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孔庙孔府孔林导游词(上)

小佑旅游 2024-02-22 23:38:15

孔庙导游词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曲阜,号称东方圣城,中国的耶路撒冷,神农故都、黄帝诞生地、殷商奄国、周汉鲁都、孔子从这里诞生、儒学从这里。

名字得来:城中有阜(弯弯曲曲的小路),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诞生于曲阜尼山。春秋末期,他在鲁都阙里聚徒讲学,传授“六世”(礼、乐、射、御、书、数),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晚年,他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传播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古代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生前所居之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等。其后,随着历代王朝层层加谥孔子,孔庙不断得到维修扩建,至明、清时期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加之庙内1700余株古树,1200余块碑碣,令人一步三叹。孔庙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千多年来,游人竞相寻踪凭吊,流连往返。

万仞宫墙:春秋时期,鲁国和齐国会盟,齐国的一个大夫夸赞子贡说:你的学问比你老师孔子还要高。子宫不以为然,道:如果把一个人的学问比作一道墙,我的学问只有一仞(1.8m左右)那么高,踮起来脚就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而我师傅的学问有数仞那么高,你不走进去是没有办法看到他的知识的。原碑为胡缵宗题写,后来乾隆下江南路过此地,换上了他自己的字体,以示对孔子的尊重。

检过票之后,我们就来到了下马碑,什么叫下马碑那?就是来到孔庙,上至皇帝,下至马车走卒,叫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必须步撵而行,以示对孔子尊重。

金声玉振坊:孔庙第一道门坊。“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原意为一首完美的乐曲。我国古代奏乐时,以金声(金属编钟)开始,以玉振(石质编磬)结束。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像一首完美的音乐一样,至始至终、至善至美。赞扬孔子对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此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

大家看下,玉字那一点是点在中间的,为什么那?两点原因:一是放在中间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二是在我们安徽省灵璧县有一种石头叫灵璧石,敲击石头的中部(俗称美人腰,女人的腰部)最为好听,以此来夸赞孔子的思想是全天底下最好的。

大家看上方有四个神兽,他们叫辟邪,俗名朝天吼,龙有九子,九子不同。放在这边有两个作用:一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它天生大嗓门,能够声名远播,让孔子思想美名远扬。二是号召天下学子都学习儒家思想。

泮水桥:现在我带着大家走过我们中国最长的一座桥?为什么说最长那?因为他时间长,这座桥叫泮桥,在中国古代,学生要开始上学了、要学习孔子的儒家思想了,必须要有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叫入泮,在当时的中国,各地的孔庙、文学庙、至圣庙等门前都有这样一个桥,而我们走过的这座桥,即是所以泮水桥的起点,所以它特别长。泮桥又叫两柏单一孔,为什么那?桥两边各有一颗柏树,中间只有一个桥孔。

棂星门:孔庙第一道大门。始建于明代,乾隆年间,孔子第七十一代孙衍圣公孔昭焕重修此门,由木质变成了石质,并铁铸横梁。棂星即灵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即是文星,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希望国家能人才辈出,为国家所用。孔庙设棂星门,意为尊孔如同尊天。棂星的棂字繁体字写法下面还有个巫术的巫字,为什么没有了那?有两种说法:一说孔子不信鬼神,敬巫神而远之,所以说没有。第二种说法是此字为“千金一字”(因为他到处写字,字不值钱,康熙一字千金,乾隆千金一字)的乾隆题写,他在写字的时候如果把巫字写上,字的整体就会特别繁冗,笔画太多,难以协调,不好看,所以就去掉了,文人笔下无错字,皇帝写的字更不是错字了。(备注:遇到较真的客人不要讲,有巫字的棂不是乾隆的首创,乾隆之前就有,两字棂是通假字;古代的巫是正当高贵的职业,履行祭、祀、医、卜、算等职业,是部落首领的高级顾问,在族群中有至高无上的“天赐之权”,孔子对待他们真正的态度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孔子只是不信鬼神,不是不尊重巫。)

棂星门上方是风调雨顺四大将:什么是风调雨顺那?右一本该手持青龙宝剑——锋利“风”;右二,手持碧玉琵琶——“调”;左二手持混元珍珠伞——雨;左一手持紫金龙花狐貂——顺。古代的人可能是怕他们联合起来造反,也可能是感觉在圣人之地不能见刀光,所以这里的四大将各少一件东西“有剑无剑鞘,有琵琶无弦,有伞无伞骨,而花狐貂是没有龙爪的龙形”。《封神演义》中他们四位是当时辅佐商纣王的四员大将: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

