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历史连载303-中国台湾之台积电创始人-芯片大王-90后的张忠谋

我是通信人时游 2025-03-07 04:16:36
IT历史连载303-中国台湾之台积电创始人-芯片大王-90后的张忠谋

自称“我一直是美国人”的张忠谋被誉为“芯片大王”、“半导体教父”

张忠谋说“当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当然要它长期繁荣。那只有一条路-世界级。”

张忠谋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行业第一,不是之一。”

张忠谋说“Intel设计一个CPU很厉害,但是生产CPU不厉害,我的成本是他的一半,我的品质比他的好两倍,我可以帮你去代工。”

张忠谋说“没有做很坏的决定,即使有比较坏的决定也很少。”

张忠谋说“我从来没有把英特尔当作标杆,我是树立我自己的标杆。”

张忠谋说“我在德州仪器工作25年,曾任半导体集团总经理,已经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来到台湾,还要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我就觉得没有路啊,已经望尽了嘛,只好辟一条新路,也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了。”

张忠谋说“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我,但我并不准备改变。”

英伟达黄仁勋说“张忠谋的职业生涯是一部杰作——一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他是世界上最棒的CEO之一。”

CNN说“张忠谋是台湾经济崛起的象征,也是台湾经济尚未破产的最重要原因。”

《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说“他可能是芯片行业中仅存的一位参与了这个行业的创建的人。他不仅仍然留在这个行业,而且处于这个行业的中心和顶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凤凰卫视说“张忠谋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被誉为台湾的“半导体教父”,他的一个理念改变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运作模式,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

余秋雨在给他的传记序言中写道:“他很少应酬,喜欢独处,做的是人仰马翻的热闹事业,过的是云淡风轻的安静生活。”

华为任正非说“当年,我们没有留学机会,不可能有你那么好的条件,像你一样创业,成为世界领袖,我们只能是从小舢板开始的,没有技术就去搞代理,没有资本就大家凑,逐步走过来的。”

1931年7月10日:张忠谋出生浙江宁波,父亲是宁波市鄞县财政局局长,母亲是清代著名藏书家徐时栋的后人。

1932年:张忠谋随父母迁居南京。

1936年:张忠谋在南京入读小学。

1937年:张忠谋随父母迁居广州。由于侵华日军轰炸广州,张忠谋随母亲迁往香港居住。由于抗日战争,张忠谋的6岁至11岁的童年时光就是在香港度过的。

1943年:张忠谋跟随家人前往重庆,进入重庆南开中学就读。

重庆全家照(后排左4为张忠谋)

1945年:张忠谋随父母自重庆返回上海。

1948年:张忠谋高中毕业,在父亲建议下,进入沪江大学银行系。

17岁的张忠谋

1948年秋:17 岁的张忠谋站在上海的外滩。

1948年12月:张忠谋跟随家人坐船离开上海到香港。成人之前,张忠谋居住过6个城市,在10个学校念过书。《张忠谋自传(1931-1964)》中张忠谋回忆离开上海前:

1949年:父亲建议到美国学习理工。18岁的张忠谋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去了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专业,1000多位新生中唯一的中国人。张忠谋的英文名:Morris Chang。

1949年:“18岁的我穿着浴袍,刚从哈佛大学学生宿舍地下一楼的浴室要走回三楼房间,室友辛克莱顺手为我拍了这张照片”张忠谋回忆。

1950年:大一结束后,张忠谋转到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机械工程。

1952年9月:张忠谋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学士学位。

1953年9月:张忠谋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1953年:张忠谋与第一任妻子克里斯汀结婚。

1954-1955年:张忠谋两次未能通过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资格考试。“很多年后,我考虑不去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该计划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张忠谋的自传写道。

一美金的故事:

1955年:张忠谋求职。4家公司给了offer。其中两家最满意,一是福特汽车,专业对口、待遇好479美元/月;另一家是希凡尼亚公司(Sylvania Electric Products),公司不知名、待遇480美元/月,比福特高出一美金。张忠谋希望去福特,但他不愿少拿那一美金。他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价值和尊严的问题。于是去沟通:“我恭敬地说,我很想来福特,但另一家公司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请你们考虑提高起薪?”面试时跟他谈笑风生的人事专员:我们这儿不讨价还价。张忠谋选择了薪资比福特公司高1美元的希凡尼亚公司(Sylvania Electric Products),机械硕士成为了半导体部门工程师。一年多后被提拔为研发部科长。

