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朱元璋打江山的34人,朱元璋杀了30个,为何唯独不动这4人?

三体使者 2022-06-10 13:30:53

“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这句话讲的是春秋时期伍子胥因为功劳过高而遭到了吴王的妒忌,而文种帮助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最后却被勾践逼死。自古以来,和君王一起打天下容易,但是当君王真正夺得天下以后,能得到善终的开国功臣们却寥寥无几。

朱元璋本就是一位残忍的君王,对待开国功臣也是丝毫不手软。起先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中,就有30个人被朱元璋残忍的杀害了,这其中就有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人。然而,朱元璋却放过了四人,朱元璋为什么不敢杀这四人呢?这四人究竟有什么过人的本领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01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

本是和自己一起打下江山的难兄难弟,朱元璋为什么要痛下杀手呢?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朱元璋本来就是一个疑心非常重的人。由于他幼年经历过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打心底里,朱元璋就觉得当官的根本不可信。

而当自己得到了天下之后,他也开始对功臣们产生了不信任的心里,一看到他们有异动,便选择斩草除根。而第二个原因和朱元璋定下的继承人有关。本来朱元璋是打算让自己的儿子朱标来接手皇位的,可谁成想,太子年纪轻轻便病逝了。

朱元璋别无他法,只能立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朱允炆当时年龄太小,可朱元璋却年事已高,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把朱允炆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了。为了保证天下姓朱,朱元璋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所以对皇位有威胁的外姓人全部铲除。

02

被杀害的功臣

于是,开国功臣34人中,便有30人遭到了朱元璋的灭口,其中的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便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首先是蓝玉,蓝玉是朱元璋身边最战功显赫的将军,曾经在洪都以三万人硬生生抵挡住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

这样一位绝世武将,本是朱元璋打算留下来辅佐太子朱标的。但是朱标英年早逝,蓝玉留下来便失去了作用,反倒成了威胁朱家统治的不确定因素。再加上蓝玉非常喜欢吹嘘自己的战功,在朝中谁也不服,嚣张极了,自视甚高,最终难逃被朱元璋除掉的命运。

而胡惟庸就不一样了,胡惟庸被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朱元璋很看重胡惟庸的才华,建国之后,胡惟庸的官职越来越高,一路升到了丞相。在权利之下的诱惑下,胡惟庸迷失了自己,他在宫中奢靡放纵,干尽坏事,甚至还有了异心。

他暗地里收买人心,自以为滴水不漏,谁知这一切早就被老谋深算的朱元璋看在了眼里。他之所以不杀胡惟庸,为的就是等他自己露出狐狸尾巴。再后来,他国使者前来求见朱元璋,却被胡惟庸从中截胡隐瞒。

这件事让朱元璋龙颜大怒,然而胡惟庸却依旧狡辩,最终被朱元璋打进大牢。再加上之前的种种行为,胡惟庸最终以谋逆罪被朱元璋杀了。而相比于胡惟庸和蓝玉,李善长的死就有点无妄之灾的意思了。

当年胡惟庸造反,李善长压根没有参与,然而还是被朱元璋治罪,而朱元璋给出的原因便是:“李善长看到胡惟庸想要造反却不检举揭发,反而隔岸观火,简直大逆不道!”最终,七十七岁的李善长被朱元璋打上了胡惟庸谋反余党的标签,被斩身亡。

03

幸存四人何许人也

那朱元璋不敢杀的四个人都有谁呢?第一个便是从小同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好友汤和,汤和此人非常有自知之明,他明白以自己的功劳,日后必定难逃一死,于是把所有的功劳都推到了朱元璋的身上,一早便向朱元璋请辞归家。于是朱元璋便赐下丰厚的赏赐,放他开开心心的回家享受荣华富贵去了。

第二位是朱元璋的义子沐英,沐英是被马皇后视如己出的孩子。在马皇后去世以后,沐英悲痛欲绝,主动请辞卸任官职,奔赴皇陵为马皇后守孝。这份诚心也让朱元璋十分感动,于是沐英也得以保全自己。

第三位是郭英,此人为人低调随和,虽然是朱元璋宠妃一母同出的兄长,但却从未因妹妹的高贵的身份而做任何出格的事来。老实如斯,在加官进爵之时,却选择了一个可有可无、没什么实权的闲职。然后本分做事,低调做人,到后来朱元璋都快把这个人忘了,更别说杀他了。

第四位叫做耿炳文,他也是个大智若愚之人,为了表达对朱元璋的忠诚,他擅自篡改祖坟墓碑,刻下自己是朱元璋部下鹰犬的字样,让朱元璋对他很是放心。到后来他主动要求驻守边疆,这样既可以远离朝中政权的争夺,还可以保卫国家。耿炳文守边之际,多次打败边境作乱的异族,朱元璋大喜过望,于是便没有杀他。

04

结语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了中央集权,做出杀害功臣的事也是必然的。这些人位高权重,功高盖主,朱元璋必然不可能放心。就像北宋皇帝赵匡胤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幸存下来的四人身上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在功成名就以后,要么放下权利,要么远离庙堂,这才是唯一可以活下去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把自身的锋芒隐藏起来,谦逊低调的做人做事,这样才可以保全自己,这样才不会遭人嫉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6

三体使者

简介:独特的视角,通俗的语言,解读全球科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