中国古代盛行阴阳五行学说,中国北宋哲学家张载用“太和”一词形容气的絪(yin带绞丝旁)缊(yun)未分的状态,即阴阳二气矛盾的统一体。太,通“大”,至高至极。和,指对立面的均衡、和谐和统一,“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冲和之气;“元气”原意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质,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元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在这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太和元气”就是指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儒家思想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以后人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赞誉孔子,意为他给人的好处如同天地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因此,孔庙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腰门题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大家看下前面三个字认不认识?至圣庙,都是梅花篆体。大家不认识很正常,因为至这一个字一般一横是写在最上面的,但是孔子叫大成至圣文宣王,他的学问至高无上,上不封顶,所以把这一横放在了最下面。(备注:如果是遇到特别严谨的客人,勿用,圣人之地,怎么可能让字倒过来,三孔的碑刻是中国古代中最为严格和规范的,这是对圣人的不尊重和亵渎,这上面的至不是倒写,是“至”的字形演变而来。《说文解字》中解释: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

圣时门:“圣时”二字出自孟子,孟子说在他之前古代有四位比较厉害的圣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伯夷自认是商朝遗民,当时周武王推翻商纣王,建立了周朝,伯夷和叔齐就跑到了首阳山去隐居了起来,不食周粟,靠野果充饥,后来有一个人嘲笑伯夷说:你不食周粟,那这个山不是周朝的吗?山上的野果子不是周朝的吗?遂绝食,饿死在首阳山,后来人们认为他特别忠贞,所以叫圣之清者也,相传中国的寒食节就是为了他而建立,是中国的食神;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历事商朝商汤、外丙、重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商朝传到太甲的时候,太甲荒淫无道,伊尹直接把太甲关到了大牢里面(桐宫),三年之后,太甲悔过,伊尹又重新迎立太甲为王,所以叫圣之任者也,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柳下惠,大家都听过他的坐怀不乱(坐槐不乱)的故事,但是他真正厉害的是凭着自己的智慧避免了齐鲁两国之间好几次的战争,以和为贵,当之无愧的圣之和者也(具体详情看历史人文里面的柳下惠);最后一个就厉害了,孔子,圣之时者也,啥叫圣之时,就是能够与时俱进,放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就是永远跟着X走,孔子的思想被不断的加入了新内涵,为统治阶级所推崇。就像大家知道的08年奥运迎宾语,中国选了五句话: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③礼之用和为贵④四海之内皆兄弟⑤德不孤必有邻。

璧水桥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芳草如茵。迎面三架拱桥,为明代所建,因“壅水环绕如璧”,故名“璧水桥”。北京故宫里面有个桥叫金水桥,孔庙这里的叫碧水桥,合起来是金碧辉煌的意思,曲阜距离北京千里之遥,为何专门来这里建一道桥与北京皇家联系在一起那?古代皇帝是管人的,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禁锢人思想的,一荣俱荣。

大家看桥两边会发现有桥无水,为什么那?康熙年间,当地知县曾经给皇帝上了一首奏折,说曲阜有桥无水,希望可以引水入曲,疏通圣脉,皇帝批准奏折,后来实地考察,曲阜地势低洼,雨季容易雨水倒灌,为了圣地安全,自始至终未动工。

弘道门:建于明洪武十年,是明代孔庙的大门,雍正年间重修,现在三个字是乾隆手书,孔庙第三道大门,“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赞颂孔子发扬光大了古代的正统思想,孔子是弘扬的什么道那?弘的尧舜汤禹,文武周公之道。也是说人可以把这些好的传统给传扬出去,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正门,明朝重修,乾隆题字(明白什么叫千金一字了把)“大中”是赞扬孔子“中庸之道”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能够独立存在的天下唯一之正道。也就是指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要不偏不倚、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服从礼制。放在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就是毛主席说的:往左了就是激进,往右了就是保守。

同文门:中国的宫殿建筑在主体建筑之前,常常有小的屏障,以示庄严。同文门周无墙垣,子然独立在奎文阁之前,就担当着屏障的角色,为奎文阁做遮掩。“同文”二字出子思的《中庸》:“今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意为统一语言、文化、思想,即整个人类思想统一到孔子的思想上来。

