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的第三号首长,地位仅低于刘邓,两次被主席从大将名单中划掉

洞鉴五千年 2025-01-09 10:19:03

在近代历史上,邓小平是一个著名人物,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人也夸赞他“二野主要靠的就是你”。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二野就是中原野战军,整编之后成了第二野战军,其中主要指挥人就是刘伯承和邓小平,人们更习惯称之为刘邓大军。

在刘伯承统领129师后,邓小平成为了129师的政委,二人携手搭档。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刘伯承前去同国民党谈判,对方竟妄图扣押他,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扣押了他,二野就没了“首领”。

然而刘伯承一点都不慌,因为他知道邓小平政委的能力,虽然他是政委,但他更擅长指挥作战,后来国民党的幻想被破灭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邓二人在二野的地位自不必说,然而二野还有一位三号人物,他就是张际春,曾担任二野政治部主任一职。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新中国首次大授衔,这标志着解放军迈向正规化、现代化,逐步与国际接轨。

在这场盛大的授衔仪式中,众多位战功赫赫的将领都收获了属于他们的荣誉,但张际春同志却高兴不起来。

当年在大将军衔的名单出来后,张际春名字被毛主席两次从授衔名单中划去,要知道,其他四大战略区的政治部主任可都被授予了大将或上将军衔。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际春自然会心里不舒服,那么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隐情呢?

张际春于1900年出生在湖南宜章的一个普通家庭,6岁踏入私塾开启启蒙之路,在校期间接触到进步思想,还有幸运聆听过毛主席的一场演讲。

1925年张际春回到乡里的小学任教,期间将革命思想传递给众人,助力当地农民协会快速建立,1926年初加入国民党,同年11月又加入共产党。

后来国共合作破裂,张际春因共产党员身份被迫害,无奈踏上流亡之路,直到1928年朱德和陈毅的起义队伍壮大,张际春回到家乡投身起义队伍。

自此之后,张际春就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也跟随大部队来到了井冈山,考虑到张际春有文化知识,被安排到宣传类岗位上。

张际春为了让百姓更透彻地了解红军,把革命思想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为红军赢得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毛主席夸赞他是“笔杆子中的能人”。

随着张际春出色的工作能力,他也被安排了很多重要任务,另外张际春组织能力与军事才能同样出众,大家都亲切地唤他“咱们的老张”。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际春成为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得力搭档,是当之无愧地二野 “三号领导”。

在新中国成立后,张际春留在西南地区工作,这里少数民族众多,势力错综复杂,任务非常艰巨,张际春从不抱怨,稳住了西南地区的局势。

1954年张际春收到调令,毛主席任命他为中宣部副部长兼文教办公室主任,也就是要离开军队了。

也在同一年,中央军委着手授衔准备工作,按照张际春的能力,进入大将候选名单没问题,可大将名额限定10人。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只好划去张际春的名字,他便进入上将候选名单,但后来又出了政策,离开部队的干部不能授衔,就这样张际春与军衔擦肩而过。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