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
(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以上就是通行的原文与译文。
【第三段】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
01
首先,什么是爱身和贵身?眼观五色、耳听五声,口食五味等等这些行为是爱身和贵身吗?显然不是,庄子早就说过:
声色犬马会让人失性乱真,都属于典型的害生。
02
其次,如果一个人完全不爱身不贵身,会是什么样呢?犯罪心理学指出:
对自己残忍的人,对其他人只会更残忍。
比如春秋时期,齐桓公手下就有三个这样的标本人物:
竖刁,为了讨好齐桓公,自行阉割;
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杀子烹肉;
开方,为了讨好齐桓公,父死不回。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正是这三个人伙同皇子们发动叛乱,逼得堂堂的一代春秋霸主,最后活活饿死在了皇宫的病床上。
03
可见,一味追求欲望的人很可怕。但是为了追求欲望而漠视身体、不择手段的人,更加可怕。如果像竖刁、易牙、开方这类型的人当上国王以后,会做出什么事情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五胡十六国期间,前秦有一位皇子叫符生。他天生独眼,生性残暴且顽劣。
祖父符洪十分讨厌他,有一天就说:
“我听说瞎子只有一只眼睛流眼泪,是真的吗?”
没想到符生当下就拔出佩刀刺进自己的一只瞎眼,顿时血流如注,然后反问道:
“这只瞎眼不是也会流泪吗?”
祖父符洪恼羞成怒,抽了符生一鞭子。符生不仅没有害怕,反而笑着说:
“我更喜欢挨刀剑,不喜欢挨鞭子。”
祖父符洪气的一口气没上来,当场仰面摔倒,后来跟符生的父亲苻健说:
“此儿狂妄残忍,应该及早除掉,否则破家亡国!”①
当然,儿子苻健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听从,最后不了了之。果然,后来符生当了皇帝,成为了令历史学家们闻风丧胆的变态杀人狂。虽然他只活了二十二岁,但是即使从他出生开始算起,平均一天也至少有一个人死于他的虐杀。
04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治理天下呢?《庄子》当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尧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推辞说:
“让我做天子,倒也可以。但我最近正好患上了“幽忧之病”,正在治疗。哪有时间治理天下呢?”
至于什么是“幽忧之病”,古往今来莫衷一是。我觉得所谓的“幽忧之病”,其实就是一种深沉的忧虑病,说白了就是心病。他或许就像释迦牟尼一样,正在闭关隐居思考“生老病死”的人生大问题。
天下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累赘。身病未除,再把天下这个大患接过手,岂不是病上加病吗?所以庄子评价道:
“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②
什么是“无以天下为”呢?就是指一个人治理天下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行有余力,顺手而治。这样的人,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
05
老子所谓的“爱以身为天下,贵以身为天下”就是指爱身体甚于爱天下。同理,爱灵魂也甚于爱身体。也就是说,人生的首要问题在于爱的顺序,要懂得给生命中一切事物的轻重缓急排序。我们都知道儒家有一个修行的顺序,就是:
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顺序是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是层层递进,一步步扩展而来的。如果一个人:
心不诚,就说明他动机有问题。
意不正,就说明他观念有问题;
身不修,就说明他人品有问题;
家不齐,就说明他人际关系有问题。
那么让这样的人直接去治国平天下,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也就是说:
一个无法征服自己的人,是不足以治理天下的。
所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呼唤哲人王,老子在道德经里标榜圣人。
06
耶稣也曾经说:
“一个人即使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又有什么益处呢?”③
其实,耶稣还是蛮客气的。因为这样的人不只无益,而且有害。拥有全世界却没有灵魂的人,不就是世界上那些暴君们吗?终有一天,这些暴君们会醒悟:
身体永远比江山更重要。
就像莎士比亚的剧本《查理三世》所写的,国王最后逃跑无力。只好绝望的高喊道:
“一匹马!一匹马!我愿意以江山换一匹马!”
可是,大多数君主还是跟查理三世一样,醒悟的太晚,最终都死在了自己设置的人生战场上。
第十三章【完】
【参考资料】:1、《晋书·载记第十二》
2、《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3、《新约•路加福音:第9章•第25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