奎文阁孔庙主体建筑之一,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原名藏书楼,金代重修时改名“奎文阁”。“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首,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中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所以我们讲的高中状元也叫夺魁,但魁非奎,因为孔子不信鬼神,敬巫神而远之。后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遂在孔庙建奎文阁。奎文阁高23.35米,东西阔30.10米,南北深17.62米,三层飞檐,四重斗拱,结构合理,坚固异常,经受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多次地震的摇撼。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安然无恙,不愧为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杰作。与宁波的天一阁同属同规格的国家级藏书楼。相传乾隆赐给孔家一套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当时放在了二楼,后被孔德成带到了台湾。1985年国家拨款120万元,进行了落架大修,于1987年修茸一新,完全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奎文阁内原有藏书均移入孔府档案馆保存。现展出的是孔子圣迹图陈列。

奎文阁前两侧,是四座明代御碑。这些驮碑的动物,人们习惯叫“龟驮碑”,实际上它的名子叫“赑屭”,是神话传说中龙的儿子。“龙生九子不成龙”,赑屭的特征是龙首、龟背、鹰爪、蛇尾,善于负重且能长寿,但是他的面子非常大,只有皇帝立的碑才肯驼,厚德载物。所以统治者要用它来驮御碑。

大家从前面往上面看,这块碑叫名成化碑,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立的。这块碑也叫双绝碑,哪双绝那?一是碑文字体为楷书,端正大方,结构严谨,为历代以来楷书临摹之范本。二是碑文内容,是历代以来对孔子推崇评价最高的一块碑。怎样评价:“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不然,则异端横起,邪说纷作。纲常何自而正?伦理何自而明?天下万物又岂能各得其所哉?是以生民之休戚系焉,国家之治乱关焉,有天下者,诚不可一日无孔子之道也。”,把孔子思想比作吃饭穿衣一样,一天都离不开。有了孔子之道,则有了天下;无孔子之道,则失天下,他把孔子之道与国家的安定、百姓的安康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对孔子思想最为推崇的一块碑。

大家现在跟我来到了背面,往上看,会发现这块碑被砸断过,谁砸的那?历史上,对孔子批判毁坏的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真正的不是坑杀儒生,是坑杀那些披着儒学外衣的方士,到了淄博再讲方士),第二次就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林是指林彪,那孔是指谁那?是批判当时的军中政界大儒,周总理。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头头谭厚兰带着几百人浩浩荡荡的来砸碑,为什么师范学院来砸那?因为当时的问个委员会认为,要用这些明日之师,推翻你这个所谓的至圣先师。

这块碑比较大,没办法砸,怎么办那?她调来一辆50拖拉机,在碑上套上绳子拉断的。后来拨乱反正的时候谭厚兰锒铛入狱,一辈子没有嫁人。那我们这些碑刻是怎么保存下来的那?曲阜叫做无孔不成村,无孔不成席,孔家的势力在当地特别大,虽然当时他们不敢公然反抗政府,被批斗最厉害的时候甚至都有人改名换姓,但是他们却把老祖宗的东西都偷偷的保存了起来,红卫兵白天砸碑,他们晚上偷偷的藏碑,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碑刻,需要感谢下孔子的后人。另外还需要感谢另外一个人,谁那?康生!康生原名张宗可,山东青岛人,他文学造诣很高,当时社会上疯传国内书法两大家,南郭北康,康生听到后,说了句?郭沫若那个字也叫书法?我用脚指头夹着毛笔写的字也比他的好看,对自己的书法非常自负,当时红卫兵一来砸碑,我们曲阜市文物局连夜就拍了一封电报到了北京,这封电报谁能看到那?北京文革委员会!康生知道这个消息后,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连夜偷偷的把电报送到了周总理面前,周总理立即批示,命令谭厚兰带着学生返京,避免了曲阜其他文物被毁坏。

后面的这块碑叫做明洪武碑,洪武是谁的年号大家知道吗?是朱元璋的,同样是皇帝立的碑刻,其他都被砸了,为什么这块没有被砸那?大家看碑的正中间,看没看到一个红色的字,这个字叫留,什么意思那?留下来,这是曲阜市文物局知道红卫兵来砸碑之后连夜写上的字,为什么这块碑要留下来那?因为朱元璋在这块碑中写了这句话:朕奋起布衣,训将练兵,以安民为念。加之小名叫朱重八,要过饭,当过和尚中过地,放在现在叫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东西不能砸,就保留了下来。

十三碑亭过奎文阁是十三碑亭院。十三碑亭是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亭内共保存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碑刻55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

