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倾盆,街头摆鱼摊的刘桂芝正忙着收拾摊位,混合着汗水的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
就在这时,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站在她的摊位前,全身湿透,但手里依然紧紧地抱着一个塑料袋。
小刘啊,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竟敢在这雨天孤身一人出来。
刘桂芝心想。
“老板娘,这草鱼多少钱一斤?”小女孩声音细小,却透着一股倔强。
刘桂芝回答:“十一块。”女孩微微皱眉:“我妈给了我十块,能买多少?”
看着小女孩瘦弱的身影,霞阿姨心里一酸,决定把摊上最小的鱼给她。
“来,九两多就给你凑个整数,一斤吧。”
女孩接过鱼,自顾自躲在棚子里,这场景让刘桂芝想起自己的孩子们。
她不禁提议:“雨大,先在这儿躲一躲吧。”
刘桂芝心软:从暂时收留到成为家人几句闲聊下来,刘桂芝才知道,小女孩叫小梅,父母在外打工,她和奶奶住。
但如今奶奶也不在家,整个家就只有她一个人。
刘桂芝一听,动了恻隐之心:“来阿姨家吧,我给你煮个热汤面。”
起初,小梅是拘谨的。
刘桂芝的儿子刘强,无所事事地在家待着,看小梅的眼神里似乎透着不屑。
小梅没在意,她端坐在餐桌旁,小口品尝那碗热乎乎的面,眼圈渐渐泛红。
在之后的日子里,小梅愈发懂事。
她不好意思占用别人家的资源,便用行动回报这份恩惠。
帮忙洗碗、拖地,甚至替刘桂芝摆摊。
刘桂芝心疼她,一个八岁的小姑娘,却比刘强要懂事许多。
过了不久,小女孩的奶奶还是没回来,刘桂芝决定留下小梅,给她一个真正的家。
小梅的成长:从求学之路到学有所成“孩子,想不想上学?”刘桂芝问道。
小梅的眼睛立刻亮了,像是从没听过这样美好的承诺。
可是,她知道读书需要花钱,便犹豫。
“我来负责。”刘桂芝拍拍孩子的肩膀,坚定地说。
也许,是命运让她多了这样一个女儿,也多了份牵挂。
她开始为小梅安排学校事宜,甚至不惜与学校展开一场谈判,终于为她争取到了入学机会。
在学习的道路上,小梅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以优异成绩考入县里最好的高中,一路上,她无意中燃起了刘桂芝心中的光。
刘强偶尔回家,总是想伸手要钱。
这让刘桂芝既心疼又无奈。
而小梅的懂事,更让她感动。
为了供小梅读书,她付出更加辛勤的劳动,从摆摊巡市到夜里洗碗赚些额外的收入。
小梅从未辜负她的期望,高中毕业后,竟考取了省城的医学院。
村里的人都为刘桂芝高兴,纷纷夸赞她有福气,没想到会有这样一个好女儿。
人生逆转:感恩与回报之间的温暖交流几年后,小梅大学毕业,顺利留在省城工作。
她的心始终牵挂着刘桂芝,常常打电话报平安,并坚持要将她接去省城生活。
一个夏天,刘桂芝因劳累过度病倒,消息传到小梅耳里,她毅然请假回来,将她送入病房。
病床旁,小梅提议:“阿姨,别再操劳去了,我们一起到省城生活吧。”
刘桂芝犹豫,挂念起儿子刘强。
就在此时,刘强却出乎意料地出现,手里竟捧着自己打工攒下的钱,“妈,我知道以前我不懂事。
现在,我想弥补这些年错过的责任。”
出院后,刘桂芝在小梅的坚持下同意搬去省城。
在离别村庄的那天,小梅郑重地将三万元递给刘桂芝,心怀感恩地说:“阿姨,这感恩金是为了报答您的恩情。”
刘桂芝知道,这孩子的心意沉甸甸。
但她明白,真正的回报,是常年累月的关怀与爱,是牵挂与陪伴。
刘桂芝在省城生活得很好,她常说因为小梅,她的人生也多了一份意外的精彩。
小梅在医院认真治病救人,履行着医生的职责。
她知道,在远方的村庄,还有刘强的牵挂召唤着她,而她与刘桂芝的故事也仍在继续。
这份缘分的转折,点燃的是生活的热情。
因为坚韧和爱,他们彼此陪伴,让生活从困境中慢慢逆转成幸福。
有人问,天恩以酬可值几何?
我想,真情永远是无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