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店交易引纠纷,破石头竟是国宝《洛神赋》拓本

楚天遥聊天涯路 2025-01-04 17:18:01

北京文物商店里的一场交易,引发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纠纷。两个外地小伙子,兜兜转转,把一块家传石板卖给了秦老板,却在几个月后反悔,还想通过法律手段把东西要回来。你说这不荒唐吗?更有意思的是,这块破石头还大有来头,是南宋时期根据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真迹制作的碧玉版《洛神赋》拓本。这价值,可不是一般的大啊!所以,这件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先从这两兄弟说起。他俩吧,本来也算个体面人家,但架不住投资失败,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当时,他们为了应付债务,只好打起了老爹留下来的那块旧石板的主意。哥哥心一横,说:就这么一个玩意儿,你能指望它救命?弟弟倒是觉得这里边可能藏着点门道,但也拗不过哥哥,于是一拍脑袋,就带着它进京找买主。

到了北京,两兄弟找到一家文物商店。这店里的秦老板,那可是行内出了名的慧眼识宝。他看见这块石板的时候,眉毛都挑了一下虽然表面上风轻云淡,其实早就在心里盘算开了:这种东西,看着平平无奇,但细节处分明透露出古代工艺特有的精致感,再加上一些隐约可见的小篆文字,他断定这是个值钱货。不过嘛,生意归生意,他还是稳扎稳打地出价1800元,并且三方签署了收据,一切走得规规矩矩、合法合规。

但你猜怎么着?没过多久,这两兄弟突然听说他们卖掉的不是什么普通老古董,而是一件稀世珍品!具体来说,这是南宋时期的一块刻石,上面刻的是《洛神赋》,而且还是用碧玉制成,根据王献之真迹复制而来。这种级别的历史遗存,无论是在艺术、文化还是收藏领域,都绝对称得上国宝级别。听到这个消息,两兄弟当时差点腿软。啥玩意儿,我们才卖了1800元?!疯了吗?

于是,他们琢磨着要把东西抢回来。但直接撕破脸皮去闹显然行不通呀,所以哥俩动足脑筋,用尽浑身解数,甚至搬出了精神病的借口。他们声称自己当初因为患病,意识模糊,才犯下低价贱卖这样大错。乍一听,好像还有那么点戏剧效果。但问题来了,人证、物证俱在,当初签署交易协议的时候谁也没被绑架威胁,全程清清楚楚、自愿自觉,现在赖账是不是太没谱?

法院自然不给他们留情面。一张白纸黑字写好的收据,还有完整的视频监控记录,让这些借口全都成为笑话。不管从哪方面看,这都是一次公开透明、公正合法的买卖行为。所以结果毫无悬念:两兄弟败诉,不仅丢回来的路费贴进去不少,还彻底失去了再次争夺这件文物所有权的一切机会。

事情发展到这里,本以为可以告一段落,可偏偏故事又翻开新篇章。据内部消息透露,这位捡漏成功的秦老板并没有选择将这件珍贵刻石藏于私库,而是表示希望将其捐赠给国内博物馆,以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研究这一文化瑰宝。当然,也有人质疑他的真正动机,会不会只是怕惹麻烦,把烫手山芋赶紧送出去。但我跟你讲,无论如何,从保护国家文物和弘扬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此举确实值得点赞。

不过呢,如果仔细深挖一下整个事件,它其实暴露出几个很大的问题。首先就是很多人在面对祖上传承下来的一些老物件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它们可能蕴含的重要价值。我相信,那两位兄台如果提前花时间请专家鉴定一下,多半不会做出这种赔本买卖。然而现实中,有多少家庭会真的这么较真呢?大多数时候,人们缺少必要的信息渠道,也懒得折腾,更何况经济压力逼迫之下,很容易匆忙决策。而这样的匆忙往往意味着失误甚至损失像极了一句俗话,急中生乱。

再者,就是关于市场秩序的问题。在我国,目前针对私人间流通古董文玩的管理规则尚未完全成熟,一些灰色操作空间仍存在,比如假冒伪劣泛滥、不良商贩坑蒙拐骗等等。而相比欧美一些更加规范化、更具公信力的平台,我们似乎总显得随性许多。所以,要杜绝类似纠纷频繁发生,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公众教育水平,也是关键所在。

最后,不妨聊聊诚信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像那对输了官司却死缠烂打、不择手段想翻盘的人,那么社会还能正常运转吗?商品交易最基本原则就是双方信守承诺,否则今天你赖账,我明天毁约;长此以往,不光市场瘫痪,大概连人与人的基本信任都会荡然无存!

当然啦,每次看到这种让人大跌眼镜又忍俊不禁的小插曲,总让我想到一句经典调侃: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换句话说,在生活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与立场,而我们旁观者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微笑注视,同时默默祈祷不要成为下一幕剧中的配角罢了。那么,对于本文提及案例,你怎么看呢?

参考信息来源:某新闻平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