“人生的转折点,有时竟是这么的不可预期!短短的一个电话,加上一时冲动的青年感情,就让我和半导体结了一生的缘!”张忠谋后来回忆。

在德州仪器TI的故事:

1958年:希凡尼亚公司决定裁撤张忠谋团队,27岁的张忠谋跳槽到德州仪器 (Texas Instruments),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同时进入TI公司,张忠谋成为了德州仪器第一个华裔员工。1961年:TI工作3年后,张忠谋升任项目主管,管理20多个工程师。认为张忠谋很有前途的TI公司出钱,送张忠谋到斯坦福大学念博士,工资照发,学费全免。

1964年:在斯坦福读了两年半,33岁的张忠谋顺利拿到了斯坦福的博士学位。回到公司后,公司立刻升职张忠谋为一个事业部的负责人。“有了这个博士,我的自信心增加了。德仪工程师里头博士一堆,我可以指正他。有了博士,说话会比较有分量。如果我没有博士,而且是最新的半导体博士,他们也许不会听我的指正。”张忠谋后来回忆。

1962年:张忠谋入籍美国。张忠谋在后来的采访中表示:“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就一直是美国人,别无其他。”1972年:历任锗晶体管部总经理、硅晶体管部总经理、集成电路部总经理的张忠谋,41岁升任德州仪器副总裁,后升任资深副总裁,成为德州仪器的三号人物,成为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的华人之一。开始的全球半导体部门只有3000名员工,后来涨到4万人。

张忠谋先后在内存和微处理器两个领域战胜了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规模是英特尔的6倍。张忠谋躬行了学习曲线战略:通过规模制造、降低成本,用长期优惠的合同价格锁定客户。1974年2月:张忠谋使用“持续降低TTL的价格(TI to Continue Cutting Prices on TTL:Chang)”的策略,非常成功。美国媒体称张忠谋为“掀起全球半导体大战、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

1974年:台湾当局邀请张忠谋赴台担任工研院院长,破例给出薪酬每月20万新台币,是德州仪器薪酬的十分之一。张忠谋非常犹豫,虽然他不缺钱,但这么低的薪水会影响到行业和市场对他个人价值的认定,并且德州仪器的股票期权也没有到期,于是谢绝台湾的邀请。80年代初:德州仪器在日本开设一家芯片工厂,张忠谋被派往该国,了解为什么该工厂的芯片开发速度比美国更快。他发现高素质工程师的流动率很低。张忠谋在德州仪器工作25年,从小职员升到第三把交椅资深副总裁。张忠谋成为了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

德州仪器副总裁张忠谋

1982年:认为半导体行业前景广大的张忠谋与新总裁观念不一致,被无预警接获通知连降4级。张忠谋决定忍到公司股票承购权到期可领取的时候离职。

1953年:53岁的张忠谋“不接受羞辱,因此递出辞呈,仅有零星的同事道别”。“从33岁做到52岁,我的黄金时代都给了德州仪器,但是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是技术出身,要不断精进技术,这一点很重要。而且在科技事业里面,无论经理人还是CEO恐怕最好也是技术出身。”张忠谋回忆。

1984年:张忠谋加入了2万余名员工的芯片公司通用仪器(General Instrument),担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学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策略是收购各种小公司,重新包装后再打包卖出去。这就是私募股权投资,这个公司最大的野心是把它自己都卖掉,它雇我就是想实现这个野心。”张忠谋后来回忆说。工作一年后离职。《华尔街日报》对张忠谋分别于1984年和1985年在通用仪器公司的短暂任期进行了报道。

