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彭老总指挥第一野战军,取得了兰州战役的胜利,顺利解放了兰州,打开进军宁夏、新疆的门户。在补充兵力之后,彭老总下辖的总兵力超过30万人,解放宁夏、新疆已经毫无悬念。
不过有一个隐忧却不得不考虑,那就是如何才能以最小的损失,实现解放宁夏、新疆两地,尤其是在新疆地区,还盘踞着国民党陶峙岳的10万大军,其中还有部分人马是战斗力强悍的马家军。
众所周知,西北地区广袤,即便是彭老总指挥打垮了陶峙岳的10万大军,他们仍可能会分散开来进行顽抗,甚至分散潜伏下来暗中搞破坏,那样一来即便是解放了新疆,敌人也会严重影响安全和稳定。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考虑,让陶峙岳起义是最好的选择,好在陶峙岳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将领,他积极与彭老总进行了联系,表示愿意带领10万大军和平起义,不过起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当时南京方面多次电令陶峙岳,要他积极采取防御措施,甚至要求他调兵到内地参加战斗。面对南京方面的电报和命令,陶峙岳没有公然反对,而是找借口拖延执行,并在军中商议起义事宜。
然而尽管有陶峙岳明确表示想要和平起义,可是其手下仍有将领不愿意起义,其中有三个将领明确反对,这三人分别是麾下将领马呈祥、叶成、罗恕人,他们三人认为陶峙岳是投敌,对陶峙岳意见很大。
虽然这三人是陶峙岳的下属,但是他们都手握实权,陶峙岳也不敢轻易动他们,担心造成内部动荡。陶峙岳决定对三人进行劝说,他频繁开会阐明当下局势,指出国民党大势已去,和平解放新疆是减少伤亡的最好方式。
在陶峙岳的多番劝说下,马、叶、罗三人仍顽固不化,后来三人暗中商量要逮捕支持起义的人,叶成担心事情闹大了,便暗中向陶峙岳透露了消息,随后陶峙岳果断出面稳定局势。
眼看内部分化成了两派,陶峙岳在军中威望颇高,马、叶、罗三人决定退让一步,他们不干涉起义,但要求陶峙岳允许他们离开新疆,为了和平起义的大计,陶峙岳让他们三人安全离开新疆。
1949年9月25日,陶峙岳率领10万将领通电起义,实现了新疆的和平解放。按理说陶峙岳起义有功,他有资格谈个人待遇的要求,但是他没有为自己提要求,而是为麾下官兵提了一个要求,希望解决麾下10万官兵的安置问题。
毛主席对陶峙岳的起义之举十分称赞,下令起义部队在整编之后,就地转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官兵的安置没有任何问题,陶峙岳本人被任命为第22兵团司令、新疆军区副司令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1955年,陶峙岳被授予上将衔,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上将。陶峙岳为新疆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晚年他多次申请入党,终于在1982年9月,90岁的陶峙岳被批准入党。1988年12月26日,陶峙岳在长沙病逝,享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