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第一次授衔是在1955年,很多经过浴血奋战的将领都被授予了军衔,这自然是对他们贡献的最大认可了。然而也有很多将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与授衔,这多少有些可惜,但他们仍然在各自的领域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在服务,这也并不影响他们在革命年代所做的贡献,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在建国初,中央并没有选择留用旧的外交人员,而是决定组成以军队干部为骨干的外交队伍,这就是著名的将军大使。
作为大使的将领们,并没有参与授衔,不过这当中也有些例外,其中有三位获得了中将军衔。
倪志亮
倪志亮早年在皖系与陕西的旧军队干过,后来考入了黄埔军校,并且参加过广州起义。此后,辗转去了河南新蔡,在红四方面军时,他担任过军长以及参谋长,是第五号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倪志亮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后成为晋冀豫军区司令员,协助刘邓首长开辟晋冀豫根据地。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倪志亮去了东北,不过他并没有在野战部队,而是到了后方,任辽北军区及西满军区司令员等职。此后,他的工作重心更是放到了教育上,先后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干部。
新中国刚刚成立,倪志亮就接到了工作的调动。本身倪志亮身体就不好,在外交学习班学习时就回到了武汉休养。随后朝鲜战争爆发,局势紧迫,倪志亮还是去了朝鲜。不过因为身体原因,倪志亮回了国。回国后,倪志亮继续在教育事业上,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彭明治
彭明治是黄埔一期生,参加过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毕业后去了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战争,是有名的“不惜命排长”。1927年彭明治参加了南昌起义,任代理连长。后来随军南下,因负伤与部队和组织失去联系。
因此,彭明治曾短暂去了旧军队,后来重新回到了部队,并且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彭明治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又一步步成为了第1师参谋长。
抗战开始后,彭明治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并随后担任团长。1938年,彭明治担任苏鲁豫支队司令员,领导开辟苏鲁边抗日根据地。后任教导第1旅旅长,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司令员。
“皖南事变”后,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第1支队改为第3师第7旅,彭明治任旅长。抗战胜利后,他跟着师长黄克诚去了东北,参加了秀水河子战斗和四平保卫战。1948年,他直接从旅长被提拔为兵团副司令,一步“跨”了3级。部队改编时,他又成为13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并率部一路南下,解放了广西。
新中国成立后,他留在了广西参加剿匪工作,周总理突然急召他回北京,去了外交部工作,出任中国驻波兰首任大使。
彭明治在波兰担任大使期间,展现了一位军人外交官的风采,也为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不遗余力,受到波兰政府和人民赞扬。他因为身体原因,短短两年就回了国,被任命为河北省军区司令员。因为重新回到部队,所以1955年获授开国中将军衔。
谭希林
谭希林6岁起去了长沙县立第4小学读书,毕业后,先后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附属乙种工业学校、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学习。因为家里贫困,辍学去了工厂。
不过长大的谭希林逐渐心向革命,并且入了党。1926年4月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营,毕业后去了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后调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任排长、副连长。
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并上了井冈山,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红军时期,曾担任军参谋长以及代军长等职,后来因为在苏区肃反中遭诬陷,被开除党籍并被降职为红军特科学校教员,对他影响也很大,等于又要重头开始。
抗战开始后,谭希林去了华中,出任第4支队的参谋长兼团长一职。皖南事变之后,谭希林出任新四军第2师第6旅旅长兼任政治委员。1943年,谭希林又出任第7师代理师长。抗战结束后,谭希林去了山东,先后出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师长,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胶东军区代司令员、第32军军长等职。
此后,谭希林更是成为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成为许世友的副手。不过为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调令,让他转行到外交战线工作。1950年,谭希林被任命为新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1954年10月任期届满后,奉调回国了。
归国后,他重新回到部队工作,被任命为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这样,他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