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无条件的力量——慧颖的心灵界·癸卯年度文

慧颖的心灵 2024-03-07 00:23:59

文|

原创·首发|2024.1.13

作者声明:原创首发文章,禁偷盗行为、抄袭、剽窃、复创及站外发布

癸卯年度

有缘的大家在我这里学习、自修、1V1指点,每步踏实前行,多人会自然呈现一个世俗常见现象:

“老师您对我有恩,我无以为报,想给您送礼物/转红包/请吃饭/请旅游……”

而我从未所回应,且一直有机缘时,都有提示大家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大家无法理解、想不明白、有些人会用世俗的想法想很多负面的妄念

有些人会自有疑问:“难道我真的就只是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可以了吗?”

我只想说,那不然呢?

这个“人情往来”是每个人提升过程当中必经之路,应时应刻行年度文,我来解此主题

[心]

关于发心

我曾与大家讲过,要懂得对自己付出的人感恩,并有正向型的能量回流,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不负真诚

那为什么这个法又有“不可用”的时候?

在修心秘籍课程中有讲过,大家要借法历练成长的是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向外去做一个固定的标准彰显自己“达到”了如何一般

能力在内,真正属于自己,标准在外,二元显虚

我常以三重境界来讲,二元的能力要全部历练到,才可到“应用”之境而历练,应用为智慧,而非固化的某个标准

有些人固执自我,遇到任何前提都是固执自我,不懂变通,此为一重一元

有些人懂得了回报,便遇到任何前提都要回报,执着着“对的道理”,这仍是不懂变通,就算是打开了心扉懂得付出,可最终会伤己伤人,为人处世上仍属“一重一元”,与固执自我并无不同

所以,如果你听了这个法,不论什么情况都如此去做,这种状态仍然是“自我”的状态,“24小时一直在刷碗”一般,满足自己而已,而非“就事论事”、“随机应变”

我讲智慧便是如此,二重都历练后,不要回头到一元,而是向上学习历练

历练的就是“应机而变”,眼中要看的不是自己想要怎么样,而是大局,“这件事应如何为最佳安排”、“对所有人来说如何为最佳安排”

那这个思维能力属于境界层面、智慧层面,并非停留于思考层面,属于大能量的多元体系化智慧境界,所以能历练到这一境对常人来讲,短短千百年都不至达成,非常不易

如上学般,知有大学向望大学,但要在小学踏实小学,在中学踏实中学,珍惜眼前,脚步停留于“踏实”,而不停留于原地

以上为先行导航清明

再次清明一个重要前提,我与大家的世间关系状态,既为师生、指引如此,便非平常生活中之近密交集

世人多为单线思考,不能随机应变多种身份状态,不达变通,好事亦会转为烦恼

既为师、既予指,知人者本性,知成长方向,自当明了何为大众之好

世人大多生活压力繁负、不喜复杂社交

所以,既由“师生”为先,便以“师生”为缘,无他,减去众人乏累多思多虑

人、既少些烦恼,便会多些机会接近幸福

此为吾先之发心、为众所想

​[心]

关于无形

再次,由此发心而展,且看图画所示:

在当前世俗空间,人与人能量交集形式可分两大层次:无形与有形

无形:例如我讲授之智慧、能量、应用法、修心、在世修行智慧、自在于世等

有形:便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物化、金钱、礼物、物质交换等此类

我开放的能量有此两大层境,无论是以无形引众之无形,或将无形应用于世俗中之有形生活呈现令众清楚明了,皆是“应机而用”

而大家在世俗中所想所认为的“回报”便只停留于有形物质,所以无形之处是个问号

这些许年,大家也在不断地自我提升、成长,来提升问号之处,让问号逐渐成形成意

我给予的相助指点,这是无形、是超越世俗的,而大家所想的“回报”却是“世俗物质”类的,如画中右侧“有形”向左侧“无形”之处的虚线线路,这并不在相同境内,能量不通,“此路不通”

我以无形出,自以无形现,大家以物质出,自会受到有形困

我既以无形之境为法、教授指引大家,又怎会引导大家停留于有形之困?