1985年3月底-8月中旬:张忠谋失业5个月。

1985年7月:中国台湾省行政院长俞国华、原行政院长孙运璿、政务委员李国鼎、工研院董事长徐贤修,一齐力邀张忠谋。张忠谋接受了。

1985年8月:54岁的张忠谋只身一人离开呆了36年的美国,来到中国台湾-他从来都没有去过的地方、一个半导体产业落后的地方,担任工研院院长。

“我当然没有计划在台湾待这么长时间,”“我以为我可能几年后就会回去,我真的没有计划成立台积电,在台湾成立任何公司。”后来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张忠谋说。张忠谋自传提及:“看到李登辉的不屑脸色”,所以他在“工研院”也没有实权。

1985年12月左右:被称为台湾科技发展教父的政务委员李国鼎要求张忠谋将台湾主导的芯片项目商业化。

李国鼎与张忠谋

张忠谋先后写了十几封信给英特尔、德州仪器、AMD、摩托罗拉、松下、新力、迪吉多等公司总裁,想让他们投资。大部分都有回信,但回信都是“无兴趣”。最后荷兰的飞利浦答应投资。

1987年2月21日: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TSMC))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成立。台湾开发基金、飞利浦、台塑等7家台湾企业,分别出资1亿美元、0.4亿美元、0.6亿美元,包含技术股各占48.3%、27.5%、24.2%的股份。台积电最初的120名员工都是从“工研院”电子所出来的。56岁的工研院院长张忠谋担任台积电的总裁,开始创业。

张忠谋回忆说:

原本是要取名“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因有人先注册,后来才改成台湾积成电路制造公司。“1987年台积电成立,当时成立的过程,政府只扮演投资者角色,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李国鼎,如果不是他,政府当初不会投资台积电。”“我在德州仪器工作25年,曾任半导体集团总经理,已经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来到台湾,还要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我就觉得没有路啊,已经望尽了嘛,只好辟一条新路,也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了。”

1987年:半导体行业处于萧条期,除了大股东飞利浦的订单,台积电基本上接不到外部公司的大单,全年产能不到7000片6英寸晶圆,1987年台积电营收为200-300万美元,亏损1亿新台币。

1988年:张忠谋联系了老熟人英特尔CEO格鲁夫。英特尔协助台积电进行了一年的质量认证,提出了200多个整改点。虽然台积电的芯片落后英特尔2.5代,格鲁夫还是把部分订单交给了台积电:价格很低、要赔本做。但英特尔的认证等于国际通行证,相当于免费的全球广告,其他订单纷至沓来。

1988年底:成立不到两年的台积电首次实现了单月盈利,当年收入10亿台币。

联系上了麻省理工的师弟欧文*雅格布斯,也就是高通的创始人,拿到了无线芯片的订单。

1988年:张忠谋辞去台湾工业研究院院长,担任工研院董事长。

1989年12月:三星掌门人李健熙赴台考察,秘约张忠谋吃早餐,目的是挖走这个58岁的老将,张忠谋拒绝了。

1990年:张仲谋历时三年四处奔走,通过购买欧美日淘汰的二手设备,终于建成了第一条生产线。

1994年:张仲谋为专心经营台积电,卸任工研院董事长。

1997年:张忠谋聘请了新的研发主管蒋尚义。他告诉蒋尚义,台积电要对标行业领导者英特尔,“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行业第一,不是之一。”

1997年10月:台积电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台湾企业。

上市当天,张忠谋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威廉·约翰斯顿 (William Johnston)合影。

1998年:张仲谋在台积电唯一手写的几条商业策略和指标要求。

客户第一,定期进行独立的客户调查;公司每年会花费25万,请专门负责客户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去对我们的客户做调研。使客户在竞争中胜出,或至少拥有与其竞争对手有竞争力的技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商,与第二大代工厂商的收入比例至少是2:12010年前的收入为100亿美元。

1998年:67岁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应邀在台湾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开设“经营管理专题”课程。

1999年:张忠谋荣获全球无晶圆半导体产业协会“模范领导奖”,获奖感言:“我非常感动,因为这是客户给的。我们的理念一直就是为客户赴汤蹈火,为他们保守秘密,让大家一起成功。这个奖是对我理念的一个肯定。”

2000年:台积电产能紧张,决定产能分配的会议,多人建议给出高价的客户先出货。讨论期间保持沉默的张忠谋最后说:“大家不要讨论这么多。要做到的第一点,便是‘遵守承诺’,假如以前有讲过给多少,就先做到给多少。满足了承诺,看谁跟我们关系最好;如果有多余,再看利润。”

