的大象,也因此理解为何某些特定小事,总让自己的情绪剧烈起伏。

而对本书的作者来说,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该如何扫除自己内心的地雷?

对此,本书给出三大步骤,第一步需要了解自己有哪些情感需求。

作者认为,多数人最根本的需求,包括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人对自己的重视爱情与安全感以及好奇心与其他自主性的需求。

这类需求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为随着成长而改变,像在儿童时期,我们相当依赖稳定的人际关系,长大后,则需要更多的自主性。

第二个特点是这些需求能画出象限图,并表示出深层的内涵。画面中的这个图表就是书中给出的象限图横轴从左到右,分别是维持与改变,纵轴则是独立与依赖的程度。

其中第一象限内的需求便是好奇与自主性。而爱情这个需求相当特别,它一次涵盖四个象限,代表人们在谈恋爱时,既要维持自身的独立性,也需要依赖另一半的情感支持。

同时,还要保有改变的自由扣除内心地雷的第二步骤需要把每天从事的活动根据时间占比画成圆饼图,借此与象限图做对比,反思当前的生活形态能否满足根本的需求。

假如某人每天花十个小时工作扣除吃饭与睡觉,一天剩不到六个小时的自主时间,对照原饼图与象限图后,他可能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满足了他人重视这块需求,却牺牲了恋爱与家庭。而作者认为,未能满足的需求会在底层加剧情绪的反应,最终形成内心的大象。

而自我疗愈的关键第二步就是找出这些大象。

回到安娜与彼得的案例,这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大象类型,书中也提出以下几种经典大象,供朋友们比对参考。第一种是害怕与别人发生冲突,这种人通常会尽量与身边所有人保持友善隐忍,对别人的不满,但他会堆积情绪。

第一种是担心自己遭到轻视,隐书,也举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名叫史蒂芬的男子某天散步回家时,发现他的新车保险杠被他人轻微擦撞。虽然事情不大,但肇事方平静的反应,却让史蒂芬瞬间暴怒。

事后,他接受心理资商才意识到自己从小自我价值感偏低,很容易就怀疑他人轻视自己,并引起愤怒的反应。

第三种,常见的大象是害怕失去他人的关爱,而彼得就是这种类型。他为了维持跟太太的关系,即使一瞬间生气之后又迅速退缩,在不敢讲出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他还自觉太太的不满,跟自己的行为有关,又背负了强烈的愧疚感。

安娜则是第四种大象,害怕自己不受尊重。在案例中,安娜为了婚姻做出牺牲,家庭生活又不可能完美。而丈夫彼得又是家中的经济支柱,她就容易在操持家务时产生负面的情绪。第五种常见的大象是担心遭到孤立。在校园生活期间,有些人在班上成了边缘人之后,无论他有多成功,只要遭遇类似被孤立的处境,都很容易掀起内心的伤疤。

除了以上五种常见大象书中还介绍了反推法,让人们找出自己内心的其他大象。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尝试观察,平常会让自己感到不开心的小事,找出背后的共同点记录,当下会引发的反应,如愤怒绝望或是愧疚等情绪之后,再寻着这些线索,回头审视自己的生命历程。

书中有段话说的很好。作者鼓励我们在这诊断反思的过程中,我们身为成年人所拥有的可能性,也不同于当时那个无助的孩子,虽然成仇以后的我们更可能有犹豫处理成年的伤疤,但有些过于沉重的创伤,却让这些大象没那么容易解决。

对此,作者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是要更从容的面对蚊子,当那些不愉快的小事情发生时,刻意暂停,让内心先跑过一轮等到最剧烈的情绪波动结束以后,再来观察是否有其他细微的情绪存在。

与此同时,要避免强迫自己存在更好的做法是在当下接受内心的创伤,日后再来慢慢处理平复情绪之后,为了避免情况一再发生。

因此,便要在冷静的情况下找出更好的应对方式。第三步就是要建立正向的自我认知地雷,通常来自我们内心最脆弱的部分。

而德国心理学界盛行的一套策略并非增强弱点,而是要发挥内心的长处。在面对挫折时,以不同的情绪跟行为模式来应对,最后一步,便是要来平复创伤。

除了可以求助心理医生,协助当事人回到过去,说出童年时不敢说的话,让已经长大的自己陪伴记忆中那个脆弱的孩子。

总结来说,玻璃心是非常正常的反应,背后涉及复杂的疗伤机制,有兴趣或有困扰的朋友建议可以找这本书来看一看,让蚊子不再是蚊子,让内心的大象消失。

0 阅读:11

文叔逗号

简介:记者、资深媒体人、主流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