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人情社会,在这几个地方过分“较真”,你就输了

舒山有鹿 2025-02-02 12:12:40

人在江湖,可以认真,但一定不能较真。

认真,这是一种做事的态度;较真,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偏执。

认真去做事,基本都可以有收获。对一切人与事儿都过分较真,分分钟会得罪别人。

为什么要半精明,半糊涂?就是因为精明到了极致,就是较真。而较真是有害的。如此,就该用一定的糊涂来“中和”。

就跟泡咖啡是一样的,不加点糖和牛奶,单纯的浓咖啡是不太好喝的。“中和”的必要性就在于此。

身处人情社会,在这几个地方过分较真,你也就输了。

一、别人说了什么,不要去较真。

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会为了别人的每一句话,而过分较真。

别人吹牛逼自己是XX行业的精英。对此,你不是很相信,就跟别人去较真,要求别人出示一定的证据。

别人吹牛逼自己有什么样的成就。对此,你不是很相信,就跟别人去较真,要求别人给出详细的数据。

别人吹牛逼自己有什么样的本事。对此,你不是很相信,就跟别人去较真,或者直接跟别人单挑,激发了矛盾。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的情绪,会如此“上头”呢?

因为心存疑惑,就会要求别人证明所说的一切。但你想过没有,大家都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干嘛要那么较真呢?

别人说什么,哪怕他们天天吹牛逼,当他们是笑话就行了。别人这么说,我们也就这么听。至于说信不信,这是另外一回事。

二、各种事情的真相,可以看破但不能说破。

这世上有很多事儿,都是“见不得光”的。也就是“见光死”。

对于这些“见不得光”的事儿,哪怕知道,也应该闭口不谈,当不知道。因为谈及“见不得光”的人与事儿,会危及自身。

做人,可以看破,但一定不能说破。试想,普通人无钱无势,什么保护都没有,何必要如此“头铁”呢?

这个世界存在两面。一面是光明的,另外一面是黑暗的。基本上,是黑暗的一面,多于光明的一面。

就跟小人一样,这世上的小人多了去了,我们可以较真的过来吗?较真不过来。

小人没有得罪你,你非要跟小人去较真,那别人就会来得罪你。可见,这些不必要的麻烦,都是自己招惹来的。

看破什么,这是一种本事。而闭口不谈,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东汉末年的杨修,很聪明,可就是因为道破了“鸡肋”的真相,而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悲催得很。

 

三、别人有什么样的选择,千万不要较真。

有一个无比愚蠢的举动——妄想改变别人的人生。

你知道XX项目是个坑,但你发现身边有朋友参与其中。这个时候,你秉持善良的态度,去劝告朋友,这是坑,不能参与其中。

对于你的劝告,朋友根本不会听,只会认为你多管闲事,见不得人好,阻碍他发财。自此之后,他对于你的态度,只剩下厌恶、嫌弃、仇视。

心存善意的你,会感觉到很委屈,我只是不想他被坑而已,为什么他不听我的话呢?

原因很简单,别人的人生,由别人自己选择。身为局外人的你,无法改变别人的选择。每个人都只能负责自己的因果,而无法负责别人的因果。

别人如何选择,好也罢,坏也罢,不妨秉持这一个原则: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所谓“良言难劝该死鬼,大慈悲不渡无缘人”。连佛都渡不了芸芸众生,又何谈是你我这些凡人呢?凡事,别较真。

四、别人对我们有什么看法,千万不要较真。

身处人情社会,无数人都过分在乎“人言可畏”。

别人说了我们什么,我们过分在乎;别人对我们有什么态度,我们过分在乎;别人如何看待我们,我们依旧过分在乎。

过分在乎到最后,除了自己折磨自己,为别人的错误买单,就没有什么好结果了。

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写道: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别人是否认可我们,这不重要,自己认可自己最重要;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这不重要,自己活出真实的模样最重要。

切勿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与其较真,不如豁达。心宽者,才会有福气。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2

舒山有鹿

简介:情感作家,励志达人,你有烦恼,我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