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发生的襄樊之战,无疑是三国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一段。
关二爷在这场战役中的陨落,不仅改变了三国的格局,更是彻底掐灭了汉室复兴的最后一丝希望。
关于这场战役的失败,人们常常将其归咎于关羽的大意或是某些鼠辈的无耻行为。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关羽在这场战役中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大意,而吕蒙的白衣渡江也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历史的走向往往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单纯地将某件事的成败归咎于某一个人,未免太过肤浅。
荆州事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
当时的荆州共有七个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南、湖北以及河南的南阳市。
这七个郡可以分为北三郡和南四郡。
北三郡包括南阳、南郡和江夏,南四郡则包括零陵、桂阳、长沙和武陵。
其中,南阳郡的实力最为雄厚,拥有“市吊打省”的实力,毕竟这里是光武皇帝的龙兴之地。
在乱世初期,南阳郡遇到了一个极其不靠谱的市长——袁术。
袁术的胡作非为几乎在两年内就败光了南阳两百年的底蕴。
再加上荆州的领导人刘表对恢复南阳经济并不上心,只是将其当作一个防御北方威胁的战略屏障,先后交给张绣和刘备管理。
南阳的衰落,使得南郡成为了荆州新的实力担当。
南郡的汉水襄樊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军事重镇,既能抵御北方的威胁,又位于江汉平原,物产丰富。
江夏郡则主要负责防御来自长江下游扬州的威胁,由黄祖担任守将。
尽管孙家两代人多次试图攻克江夏,但直到赤壁大战前几个月才勉强成功。
至于荆南四郡,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军事价值都相对较低。
赤壁大战前,曹操已经控制了除江夏外的其他六个郡。
战后,曹操果断放弃了长江以南的荆南四郡,因为没有制江权,这些郡就成了飞地。
刘备集团趁机占据了这些郡,而东吴则得到了最肥沃的南郡。
为了夺取南郡,东吴与曹仁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激战,甚至差点牺牲了周瑜。
南郡落入东吴手中,对刘备集团极为不利,因为荆州入川的主要通道宜都、夷陵都在南郡境内。
如果东吴控制了南郡,刘备就只能翻越雪峰山、乌蒙山等险峻地带才能进入四川,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周瑜生前一方面想着消灭刘备,另一方面又计划攻伐巴蜀,实现两分天下的宏图,这让刘备陷入了绝境。
周瑜去世后,刘备向东吴提出了借南郡安身的想法。
当时东吴在荆州和扬州(合肥)两线作战,局面较为紧张,而孙权的主要进攻方向是合肥,需要刘备帮助抵挡荆州方面的曹军压力。
于是,在鲁肃的斡旋下,双方达成了协议。
从此,荆州七郡中,刘备占据了五个,曹操和孙权各占一个。
从经营角度看,这实际上是孙氏集团对刘氏小作坊的注资,而且孙氏的持股比例相当高,毕竟荆南四郡加起来也不及一个南郡重要。
作为回报,刘备在借荆州的同年允许东吴军队通过荆南四郡灭掉了交州(两广)。
自古以来,从北方进入广东只有三条固定道路:一是从江西的赣江上游翻越大庾岭或骑田岭进入广东,二是通过秦始皇修建的灵渠从湘江进入珠江支流漓江,然后顺江而下直达广州。
由于前两条道路需要翻山越岭,物流成本较高,一般不会选择。
因此,交州在地缘上是荆南四郡的附带红利,原本应该由刘备占领,但他将这个红利让给了孙权。
这也埋下了隐患。
地图上看,交州与东吴接壤,但实际上是一块飞地。
孙权若想将交州与本土无缝连接,就必须拿下荆南四郡的湘江大动脉。
在孙权看来,南郡是他借给刘备的本金,利息自然是荆南四郡。
刘备表示,债务他承认,但目前资产不足,等他占领凉州后再还给东吴。
史书记载:“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
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
”孙权无奈之下,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刘备先还利息,即湘江流域的三个郡。
关羽则坚决拒绝,史载:“遂置南三郡长吏。
关羽尽逐之。
”此事让孙权大怒,亲自率军攻打荆州,鲁肃在益阳挡住关羽主力,吕蒙则偷袭三郡。
最终,双方以湘江为界,孙权得到了桂阳、长沙两郡,而刘备则保留了零陵郡。
至此,荆州七郡中,曹操占据一郡,孙权和刘备各占三郡。
湘水划界后,荆州再次恢复到曹刘相争、东吴看戏的局面。
公元219年的襄樊战役打破了这种平衡。
东吴乐见曹魏与关羽两虎相争,但绝不希望看到一只老虎打死另一只老虎。
荆州所在的长江中游,对江东所在的长江下游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
当荆州三足鼎立时,这种威胁仅存在于理论层面。
关羽再大胆,也不敢在曹魏尚存的情况下攻打东吴。
水淹七军时,曹魏荆州军区总司令曹仁已经危在旦夕,随时可能完蛋。
一旦曹仁失败,孙刘在荆州再起烽火将不可避免。
因此,对于东吴而言,偷袭荆州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关羽绝非传说中的“大意”之人。
曹魏方面对关羽的评价是:“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糊涂?
