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赴贵州实践支队到雷山县调研传统村落中的文旅融合

天眼新闻 2025-01-28 00:01:48

近日,清华大学“社筑新程 黔韵深行”赴贵州实践支队到雷山县开展调研工作,深入了解传统村落中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

当天上午,实践支队前往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进行参观与交流。通过探索“原住民+新村名+智囊团”三民共治模式,乌东村逐步形成“村两委带头管理、智囊团出谋划策、原住民和新村民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方案。

调研支队走进乌东村。

调研期间,支队成员先后前往特色酒坊、乡村书店等进行参观交流。依托苗寨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乌东村巧妙将古朴的建筑风格、独特的文化风情以及苗族图腾纹样融入乡村振兴中,并高度重视文化推广与产品设计在提升村庄形象与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乌东村积极发展集体产业,增加收入途径。在征用平地转化为村集体资源后,乌东村不仅聘请专业公司合作开发利用,打造少数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而且建立了二次分红机制,“细水长流”支撑当地村民发展,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诗和远方”。

下午,支队一行前往雷山县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缅怀活动。在雷山县革命烈士陵园,支队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肃立在烈士纪念碑前,向为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们表达敬意。现场还进行了主题宣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支队临时党支部在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支部党员表示,将牢记初心使命,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

随后,实践支队前往苗族银饰刺绣博物馆,实地调研苗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博物馆内珍藏着大量精美的苗族服饰和银饰作品,展示了这一古老民族独特的手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队员们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了苗族各分支的代表性服饰、银饰刺绣的制作工艺、历史沿革以及其在现代时装中的创造性改良。

支队队长田佳霭表示,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不仅能直观反映出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更承载着对传统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苗族服饰逐步走向国际舞台,非遗与时尚的融合让更多国际人士认识贵州、了解中国。苗族服饰的创新与改良为推动文旅融合提供了重要借鉴,彰显了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时代活力。

此次缅怀和调研活动,不仅让支队成员们进一步了解了贵州的红色文化和民族资源,也加深了他们对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认识。实践支队将继续深入贵州,开展更多有意义的调研,助力当地社会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玉林

通讯员 邓宇宸 田佳霭

编辑 曾书慧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马刚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