所以不论你作何想,我给予“此路不通”,你今天明了也好,未来恍然也罢,我之所为,必然要为你想到,什么才是真正利于你成长前进的

只要我给,通通都是超于物质的智慧与给予

你既有回报之念,念为无形,我接纳好的心意,我的“不接”仍是对你发心回报的瞬时给予

让你更加懂得,在三重之境,付出引你成长的智慧如天地自然一般存在,而无须“回报”

真正的爱,从来都是“无条件”的

你应借我存在之时,珍惜自己的人生、努力前进成长,不白活一世,要有今生未完来世再续的发心与努力

你既有成长不负自己之心,又有愿意教你之人,不抓紧宝贵时光,何有可等?何必蹉跎人生?

始终记得,在我这里,非物质观人、处人、待人,对你给予不是像世俗一样,等着你“变好”之后的回馈

正如

若你变好,财富满贯,那也是你的财,不必心有对我所欠,而应更加好好应用钱财,价值于世,令自己及他人更好

若你变好,权势脱凡,那也是你的势,不必心有担忧挂念,而应更加看清身处何处,做好人行善事,令自己及一方更好

若你变好,幸福环绕,那也是你的福,不必心虚不敢享受,而应更加爱惜自己,令人生不留遗憾

你的越来越好,只需要走在你自己的路上,你的此一世人生“终点”只是你自己的幸福人生,而非用物质与我绑定

其实在无形智慧境界之处,并无“回报”一说

那你应做到自己的无形,便是越来越好,活好你自己,在这美好世界当中好好做人,尽情享受你的美好人生,如此而已

你的越来越好,并不需要用物质“分我一份”来“回报”,那是你的想法,而非本应如此

应用我在《修心秘籍》中讲的“身心分离法”

以上为无形部分之义

​[心]

关于无形与有形

常人在世俗社会之中,与人事物形成因果交集,才有来回往复

理不清的情、算不清的账,你欠我、我欠你,这次该你、下次该我,循环往复,尽是烦忧

世人因生来匮乏而入世历练,所以脆弱、卑微,本能地总想与他人与强者绑定,自己不思考努力上进,总期待从天而降的贵人或福报

而这里有个“漏”,世人皆知的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强者有何理由与弱者为伴?全力去带领帮助一个并不愿意努力前进的人?

如此简单的道理,却被懒惰懒散之人忽视,日日活在自欺欺人的状态中

且不知,耽误的只有自己,而非强者

真正的强者,既可风雨孤舟逆流行,又可联合共振兴

所以,红尘世俗的历练,便是帮助匮乏之人不断成长、越来越强大优秀

那么,人如果不成长、不提升,就只会困于物质的世界圈里,日日年年甚至终生都在为物质所累,不得逃脱,不得快乐

今天赚钱了,花也不敢花,存又存不住

明天没钱赚了,人生都是一片灰暗

被钱所累,为物所困

当一个人没有自身的价值,便会应用外在的价值,以期达到自己的所需

这便是我在《修心秘籍》中所讲的“能量平衡心法”

结合前面我画的图来讲

就是无形之处,自己不加历练,是个虚空的问号,不实,实的只有有形的部分

当自己有了想要对我“回报”的想法,无有“无形”,便只能用“有形”了,而有形又不通“无形”,便循环回我图画之中右侧能量态

所以,问题的因缘如此,解决的出口也给予了大家

我来,便是助你人生活得明白、活有所获

你因为有我而学会、做到看向你自己,和我相助之落点相同,才是对的

每个人的人生都极其的宝贵,不要浑浑噩噩过一生,生而为人不易,要记得为自己做些什么,要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生活

​[心]

关于有形

讲了无形、讲了无形与有形,再来讲世间之有形,世俗有形物质何解?更其简单,我亦曾发文做过说明

吾人生在世,所获只从所劳中得,无劳则无获,我看重的落点为“所劳”而非“所获”

不必言说当今,从吾幼时始,便只如此行事,吃穿住行用,我在世间的生活,全都凭工作辛劳所赚取,所劳之外的“偏得”,从无动心

我的心中,只有一路前行,提升自我工作能力、生存能力、一切的能力,依天而行

无有贪心之种,自不会开贪恋之花

数十年如此,何况如今

如有所谓“回报”在前,我只看这“回报”的通路前因为何?

