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大碎尸案,你不知道的几个细节,真相还有到来的那一天么

周慧雄子 2024-12-19 08:39:31

南大碎尸案警方誓言追查到底,28年了,这个残忍至极的案件,南京警方和公众都从未放弃过。19岁的刁爱青,南京大学的新生,村里人的骄傲。她喜欢看书,字写得漂亮,安静,然后,1996年1月,她消失了。

尸体被肢解成两千多片,煮熟,分装,抛散在南京城里,就像一个精细的拼图被残忍地拆散,打扫卫生的妇女捡到一个包,里面是五百多片肉,还有几根手指。

雪很大,村里人说,那天南京来电话了,二十八年一直在查,DNA技术以前不行,现在呢,时间流逝,证据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但有些事不会被遗忘。

小说写过网上也讨论过,二十周年的时候还出来声明,案子还在查。

这是一种坚持,一种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法律的敬畏。

最近,电视剧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用这案子做原型可以,但别瞎编,人家姑娘好好一个大学生,凭什么给她加个婚外情?

《我是刑警》上面是周克华被击毙的现场图,下面是剧中张克寒被击毙图。

细节无敌,姿势和案发现场完全一致!

右手的摆放,手心朝上,距离身体的角度丝毫不差。

双腿交叠,右搭在左腿上。

腰里都是黑色的腰包,靠左边身体!

尸体都是靠墙的位置,脸向右。

除了这件衬衫有一点点出入,你还分的清剧里剧外吗?

当年《天涯论坛》里有深度分析,甚至有和报道中的周克华身高一样的好事者事后躺在同样的位置,通过数边上墙体的砖头数量,去反推被击毙者的身高和报道中的有差异,当时有图片为证。

小时候看港剧,不管什么片子,总是会很醒目写上几个大字: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小时候不懂,现在知道是一种法律免责行为,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写上这几个字,是为了避免:

1. 著作权的法律纠纷。

2. 名誉权的法律纠纷。

但即使写上了这些免责条款,也不能完全避免法律纠纷。

《他是谁》倒好,人家避之不及的法律风险,这个剧自己往上凑。第一该剧宣传的时候,就用重现了南大碎尸案进行宣传,没法律意识。

第二该剧情的主角取名时,还专门起了和受害人相似的名字。

根据民法典九百九十四条: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现在人家家属来声张法律,一点问题没有。民事责任……道歉赔钱呗。导演编剧记得教训,别和法盲一样。

《我是刑警》这个画面本可封神,却因一个败笔毁于一旦。

这部剧真是难得一见的优质刑侦剧,尤其是老派硬核的风格,看起来非常过瘾。

尤其是剧中多次出现的一大群身穿便衣的干警挤在一个屋子里开会的画面,瞬间把我们带回遥远的90年代。

只可惜,这样的一群大老爷们开会,现场竟然没有一个人抽烟,这与事实严重不符。

那个年代与现在不同,抽烟的现象非常普遍,满屋子男人肯定是烟雾缭绕,这一点在剧中被忽略了,有点遗憾。

张克寒被击毙以后,通知他妈妈来确认尸体。

这位妈妈,三角眼,扫笤眉,一脸凶相。见到儿子的尸体以后 ,面无表情,眼光呆滞,一滴眼泪也没有掉。

感觉他妈妈更冷血,难怪生出这样凶狠残暴的儿子。

饰演妈妈的演员从哪里找的,导演也是用心了。

最近,电视剧《他是谁》因剧情设置引发争议,剧中"余爱芹案"与南大碎尸案高度相似,涉嫌影射案件当事人。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影视创作与现实案件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

演员张译在剧中饰演追凶警察,却意外卷入了这场风波。实际上,剧情内容是由编剧和导演负责,张译作为演员反而成了争议的"替罪羊"。

这让人不禁感慨:艺术创作需要灵感,但更需要对现实和历史的尊重 。

对于未破的刑事案件,我们期待司法机关继续努力,早日还受害者家属一个公道。

同时也呼吁影视创作者在进行案件改编时,多一份敬畏之心。毕竟,真实的伤痛不该成为艺术创作的随意素材。

0 阅读:57

周慧雄子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