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读完这篇文章,您将明白,历史上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窝囊废”干的,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就拿荆南三郡不战而降来说,这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和辛酸,你又知道多少?
话说公元215年,刘备刚拿下益州,心情那叫一个舒畅!
可这喜悦还没焐热,孙权那边就变脸了,派吕蒙偷袭荆南三郡。
好家伙,长沙、桂阳直接望风而降,零陵太守郝普稍微撑了两下,也就缴械了。
这速度,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跟吕蒙提前商量好了。
其实啊,这几位守将心里也憋屈着呢!
你想想,刘备当年借着赤壁之战的东风,在荆州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可这荆州五郡就像个看着挺大、实际空虚的壳子。
人口稀少,兵力捉襟见肘。
刘备入川的时候,把能打的都带走了,黄忠、魏延、张飞,这些猛将哪个不是跟着他走的?
留下关羽独守荆州,手里就那么点兵,还得防着北边曹操,他能怎么办?
关羽这哥们儿,虽然威名赫赫,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吕蒙来势汹汹,关羽就算想支援荆南三郡,也是分身乏术。
荆州这地儿,摊子铺得太大,南郡到零陵,几百公里,全是水道,交通不便,就算关羽插上翅膀也飞不过去啊!
再加上吕蒙用兵如神,打仗讲究个快,这仗还怎么打?
守将们也不是傻子,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等关羽来?
等到猴年马月吧!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投降保命,还能给家族留条后路。
这可不是贪生怕死,而是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
再说这荆南三郡的守将,很多都是当地世家出身,对刘备的忠诚度本来就不高。
郝普就是个典型例子,谁强就跟着谁,典型的“墙头草”。
吕蒙几句话一吓唬,他就投降了。
后来孙权把他送回刘备,东吴再次攻打荆州的时候,你猜怎么着?
他又投降了!
这人哪有什么忠诚度可言,纯粹是看菜下碟,谁赢帮谁!
地方志里甚至有传闻说,郝普投降前夜,梦见祖坟被挖,醒来后觉得这是天意,于是就投降了。
这传闻是真是假咱也不知道,但郝普反复横跳倒是真的。
所以说,荆南三郡的丢失,表面上看是关羽的责任,实际上是刘备集团的战略失误。
兵力不足、地盘太大、人心不稳,这三个问题就像三座大山,压得刘备喘不过气。
吕蒙能轻松拿下三郡,不是靠运气,而是因为他看准了刘备的弱点,这仗还没开始打,胜负就已经注定了。
想当年,赵国名将李牧,也曾面临类似的困境。
他镇守雁门关,抵御匈奴入侵,却因为朝廷猜忌,被撤换,最终导致边防失守。
这跟荆南三郡的丢失何其相似?
都是内部问题导致的悲剧。
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可以从这些事件中吸取教训。
荆南三郡的丢失,警示我们,在复杂的局势中,审时度势、灵活应变才是上策。
同时,内部团结也至关重要,如果内部不稳,即使有再强的将领,也难以抵挡外敌入侵。
所以,别再说荆南三郡的守将是“窝囊废”了,他们只是在困境中做出了最无奈的选择。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个人的命运往往身不由己。
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