现在我们来到了龙凤柏,合起来叫做龙凤呈祥,为什么叫龙凤柏那。相传乾隆一共六次下江南,八次来曲阜,最后一次来的时候,由于年事已高,走不动路,倚靠在这个树上休息了一下,从此之后这棵树就沾染了龙气,树皮弯弯曲曲特别像龙鳞,有龙必须要有凤,风树的顶端长的特别像凤冠,合起来龙凤呈祥。

其中最大的一块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重约35吨,加上驮碑赑屭共重约65吨。这块巨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实在令人惊叹。怎样运输的那?我们当地有一种说法叫五百头牛拉大车:当时为了运输这块碑,先把原石通过京杭大运河拉到我们济宁,然后从济宁到达曲阜,隔地挖井,洒水成冰,用了五百头牛,六百个车夫,经十五个日夜拉到了曲阜,俗称划旱船,以示对孔子的尊重。这么大的一个碑刻,是怎样竖立起来的那?中国传统的堆土法。

大家看一下康熙御碑亭的上方,发现大成门的角插在了康熙御碑亭的两角中间,这叫什么那?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钩心斗角,后来演变成了勾心斗角,为什么会有这种格局那?这里叫十三碑亭院,各个皇帝都来参拜孔子,留下了太多碑刻,这么小的地方,把所有皇帝的碑刻全部放上,难为了当时的工匠,碑亭盖矮了皇帝不高兴,高了没这么多地方了,所有聪明的匠人就从空间上想办法,合理利用了空间,创造出了钩心斗角的这一建筑术语。

这个是斗角

此院东南西南还各有一片丛林似的碑碣,真草隶篆,风格各异,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另有几座石碑从侧面记载元末红巾军、明末刘六、刘七以及徐鸿儒等农民起义的情况,是研究中国农民革命史珍贵的历史资料。十三碑亭院北,五门并列将孔庙分成三路。东为承圣门,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为奉祀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三门并立,大成门居中,两边掖门为金声门和玉振门。

现在我们来到了孔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大成门。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因形形似“戟”,故又称戟门。“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大成门有三门,为表示对圣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启中门,平日均以两腋出入。大成门呈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左右各五十四颗,因为九是阳数之极,九的倍数一百零八更是礼制中的最高者,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大成门的门槛甚高,意在进大成门谒圣庙者自然小心举措、端正举止,符合圣庙谨严的气氛。其建筑的式样一般为:两边有对称的耳房,正中开门,中轴线贯穿其中。

在大成门前后各有两个龙柱,加上大成殿前面的十个龙柱,一共十四个。龙柱原为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敕调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火灾后重刻。14根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这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北京故宫也没有这种龙柱,相传乾隆八次来曲阜祭祀孔子,石柱均用红菱包裹(皇帝看龙柱,中间隔层布),一次都没有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嫉妒而怪罪。相传有一次乾隆来的时候,突然刮起来一阵邪风,漏出了龙柱的一段,皇帝问里面包裹的是什么,这时候有个比较聪明的大臣忙回:不忙尊敬的陛下您,里面包裹的是龙,为什么把他包裹起来那?您是真龙天子,两龙相见,必有一伤,我们只得把他包裹起来。

先师手植桧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是“先师手植桧”,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过去人们把它看作孔子思想的象征,它不仅与孔氏家庭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而且还同封建统治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为此赞道:“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

为什么要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那?不得不说这棵树非常有意思:相传孔子手植桧原有三棵,如果都活着距今有2500多年了,后枯死两棵,唯有此桧生生死死,几经荣枯,在元朝时,一个叫张已的人在死掉的桧树桩根部又发出的一棵幼苗移植到此,然后移植的这棵树在封建社会又死掉了三次复活,最后一次死掉是在雍正二年,复活却是在雍正十年了,所以说他活了三百年左右。而这棵树每当死掉和复活都遇到一个巧合,那就是每当桧树死掉的时候总是在国家比较衰败或者改朝换代的时候他就死了,每当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他又复活了,所以封建社会讲:此树兴则国兴,此树衰则国衰!那很多客人就看到了现在树的长势,上面有一枝枯枝,充分发挥想象力(大陆客人一般讲台湾还未回归,遇到台湾客人千万不要讲)。

当年红卫兵来砸碑,一听是孔子手植桧,就想把他砸掉,曲阜市文物局赶紧出面解释:此为再生桧,是从废墟里面重新生长起来的,属于新生事物,我们共产党不就是从资本主义废墟里面成长起来的么,所以不能毁坏,桧树幸免于难。

