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晋创谷·吕梁”揭牌,这是我省进入实质性运营的第九家创新驱动平台,也是今年揭牌的第三家平台。在此前的1月8日,“晋创谷·长治”揭牌,1月14日,“晋创谷·阳泉”揭牌。 建设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是我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按照规划,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采取示范先行、总结经验、全省推开的建设模式,依托太原市先行建设起步区、先行区,运营成熟后在全省逐步推开,辐射带动各设区市及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形成全省域“谷区”。远景目标是将晋创谷打造成为全省科技资源整合之谷、产学研贯通之谷、四链融合之谷、体制机制创新之谷、政府市场等创新要素合力之谷,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最后一公里”堵点,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 自2023年12月底“晋创谷·太原”率先揭牌以来,“晋创谷·大同”“晋创谷·晋中”“晋创谷·临汾”“晋创谷·运城”“晋创谷·晋城”在2024年陆续运营、持续“上新”,让科技成果加速“变现生金”,迸发新动能。 水清华(山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水处理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和整体设备的技术研发和市场运用,2024年销售额达到2312万元。该公司总经理金玲仙说:“通过‘晋创谷·太原’,我们与省内高校合作,增强了研发团队实力,得到了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对企业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 作为全省首家晋创谷示范项目,一年来,“晋创谷·太原”已强势起步,科研与市场的“双向奔赴”处处跃动着生机和活力,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提供了全方位支撑,为新质生产力孕育了无限可能:签约入驻企业200余家,申请知识产权500余件;来自省内高校院所的团队注册企业81个,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省外高校注册的企业63个,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占比过半;入驻企业实现营收上亿元,有2家企业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有望入统…… 面向省内外高校院所,吸引科研团队入驻;聚焦培优育强,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强交流合作,汇聚优质创新资源……“晋创谷·太原”坚持打出“组合拳”,将“四链”深度融合作为核心任务,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太原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技术市场部部长张晓鹏说:“2024年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5项,合同金额3000多万元,成绩十分喜人。” “晋创谷·大同”作为全省第二家落地的创新驱动平台,正在聚焦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构建“北京研发设计、大同中试制造”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京晋协同创新生态新高地、中关村高质量发展协同区和山西产业转型升级试验田,吸引适合在大同生产制造的产业落地,实现“研发孵化在北京、产业基地在大同”的离岸孵化模式。截至目前,在入驻的高科技企业中,既有半导体封装材料、交通行业高压高速气流应用等中试项目,也有115研究院、山西政科数字软件有限公司等数字经济及配套服务院所、企业,发展的版图越来越大。 2024年12月30日,运城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中心迎来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机构工作人员一行。经过前期对接和现场交流,又一新项目落地。“我们的项目是体外诊断方向的产品,研发在西交大,销售推广地设在运城。这里离西安近,又有优惠政策,希望通过‘晋创谷·运城’这个平台,推进产品成果转化,早日将产品推向市场,促进运城大健康行业的发展。”该项目成果转化负责人丁江博说。 “晋创谷·运城”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三大新兴产业领域,目前已入驻高校科创团队20余家、科技型企业50余家、金融机构12家。该平台连接起供给侧和需求侧,为双方提供对接、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竞争力”,也为未来运城经济发展孕育着无限可能。 潮从创新涌,千帆向新行。如今,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善谋善为的创新之音越来越激越昂扬,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澎湃动能正在成为推动三晋大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山西日报记者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