2001年:《张忠谋自传 1931-1964》出版。

2001年:离婚20年、70岁的张忠谋娶了当年工联院工业所的秘书、小自己13岁的张淑芬(Sophie Chang)。

2002年:张忠谋与黄仁勋

2005年6月:74岁的张忠谋退休,辞去台积电首席执行官CEO,总经理蔡力行接任,自己担任董事长。张忠谋强调:“我会慢慢交棒,跟每天的正在发生的事情渐行渐远。”张忠谋减持了1011.5万股台积电股票,到手5亿多新台币。

2006年:张忠谋首次出任APEC会议台湾地区代表。

2008年:张忠谋首次提出开放创新平台(OIP)概念,台积电计划融合芯片设计相关的所有业务,为客户提供全套芯片设计工程服务,以协助客户加快产品上市进度,提高首次投片即成功的概率,降低芯片开发成本。

2008年:妻子张淑芬的画作《执子之手》送给张忠谋的生日贺礼。

2009年4月:被公司解雇的一百余名员工到张忠谋家门口抗议。

2009年4月:78岁的张忠谋罕见地出现在台积电年度业务大会,全程厉声批评,说“大家皮绷紧一点!这样下去,台积电会完蛋”

2009年6月:台积电召开董事会,78岁的张忠谋重新担任CEO,公开宣布回聘所有被裁员工,调任蔡力行到只有十几个员工的光伏部门。

2013年:张忠谋询问其最中意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是否愿意接任台积电CEO,黄仁勋十分钟内拒绝。

2015年1月:三星电子宣布16纳米正式量产,发布会的张忠谋面承认:没错,我们有点落后了,但我们会在明年追回来,在一个更大的市场取得更多份额。

2016年11月:张忠谋婉谢台湾地区副领导人陈建仁邀请担任“总统府资政”。

2017年9月:张忠谋出席台积电南京厂开幕

2017年:张忠谋在家中摔倒,引发台积电股市巨大波动,张忠谋开始加速退休。

2017年10月:张忠谋宣布提出“双首长制”的最终交棒计划。

2018年 6月:86岁的张忠谋再次宣布退休,坚持“不续任董事、不接顾问、不担任荣誉董事”。最后一次股东大会,张忠谋说:台积电的奇迹绝对没有停止!

张忠谋退休聚会:黄仁勋表示,如果没有台积电,目前价值1万亿美元的英伟达就不会存在。黄仁勋送给张忠谋的漫画上写着:“你的事业是一部杰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2019年11月:张忠谋说:“世界不再安宁,台积电已是地缘战略家的必争之地。”

2020年:退休后的两年,张忠谋带着太太周游世界,在多个城市参加世界性的桥牌大赛,也获得不错的成绩。最近一次访问,张忠谋强调台积电跟三星的战役还没有结束,说:

“赢了一、两场battle(战役),整个war(战争)还没有赢。”对于其他的,“这要让Mark(董事长刘德音)和CC(总裁魏哲家)决定。”

2021年10月28日:台湾玉山科技协会20周年庆祝大会,张忠谋发表《经营人的学习与成长》的90分钟演讲。

中国台湾和美国之修机器的故事:

张忠谋谈到中国宝岛台湾相对于美国的竞争力,举例:“如果(一台机器)凌晨一点坏了,在美国,第二天早上就能修好”。“但在宝岛,凌晨两点就能修好”。

2021年4月:台湾经济日报2021大师智库论坛,张忠谋演讲《珍惜台湾半导体晶圆制造的优势》。

2022年:布鲁金斯学会主持的播客,张忠谋说“美国缺乏“制造业人才。。我真的不认为这(几代美国人转而涌向金融和互联网公司)对美国来说是件坏事,但对于试图在美国进行半导体制造来说,这是一件坏事。”

2022年8月:美国佩洛西窜台,与台积电创始人兼前董事长张忠谋、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等人举行午餐会。张忠谋说,