在我们前面这个礼器大家猜猜是什么?飞龙环绕、烟云缭绕,有朋友说是香炉,算回答正确,就算是香炉,也是被帝王神话了的香炉,因为我们后面的这个建筑物是杏坛,相传孔子教学的地方,孔道辅除地为坛,环植以杏树,一堂课也就是一炷香的时间。但是小万听过另外一个解释觉着也挺有道理:古代的时候凡人老百姓和皇帝贵族拜的孔子人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一般的老百姓不能拜正殿之孔子,只能远远的参拜,叫遥参。当时的大成殿正好位于现在杏坛的位置,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除地为坛,把大成殿后移,变成了现在的格局。

杏坛杏坛相传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孔子“设教杏坛”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修杏坛时,为了排水在前面修建了许多石质龙头作为装饰,刚开始想着在旁边在做几个三角做排水系统,后来人们发现做三角不如直接在龙头上打个孔,所以这算得上是全国最早的民间使用的水龙头了。

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现在亭内保存。相传当时红卫兵来砸碑,看到了这块碑不敢砸,为什么那?根据经历过文革的老人们说当年来砸碑的人都是根正苗红的红卫兵,没上过学,不识字,砸碑的时候看了下落款“门生党怀英书”,乖乖,他们认得了一个字党,党的东西可不能砸,就幸免于难了。

亭内另一块石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块碑在历史上海市比较特殊的,他是清乾隆皇帝的手书,那很多客人就笑了,不是你说乾隆字千字一金么,有什么特别,那大家仔细看一下他写的这个:忆昔淄帷,诗书授受,与有荣焉,轶桃李柳,博后高明,亦日悠久,万世受治,杏林何有?意思是说,杏坛是当年老师在这里教授学生,孔子的思想是千百年来治世经典思想,我今天来到了杏坛,可是杏坛在哪儿呢?所以,乾隆走后,孔家后人便在杏坛周围象征性的栽了几棵杏树。全文字正方圆,没有一处连笔,为什么那?原因很简单,后面大成殿祭拜的是孔子,孔子号称:历代文臣主,千古帝王师。所以在老师面前写字工整来显示对老师的尊敬。

同样是一块碑,大家随我来后面看一下,写的就比较狂草了。“杏坛赞”:“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降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大成殿:孔庙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后毁于火。现存这座大成殿为清代雍正年间重建,面阔九间,纵深五间,即九五之制。古语说:九五阳气盛,至于天。古云:飞龙在天。高24.8米,阔45.8米,纵深24.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画栋,气势雄伟,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的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大成殿内金壁辉煌,有大型神龛9座,17座塑像,居中的一座即是孔子。孔子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显得高贵、威严,一副君王形象,这是被历代帝王神化了的孔子。实际上孔子的真实面目应该是“布衣”文人的形象。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仙逝于公元前479年,终年73岁。对于孔子的相貌,史书上是这样介绍的:眼露精,鼻露孔、耳露廓、嘴露齿,并且孔子叫孔丘(康熙诏令天下,避孔子名讳,确定丘字书写时不写内中小竖,读音为“期”),丘就是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还是一个长人,身长1.91左右,大家想象一下孔子的样貌,就觉着非常不美观。但是我们山东有一句话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中国三教:以佛修心、以道修身、以儒治国,把儒学放到了国家的高度,所以历代的地位不断的对孔子进行加封,最后顺治皇帝加封到了孔子最高:大成至圣文宣王。

孔子塑像两侧的对联大家看一下: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和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上联鬼没有撇,因孔子不敬鬼神,敬鬼神而远之;下联师没有横,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虽然他谦虚的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无常师。但是没有人敢在孔子面前称老师。

匾额:①万世师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祭祀孔子时所书写的,称赞孔子是万世人类之师,千古帝王的表率。②斯文在兹:光绪元年(1875年)所题,称赞这是圣人之地,是文明的发源地,全天下所有的文化都在这里。③生民未有:雍正皇帝雍正三年(1725年),出自于《孟子》: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意思是自有生民以来,世上就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宋米芾的小篆写的非常有意思: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以后,更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据说像孔子这样的人每隔2600年就会出现一个,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毕竟丑我已经有了,就差才了。

孔子塑像两侧神龛内东为“复圣”颜回、“述圣”孔伋,西为“宗圣”曾参,“亚圣”孟轲,称为“四配”。再两侧是“十二哲”塑像,除宋儒朱熹外,均为孔子弟子。东侧北起为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有子若),西侧北起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朱熹。十二哲其等级较四配为低,哲,即贤哲的意思。唐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国学祭祀孔子,定十哲配享。后来,宋、清等朝代几经更添,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固定下来为十二位。

