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语文课本《朱德的扁担》被人冒用,朱德说:先借他用几天

泉林林 2024-11-06 12:07:25

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朱德的扁担》,读来很让人感动。鲜为人知的是,这篇文章中朱老总的故事曾被人“冒用”。朱老总大度地说:不要紧,我的扁担借他用几天。

《朱德的扁担》画

这篇文章原本写于1956年,那是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向全国、全军举行征文活动,所有稿件都由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亲自阅改。一时间,全国军民纷纷拿起了笔,思绪也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朱良才年轻时

时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的开国上将朱良才也是思绪翻涌,作为井冈山的老革命,朱将军还曾担任朱老总的秘书。根据回忆,他当时精选了《这座山,它革命》、《朱德的扁担》、《练兵与御寒》、《一根灯芯》4个题目,故事均取材于井冈山时期的革命事迹。《朱德的扁担》创作并不容易,为了尽可能有翔实的材料,朱良才找到了当年见证那段历史的其他同志,可惜,这些老同志一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朱德的扁担,但是每个人的陈述又都不一样,最终,朱良才放弃了诸多的细节和素材,最终仅用了600字就完成了整个故事,结果却成了经典。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在1959年被选入了课本。

50年代朱良才一家

70年代,001的手下找到了文章的作者,要求他写一篇“林彪的扁担”来宣传001,被朱将军一口回绝了:“办不到!”。并非有什么成见,朱将军认为,《朱德的扁担》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有很多细节历历在目,渗透着历史的情感。而对于林彪是否有这样的故事,朱良才将军表示自己并不知晓,不能随便杜撰,那是对党不负责,也是对神圣革命历史的亵渎。

朱良才

朱良才1900年9月27日生于湖南省汝城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聪慧,曾做私塾先生的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在母亲独自抚养之下长大,母亲省吃俭用将他送入私塾,希望日后能靠知识养活自己。朱良才也不负母亲期望,成绩一直很好,中学毕业后他便回乡创办了新式学堂,走上了和父亲一样教书育人的道路。本来,朱良才打算就此安稳度过一生,但随着年龄增长见识社会的黑暗愈多,1925年,当小学教师的他,抱着救国救民的朴素思想,弃笔从戎,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朱良才并没有退缩,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刻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朱老总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发动湘南起义期间,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时,他任资兴县委组织部长。,朱良才遇到了朱老总,并随朱老总走上了革命圣地井冈山。

朱毛会师后,朱良才和谭政大将一起成为红四军军部(毛泽东为党代表、朱德为军长)的首任秘书,担任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朱老总的秘书。井冈山上的日子非常艰苦,粮食非常珍贵。为了让红军战士有力气抗击敌人,就必须储备更多的粮食,茅坪便是供应粮食的地区之一。 每隔一段时间,红军就要派出人手到茅坪挑粮,五六十里的山路,都靠战士们两条腿一步一步走。于是,便有了《朱德的扁担》所描述的故事,也正是那段经历的真情实感,和对朱老总人格魅力的崇敬,才有了那篇文章的问世。

朱良才(中)

1959年,朱良才写的《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被列入了全国小学、中学的课本中。在被选入课本时,朱良才就曾提出两个条件:第一,不谈稿费;第二,不署作者名字。教育部问为什么,他说:“教育后代,谈什么钱!讲的是朱老总,又不是讲我,署我的名干嘛?要记,就记住朱德。”

朱良才任北京军区政委时

70年代,要求朱良才将军写一篇“林彪的扁担”被拒后,又找了其他人写,甚至发表了出来。但这篇文章只存在了几天,就随001的飞机失事,一起掩埋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朱老总,朱老总笑着说:不要紧,我的扁担借给他用几天吧。作为当时审稿人之一的邓小平后来也曾打趣说,朱老总的扁担被人借走了!

晚年的朱良才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努力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以基层党支部为基础,注意总结推广新经验,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1958年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离职休养。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