若是课程费用,我有课程,若是1V1指导费用,我有指导,现时也罢,将来也罢,所“报”应有付出之“因”

此为君子得财,行之有道,所需有度,足矣

若收钱收礼无名,一亿不收,一元也不收,与多少无关

若只是心有感恩,实在无以表达,便回到上文所讲,你的“感恩”出口不要从有形走,而要让自己成长得更好为前行方向

让你的“虚线”成为“实线”,让问号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我的世界里,都只是思考如何做好“付出”这一步,至于应得,既有一个“应”字,当然是随其自然到来

这种心境并不难,就是我常讲的“因上做事”,只做好“因”即可,因果同源同在,做好因,一切该来自来,何需所求

若是做因的同时幻想着“果”有多丰盛,或算计着“果”有多好多少,因便不是因,果必然是果

世人因在因果之中纠缠许多,等同于停留在“舒适区”,自然难以自拔,认为人就该有人的“劣”性

当一个人这样想、这样认定时,要惊觉,并不是广大世界皆如此,而是自己已在深渊中

常人执念,因有无尽地“贪恋”,才会凭生无尽地烦恼,而无法以一颗“空心”于世安于人世美好珍贵之中,眼中所见只有“得”,必须要不停地“得”才对一般

有限思维自无法懂得超越有限的呈现

我曾无数课程中提及过,人当自强自立,悟达“自助”之时,自会相启“天助”

天助自助者,从不是一句鸡汤

生而为人,无论男女之别,心胸当君子坦荡荡,顶天立地,心怀天下家国,自强不息,不可弱者心性索取把控而为

我一生对物质并无追逐之兴,如今每过一年,都觉纷繁衣衫、非必要生活之物等尽皆赘累负担

在世之时,与必要存在相携相行已是足够,去时一袭白衣长衫,融于自然天地之间,悄然来悄然去,如日升日落,无尽自在

​[心]

关于于世应用

展开了无形、无形与有形、有形的部分,最后,便是入世之中的应用,为何我不接诸位的“有形回报”

仍是心中有你,做人做事的出发点皆是为你等

修心成长是相对不易的一条路,用物质“换取”却是世人常用的一条路

这没有什么不对,要看清前提

大家在世俗之中生活,正确的“有来有回”,这叫做“礼尚往来”,是人与人维系情感的其中一种方式,也是表达心意的一个体现

但这是二元的范围,所以世人一定会经历“成也回礼,败也回礼”的滋味

那在我这里,“师生”且是以修心提升智慧为境的前提存在,本就超越有形

但若我以“师”之位置接受偏得,大家就会倾向选择用礼物用物质拉近与我的关系,以为如此就可以如何如何,这对大家是不好的

自现至今,只有我多送多给,从不收世俗之礼,在有人给予礼物后,我仍是按照智慧之法,接纳对方的心意,将物品加度之后送还,无形自当无限,有形不作负累

自我成长的过程是终生终世不停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若我开了这个口,大家都是刚刚踏上自我历练之路,心性未定,若是见得旁人送礼送钱,便不免会心生焦虑和攀比之心

对送礼者而言,会容易迷失在物质困境中,对踏实历练的人而言,会心生种种妄念

所以无论是送礼不送礼的人,若接受,都是对你等不利成长的因素

我自身为人不为物质所动,对大众而言,更是不会做如此之为

我看的从来不是眼前所得,我看得是有缘诸君的当下行至未来这条路

如果一直选择容易的路,大家就会去往失去自我的路

你自行如何是你之选择,于我而言,我只做对众人好的“最佳安排”

送诸君一句话:

不要在应该提升自我价值的时候去拉人情,不仅错过更好的自己,更会给原地踏步的自己增加负担

人生在世,不要把眼睛总盯着别人,想搞明白别人怎么回事

我曾在《火箭法》当中讲过,人的眼睛有限,当看别人时,就无法看自己

若一天之中,有限之十数小时,你有一个想要探究之人,这一天对你就是浪费且错过的一天了

当你越看向自己,看到自己所言所行,有法可依,有正向可傍

那距离你成长明了的时刻就不远了

我曾在高维智慧里数次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用以结文

人世间就像游乐园,像欢乐谷,像迪士尼,什么都有,在世之时,活一场痛快,我该吃到的都吃到了,该玩到的都玩到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成长的都成长了,该见识的都见识了,该享受的都享受了

且在经历种种之中,有了无尽的美好收获

那么,离开游乐园之时,应是心满意足开心离开,而不是要把所有的游乐设施带回家

—— 书于癸卯年—甲辰年







0 阅读:0

慧颖的心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