大殿前侧是十根深浮雕,隔成九间屋子(面阔九间),深浮雕旁边的就是浅浮雕,一共八个面(八面玲珑),一面九条龙,共有七十二条龙,孔子弟子三千,成者七十二人,每一条龙代表了他一个弟子。相传孔庙所有的龙加起来一共1296条,旷世之作。郭沫若来曲阜市曾写过一首诗:石柱盘龙二十株,大成一殿此尤殊。天工开物眼前是,梓匠何曾读圣书。

大成殿前露台过去是祭孔时舞蹈奏乐的地方。现在每年9月26日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和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活动都在此举行。9.28日这一天,会摆上牛羊猪三牲,跳起八佾舞(朱元璋把祭祀孔子的舞蹈由六佾舞提高到了八佾舞)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寝殿,我国的宫殿建筑格局基本都是前宫后寝的格局,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殿内神龛木雕游龙飞凤,精美异常,龛内木牌上书“至圣先师夫人神位”。孔子夫人,春秋时期宋国人,复姓亓官,19岁嫁给孔子,先孔子7年去世。关于她的情况古籍很少记载,直到宋代才被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元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其后孔子改称“至圣先师”,她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

大家仔细看下寝殿和大成殿有什么不同。无匾额、无塑像、简约风格的背后处处显示了凄凉。所以很多人说,孔子思想不都是对的,也有糟粕。例如前殿有16个人跟着孔子享受祭祀,而寝殿连个塑像都没有、再例如人们所诟病的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第三个例子是孔子一共有两个孩子,女儿起名叫孔无为,小名叫妮,处处显着不重视,毕竟他儿子可是叫孔鲤、字伯鱼(儿子出生时,鲁国国君鲁昭公送给孔子一条鲤鱼)。

但是来到了这里,我要告诉大家:错了。为什么那?听我细细道来:①为什么没有塑像,这个不是和孔子有关的,没有塑像的第原因是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年间寝殿遭火灾,重建时改为神主牌位。为什么改为牌位那?和孔子没有关系,和商纣王有关系,封神演义解释了原因:商纣王外出打猎,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座女娲娘娘庙,一阵邪风吹过,吹开了女娲娘娘塑像前面的面纱,纣王一看心动了,提笔写下一首淫诗(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伺君王),女娲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派下了狐狸精把他给亡国了,古人以史为镜,女不塑像。②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是说给女子的,是给他最喜爱的弟子之一子贡的。子贡富可敌国,但是他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孔子对他说,子贡啊,唯有女(通汝,你的意思)和小人难以相处啊,近之则不逊(不屑于和他们亲近),远之则怨(疏远他们就会在背后说你坏话),告诫子贡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③孔子女儿他还是很喜欢的,孔子把他嫁给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弟子叫公冶长,孔子评价说:公冶长,可妻也。(公冶长故事看孔子故事集锦)

圣迹殿孔庙最后一座建筑。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建造。殿内共有120幅绘画刻石,反映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最早有完整人物故事的石刻连环画。

孔庙东路为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原为孔子当年故居。

诗礼堂是纪念孔子教子学诗礼的地方。据论语.季氏>>记载:有一次,孔子站在庭院里见儿子孔鲤从身边走过,问:“你学诗了没有?”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即不学习诗经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回去后认真地学习诗经。隔了一段时间,孔子又问孔鲤,“你学礼了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即不学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孔鲤又认真地学习礼记。孔子教子学诗学礼的故事,历来被传为美谈。

诗礼堂院内有一株唐槐和两棵银杏树,虽历经千载,仍枝叶茂密,尤其偏西那株雌银杏,至今仍硕果累累,孔府宴上一道名菜“诗礼银杏”即来源于此。

孔子故宅井位于诗礼堂后,因是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所以历来被称作“圣水”。清乾隆皇帝祭祀孔时曾勺水拜师,在井西侧建“饮水拜师”的凉亭,内立“故宅井赞”碑1块,他8次来曲阜,此碑竟有他5次题字,可见其对“圣水”的崇拜了。

鲁壁故宅井东侧一段子然独立的红色墙壁,是为纪念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书而建的。孔鲋时期正赶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鲋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鲁恭王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了这些经书,人们称之为“孔壁古文”,所以后人在此建鲁壁,以纪念孔鲋藏书。

孔庙就参观到这里。现在我们去参观孔府。

0 阅读:6

小佑旅游

简介:旅游有益健康,动起来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