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
考古人员在越秀区发掘出一处南越国遗迹
这是世界上迄今
发现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木构水闸遗存
是2000多年前南越国防洪、排水设施的一部分
更令人惊叹的是
这项“超级老字号”水利工程
居然基本符合2001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闸设计规范》
反映了秦汉时期的水闸建造
在总体上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洪水季节打开水闸
城中积水可由城内排向城外
珠江潮水升高时闸板闭合
可以防止倒灌
城中缺水时
提起闸板又能汲水入城
这就是水兜兜和大家今天的目的地
藏在商场负一楼的
南越国水关遗址
南越国水关遗址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的西湖路与惠福东路之间,光明广场建筑之下,东北面距南越国宫署遗址约500米。
水闸地处秦汉时期的珠江北岸线,自北向南可分为引水渠、闸室和出水渠三部分,水闸在材料选择、地基处理、技术路线设计、总体布置、泄流处理、闸室稳定处理等方面,都与现代的建闸标准和要求基本相符。
成熟高超的技术与工艺
整个水闸采用木材搭建,构筑方法是先竖起一排方形木桩,用榫卯嵌入枕木,在木桩外侧横叠三块宽约60厘米的挡水木板,再填土夯实,保证闸室侧墙固定。水闸的闸门位于闸室中部,两侧方柱由上至下凿有凹槽,用于插板闸水,可启可闭,可装可拆。
闸室底部用木头组成矩形框架基座,由于水闸地基原本是淤泥软土,为保证软基建闸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工程通过“换土固基”的方式,将闸室底部的淤土清除,回填灰膏泥和山岗粘土,加强抗渗,减少沉降。
闸室底部基座
千年水闸的“冻龄”秘籍
2000多年前年还没有水泥,所以整个水闸工程,不论是闸壁、闸底、闸室、闸口都是用木头制作的。为了保存这些水闸木料,采用了特殊的防腐和防虫处理。经专家鉴定,这些木料是水松,属杉科植物,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水松材质轻软、纹理细、耐水湿,适合保存。
同时,为了防止地下水的渗入,水闸周边还打了两个抽水井,当地下水达到一定高度就会自动被抽走,防止水渗入到水闸中。
水闸遗址留存的木料
就地保存,原址展示!
木构水闸的出土,为了解汉代广州城区的防洪设施以及当时城址的布局、结构以及南城墙的位置坐标提供了重要线索。
正是由于其重要性,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原地保护遗址,光明广场负一层开辟为遗址博物馆。2007年6月9日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对外开放,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公共商业建筑内受到保护并开放的遗址文物。
木构水闸遗址
目前
水闸四周用钢筋混凝土墙进行了全封闭处理
再覆盖700平方米的玻璃防护层
进行恒温、恒湿保存
大家可以在
周一至周五的14:00-18:00
周六、周日及节假日的12:00-18:00
到越秀区西湖路63号光明广场进行参观
(免费的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