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的哲学观点来分析宗教,但仍然存在局限性?

生活信息分享 2019-09-11 17:01:34

费尔巴哈分析了宗教的认识论根源。他说:“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感的对象,这个为人所依赖。并且人也感觉到自己依赖的东西,本来无非就是自然。”依赖感表现于人无力征服自然而对自然物的恐惧与感恩的感情之中。根据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人是自然的产物和一部分,自然界供给人一切生活资料,没有自然,也就没有人。正是由于人对自然的这种依赖,才使人对自然界产生恐惧和感恩的心理,以为自然界掌握了支配人的生死祸福的大权,是至高无上的东西,于是产生了对自然的神化和崇拜。

费尔巴哈

他说:“人知道或相信他的生活依赖于什么东西,他就把这个东西尊奉为神。”基督教则是把人的本质独立起来作为崇拜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思维按其本性来说是无限的。不过这种无限性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实现的,也就是说,这种无限的认识能力是在“我”之外,由无数个“你”和“他”来完成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认为这种无限的认识能力在自己之外,那么这种无限的认识能力就独立化了,对象化了,就成了一位全知全能的上帝了。费尔巴哈认为产生宗教的社会根源是“爱”。

费尔巴哈

他说:“宗教认为是第一性的东西——上帝——,我们已经证明,实际上原本是第二性的,……因而,宗教认为是第二性的东西一—人——,就应当被设定和表明为第一性的。对人的爱,绝不会是派生的爱;它必须成为起源的爱。只有这样,爱才成为一种真正的、神圣的、可靠的威力。”费尔巴哈进一步指出依赖感的根源是人的利已主义本性,他说:“没有利己主义也就没有依赖感。”“人崇拜的神灵所以有种种不同,只因为他们给予人的福利有种种不同。”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不是从理性主义,也不是从伦理的角度去批判宗教,而是以人本主义的哲学观点来批评宗教。在批判宗教的过程中阐明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认为,“人产生自自然界这一个问题,对于每一个稍微了解自然界的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都是直接地可靠的;……”他揭露了唯心主义创世说的谎言,在旧唯物主义的范围内解决了人的统一性问题,从而结束了自笛卡儿以来整整两个世纪关于灵魂和肉体关系的争论。他还认为,人不是社会的人,而是“完全与动植物一样,人也是一个自然本质。”他还认为,“人的本质只是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但是这个统一只是建立在‘自我’和‘你”的区别的实在性上面的。”

费尔巴哈

人的本质,人和动物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而在于人是自成一类的,即使某种属性为人和动物所共有,也总有着人自身的特点,构成人的本质。这种本质不是唯心主义所说的抽象的“自我”;而是“类”。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这个“类”概念分析说:“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费尔巴哈脱离人的社会性,在人的自然本质和抽象的“类”的基础上建立起人本主义的唯物论。这种人本主义唯物论虽然是不彻底的,但是比他的前人却有所前进,他试图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去对人的本质做更高的哲学概括,尽管还不能脱离旧哲学的窠白,也是难能可贵的。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的斗争中发展了唯物主义哲学,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费尔巴哈

由于时代和阶级立场的局限,他对宗教的批判还是不彻底的。这表现在:第一、他的理论武器并不完善,基至显得软弱无力。用自然的人去反对神化的人仍然在自身隐藏着滋生宗教的契机,盲目的自然力仍然有可能变成宗教的上帝。第二、他并不是想根除宗教,甚至要以“爱的宗教”来代替基督教,把对上帝的爱变成对人的爱,他认为基督教是不合理的,而爱的宗教则是永恒的。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下次不见不散~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