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旧换新、个人购买汽车可全额贷款等政策落地,多家银行都推出了零首付贷款买车,汽车贷款也增长明显。
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份,农业银行汽车分期贷款投放同比增长137%,中国银行汽车分期贷款投放同比增长47%,工商银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同比增长18%,交通银行汽车贷款投放金额同比增长1467%。
事实上,经济下行的当今,各行各业都在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新路径。在老百姓购房需求持续疲软、大量资金急需寻找出口的情况下,银行大规模参与汽车金融市场,既是响应国家促进内需的政策号召,也是看到了当前汽车市场火爆的现状。其中,车贷业务是银行信贷业务的重点布局领域。
为了和汽车金融公司争夺车贷客户,银行普遍向经销商、4S店提供一定的贷款返佣比例,部分汽车经销商把返佣拿出来作为车价优惠,以吸引客户的眼球。客户如果想享受这个优惠价,前提就是要贷款购车。如此一来,很多本来没有贷款需求的客户,为了车价优惠,选择贷款买车。
目前的银行车贷基本上是长期限的“高息高返”产品,利息需要较长的还款期数才能收回,而给经销商的返佣则是放款后很快就支付。一旦客户提前结清贷款,银行收到的利息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有可能出现利息尚不能覆盖返佣的可能。当然,有些银行会和客户签订合同约定两年内不得提前还款,或者提前还款须缴纳一定的违约金或手续费,以弥补少收利息的损失。
以往,银行车贷被视为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但目前央行降息,车贷本身就处在较低水平,如今政策放开首付限制,引导车贷利率下降,实际上利润空间有限。银行为何仍持续投入资源在车贷业务上?
从商业策略来看,银行的车贷业务主打“薄利多销”,这一策略虽然降低了单次交易的利润率,但却通过增加销售总额,达到做大资产规模的目的。增加资产规模有助于“稀释”逾期率,降低经营风险。此外,现在多数银行以信用卡分期的方式做车贷,通过车贷业务发放信用卡,银行能够迅速扩大信用卡用户规模,为后续的信用卡消费优惠活动、购物分期、现金分期等盈利方式打下坚实基础。
从用户粘性和消费潜力层面来看,银行在车贷业务中的战略布局能够收集大量的用户信息和消费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银行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更加精准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于增加保险、债券、基金、贵金属等投资理财产品的销售,为银行带来更多的收入来源。
由此看出,银行车贷业务并不仅仅是一项盈利手段,更像是一场全面的战略布局。在群雄逐鹿的车贷市场中,一旦有银行选择将车贷业务作为引流或者获客的手段,其他资方想从车贷业务中赚钱将变得困难重重。
眼下的各大银行开足马力,在库融、消费端同时发力,并利用资金、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多层级的分支机构优势对汽车金融公司展开降维打击,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与规模快速扩张同步,银行因汽车金融业务被处罚的案例也比较频繁,同时也存在产品单一、监管乏力等隐忧。
自2023年至2024年一季度,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系统针对银行机构汽车贷款业务共计公示罚单约52张,罚单违规事由明确表述与汽车贷款业务相关。比如信用卡汽车专项分期业务审查不审慎、汽车贷款三查不到位、汽车按揭贷款管理严重不审慎等,被罚银行业机构多达24家。
因此,银行在调整业务策略的同时,须加强汽车金融服务的风险识别与管理,方能实现从点到面的布局。毕竟,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业务策略的调整不仅关乎自身的经营效益,更对整体金融市场生态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