东吴之所以能偷袭成功,不是因为吕蒙白衣渡江有多么出其不意,也不是因为关羽被吕蒙诈病和陆逊的信件所骗,而是蜀汉各方面弊病的一次总体性爆发。
要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樊城战役爆发前一年发生的一件事——宛城侯音叛乱。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通常将荆州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孙刘两家身上,实际上荆州的真正热点是曹刘之争。
从公元210年借荆州开始,到樊城战役爆发的十年间,关羽一直在与曹魏荆州战区的负责人乐进、曹仁作战。
连年征战使得曹魏占据的南阳郡被盘剥得最严重。
公元218年,当地豪强侯音聚众造反,最终被曹仁平定。
与此同时,关羽治下的荆州也因连年征战而民不聊生。
关羽的兵马钱粮主要来自世家大族的支持。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荆州的世家大族非常保守,缺乏进取心。
刘表从一个单骑入荆州的孤胆英雄变成了守户之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人的掣肘。
关羽与曹魏的战争,最终买单的还是这些希望岁月静好的百姓。
荆州士族为何愿意买单?
因为豫州入川,荆楚人贵。
刘备集团的骨干干部大多是荆州士族提供的人才。
刘备集团的壮大,也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得到保障。
荆州士族与刘备集团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刘备在新野当保安时期。
他们最早派出的人是徐庶,一个寒门子弟,亡命游侠,即使失败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接着,他们派出了被包装成卧龙的诸葛亮,这是一个落魄豪门,稍微比徐庶值钱一些。
赤壁大战后,刘备初露峥嵘,荆州士族再次追加投资,派出了根正苗红的庞统。
庞统才是荆州士族真正的利益代言人,他的加入标志着荆州士族对刘备集团的全面注资。
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累生累死,才混了个军师中郎将的头衔,而庞统一上任就有这样的待遇,背后的能量可见一斑。
天不遂人愿。
庞统在攻打刘璋的过程中不幸阵亡,这对刘备集团的影响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刘氏集团正式上市。
刘备的董事会中却没有一个荆州高门的代表。
关羽、张飞、赵云是元从派,法正、李严是四川东州派,诸葛亮、黄忠、魏延虽然是荆州人,但都是寒门出身。
费祎、蒋琬这些荆州高门想要取得统治权,还得等到诸葛亮死后。
从这一刻起,荆州高门已经与刘备集团决裂。
他们不怕刘备事后清算,因为刘备手下中层干部都是他们的人,刘备不敢轻易动手。
关羽为了防备东吴偷袭,在边境设置了大量斥候和烽火台。
吕蒙的白衣渡江可以出其不意地拿下那些固定的烽火台,但无法对付那些游弋不定的斥候。
东吴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杀到荆州的呢?
在攻打荆州重镇公安时,东吴派了一个叫虞翻的人劝降公安守将士仁。
虞翻对士仁说:“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
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
将军不先见时,时至又不应之;独守萦带之城而不降,死战则毁宗灭祀,为天下讥笑。
”士仁听后,流涕而降。
虞翻对吕蒙说:“此谲兵也!
当将仁行,留兵备城。
”于是,吕蒙带着士仁前往南郡。
南郡太守麋芳看到士仁投降,也随即投降。
由此可见,真正决定荆州局势走向的不是关羽,不是糜芳,更不是士仁,而是这些荆州士族。
只要他们铁了心引狼入室,就算糜芳不叛,关羽亲自坐镇,也无法改变结局。
三国各路政权中,蜀汉可谓是对寒门最为友好的一个政权。
正因为如此,刘备蹉跎一生也没有一个高门大族愿意投资他。
好不容易获得了荆州士族的注资,最终还是因为分红问题闹掰了。
这或许正是蜀汉的可爱之处。
如果没有这份浪漫,它与向士族全面妥协的曹魏、东吴又有何区别?
参考文献:
方北辰:《三国志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