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即将访问沙特的泽连斯基总统透露,3月11日,乌总统办公厅主任叶尔马克率领的代表团,将在沙特,和美国代表团就必要的决定和步骤展开讨论并达成一致。显然,就算是在美国暂停军援和情报支持之后,基辅仍要和华盛顿讨论一下乌战问题,而不是全盘接受白宫的一切安排。那么,基辅现在到底有什么王牌,可以和白宫叫板呢?
首先,基辅仍然有雄兵百万可用。尽管按照特朗普的说法,乌军已经有七十万人的战损,但是,乌军至今都没有动员18-24岁这波生力军,乌克兰庞大的国家机构人员及女性,也没有成批的上战场,所以,考虑到乌控区的人口至少还有两千万人,欧洲各国也收容有400多万难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兵役适龄的年轻人,因此,可以推测,基辅到现在至少还有雄兵百万可用。
虽然,这一数字较多俄军,少了很多,但对于欧洲而言,这些带着仇恨的百万雄兵,若是突然倒戈杀向欧洲,却会是凶狠异常的。因此,欧洲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也会和基辅一起呼吁华盛顿,要对这百万雄兵给予必要的尊敬。
其次,基辅控制的四座核电站绝对是大杀器。乌控区内的罗夫诺、赫梅利尼茨基和南乌克兰三座核电站,若是发生事故,相当于欧洲突然发生30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放射性尘埃,应当在7日内,就可以覆盖整个西欧,导致欧盟30%耕地遭受核污染。乌克兰极端仇俄的激进分子,绝对是勇于动用这危害全人类的大杀器的。
毕竟,俄控区内的扎波罗热核电站,以及乌控区废弃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都已经遇袭过了。这种环境安全威慑,绝对是悬在驻欧美军以及整个欧洲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而可以迫使华盛顿和欧盟,不得不在乌战博弈中保持微妙的平衡。
最后,基辅已经深度绑定美国的军工利益集团。美国军工复合体在俄乌冲突中获取了史无前例的收益,乌战爆发之后,美国的军工股立即大涨,打了三年后,美国对乌的1750亿的军援,更是带给了美国军工企业太多的发财机会。
此外,乌战的存在,也让倍感威胁的欧洲开始购买美国的军火,所以,2024年4月,美国众议员通过《乌克兰安全补充拨款法案》时,很多众议院共和党议员也倒戈支持,凸显了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力。这种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使得基辅在华盛顿决策圈中始终保有特殊通道。
因此,基辅现在与白宫的博弈策略,本质上是“将国家苦难转化为战略资产”的残酷艺术:兵力储备构成战争延续的物理基础,核威慑创造地缘政治缓冲带,跨国利益网络编织防护外衣,这三重战略资本相互叠加,形成了乌克兰在美俄欧三角博弈中的特殊生存空间。
这种生存智慧,既折射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也暴露出当代国际秩序中实力政治的冰冷本质。但随着冲突长期化,这些战略筹码的边际效应,将面临严峻考验,乌克兰如何在维持博弈资本与避免战略透支间,取得平衡,将成为决定其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