“500亿美元-好吧,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美国认为它可以迅速花钱进入世界上最复杂的电子制造市场之一,那就太天真了。即使美国以芯片法案中的支出成功建造了一些高质量的半导体工厂,美国也必须不断加大投资以保持这些设施的更新。否则,美国人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拥有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过时硬件——仅有千载难逢的现金注入是不够的。如果美国想要一个稳定的半导体产业,就应该把重点放在保护中国台湾地区的安全上。

2022年12月7日:出席台积电美国凤凰城工厂的“迁机”仪式的张忠谋宣布,对美国投资金额由原计划的120亿美元提升至400亿美元。

2018年至2023年:张忠谋连续六年担任APEC会议台湾地区代表。

2023年:《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柯恩(Ben Cohen),视频专访92岁的张忠谋,张忠谋说:

“我不可能更早做到这一点。我也不认为有人能更早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是第一个做到的。”“对于这类创新,我认为年纪较大的人,可能比年轻人更有能力。”

2023年3月16日:受台媒《天下杂志》邀请,张忠谋美国塔夫茨大学副教授、与《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对话。张忠谋表示,

“起码在芯片产业中,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已死。我们只要看看中国,对中国的禁运和限制,还有实体清单等。”“在制造技术上中国起码落后中国台湾五到六年,但我支持美国在这方面产业政策,让中国在这方面脚步缓下来。”“美国制造的成本会比台湾多50%,这可能还是低估数字,甚至是两倍。如果无法持续降低成本,这会影响半导体的普及化。”

2023年:张忠谋以23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312位、中国台湾50大富豪排行榜第24位。

1999年-2023年:张忠谋的荣誉

2024年2月24日:出席台积电在日本熊本市的首座工厂建成典礼的张忠谋表示:相信这是半导体制造在日本复兴的开始,向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发出了声援。

2024年3月:“2024福布斯中国台湾富豪榜”,93岁的张忠谋以33亿美元身家,位列中国台湾50大富豪第16名。

2024年10月26日:台积电运动会,张忠谋表示:

因为台积电的成功,使台积电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全球化已死、世界自由贸易已死,台积电即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

2024年11月29日:时隔26年,《张忠谋自传下册 1964-2018》上市。

2024年12月9日:93岁的张忠谋携妻出席自传全集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上,张忠谋对两大竞争对手Intel和三星的现状进行了点评。三星目前的问题是技术出了状况,而非行政管理,加之韩国当前的混乱局势,对公司经营更是雪上加霜。张忠谋自传以“不知道的魔鬼,比知道的更险恶。”来比喻与三星合作,现在他仍这么认为。Intel董事会既没有策略也没有方法,还要找到适合的CEO人选,看起来哪边都很困难。Intel董事会没有策略也没有执行力,状况比更困难。如果董事会有策略只是还未公布,已在找可执行的人,问题就会比较简单。发布会上,张忠谋谈到2次婚姻。自己享受了少年恋,错过了大部分中年的爱情,却能在晚年享受这样一段纯真的伴侣关系,实属莫大的福气。“我们都没有外遇,但30年时光,人总会变的”,“少年(18至30岁)的爱恋充满憧憬、理想与情欲;中年(30至60岁)则偏重于工作与事业的相互扶持;晚年(60岁以后)则相当纯真,是彼此照应与相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恋”。

2025年2月:94岁的张忠谋今日接受播客Acquired 2个多小时的采访,“世事如潮汐般起伏,若在潮头趁势而为,定能功成名就。”

参考资料:1、《IC品牌故事|从默默无人到名满天下,代工之王台积电成长史》程文智 芯查查

2、《一个台积电,半部芯片史》比特波特 Hack电子

3、《85岁高龄搞成称霸地表的台积电,但他可不是什么大器晚成的人》华商韬略

4、《张忠谋谈爱情:纯真的晚年恋,是福气》东方文化杂志

5、《张忠谋与台积电:Apple造芯史!》芯榜首席 芯榜+

6、张忠谋 百度百科

7、《张忠谋17年来首场2小时深度访谈!揭秘与老黄冲突,锐评“没有人喜欢英特尔”

》陈骏达 芯东西

0 阅读:0

我是通信人时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