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散京东

嗨财经 2022-01-07 11:35:01

腾讯为何减持京东?

强强联合的八年长跑为何到了终局?

2021年12月23日,腾讯减持所持有的的千亿市值京东股票。腾讯公告称以中期派息的方式,将所持有价值约1200亿港币的4.6亿股京东股权发放给股东,对京东持股比例从17%下降至2.3%,刘强东回到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而这一场优势互补、业务嵌套的资本运作典范在经过了八年的长跑也终于来到了终局。

此番“分手”对京东来说,未来与腾讯的合作进入不确定的状态,其美股股价在2021年至公告当日股价已经累计下跌21.9%。京东立即提出在原有的20亿美元回购基础上将时间延长,购买额度也提升至30亿美元。但公司股价此后四个交易日内仍跌11.01%,截至2021年12月30日,公司美股股价只有65.63美元,港股方面也从今年最高价365港币跌至259.8港币,跌幅26.28%。

主动式反垄断

上市公司以其资产中的部分实物或权益作为分红的形式并非罕见。但此次腾讯清仓式的将京东股权用来派息,加之该部分股权实质上是京东和腾讯这8年来深度绑定战略合作的纽带,此举的意义就远超过一般的分红,而是一次重大的资本动作。从长期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都对两家公司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腾讯方面,也许这样的举动对政策和监管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

这两年,许多借助互联网衍生出来的新兴业态通过资本的加持、头部企业的集中效应和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力,成长速度飞快,规模迅速膨胀。但在互联网行业,这种现象似乎并非监管层所推崇的。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便提出,“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与此同时,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互联网巨头拥有雄厚的财力、大量的数据资源、领先的数字技术,更能承担起科技创新的责任。2021年中央工作会议的表述进一步升级,改为“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同时“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如此背景下,“拆伙”也可理解。

腾讯在互联网行业的布局绝不仅仅是京东一家。过去十余年间,腾讯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投资帝国,覆盖游戏、文娱、企业服务、金融、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腾讯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互联网企业还包括美团、快手、虎牙直播、斗鱼、蘑菇街、蔚来、同城旅行、阅文集团,作为第二大股东的则有拼多多、B站、唯品会、富途证券、贝壳、微盟、猎豹移动,此外还持有滴滴和猫眼娱乐的相当一部分股权。由此可见,腾讯利用自身的资本和流量优势,已经成为互联网产业中的一个涵盖几乎各个细分的巨型集团“腾讯系”。2020年1月,腾讯总裁刘炽平在IF大会上曾表示,截至目前,腾讯总计投资企业超过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逾160家成为市值或估值超10亿美金的独角兽。

但在其投资的标的中,真正属于硬科技、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支撑以解决技术瓶颈方向如芯片等高端制造业,仍占比偏少。数据显示,腾讯过去一年总计完成了303次投资,其中游戏和企业服务是两大重点领域,分别完成了67次和66次投资。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也许,这并不是唯一的大手笔减持。

目前在腾讯的投资版图中可以看到,一方面降低对以模式为核心的企业的投资和扶持,另一方面则向硬科技倾斜。据统计,自2020年初至今,腾讯已经投资了超过100家科技企业,涉及云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医疗健康、自动驾驶、金融科技、区块链、生物技术和制药、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2021年,腾讯在医疗健康投资14笔、人工智能9笔、大数据4笔、物联网2笔,AR/VR/2笔。同时,其控制下达到美图也频频落子硬科技,包括视觉芯片设计公司爱芯科技、晶圆半导体代工企业荣芯半导体,激光雷达独角兽禾塞科技、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能、手术机器人公司康诺思腾。在美团2021年的15起投资事件中,超过10起都选择了前沿科技赛道。

流量加持不再,物流成支撑

自2014年腾讯入股京东以来,受益于其提供的微信及QQ两大社交媒体的导流,京东的发展进入飞速成长期。其GMV增长了超过10倍。今年三季报显示,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5.52亿,同比净增1.1亿。在2020年GMV突破2.6万亿、同比增长25%的背景下,今年三季度全渠道GMV再次录得近三位数的增长。季报显示,公司2021年三季度实现营收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超过机构从此前预期。公司也稳坐国内电商第二把交椅。

但这种情况恐怕难以持续。腾讯和京东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在2022年5月26日到期。对于微信入口,两家企业间的三年期新协议将启动谈判。具体结果犹未可知。

虽然腾讯在发布减持公告时表示,此后还将继续保持与京东间的合作,但失去了股权绑定这一根本性的利益共同体的身份,此后的合作中是否还能为京东带来大量的优质流量已经出现不确定性。

对京东而言,流量红利期中也并未停滞自身进化的步伐。京东的物流便是其优势。

京东物流目前是京东旗下的一个独立业务板块。2007年,公司从京东内部物流部门成长起来,首先是服务于京东自身的零售业务,助其在同业竞争中构建足够深的“护城河”;2017年,京东物流独立运营并对外开放,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商;2020 年,公司进行品牌升级,贯彻“体验为本,效率制胜,技术驱动”的核心战略;2021 年 5 月 28 日上午,京东物流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2618.HK,公司用可信赖的供应链服务持续创造价值,覆盖快速消费品、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和生鲜等行业,目标是成长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供应商。

京东物流的主营业务为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及其他物流服务。公司在为客户提供仓配服务、快递快运服务、大件服务、冷链服务、跨境服务等标准化服务基础上,借助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支持不同垂直领域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实现。公司拥有中国最大仓储网络之一,面向企业客户提供综合性、一体化及可定制的仓配服务。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公司运营约 1300 个仓库,仓储网络的总管理面积约为2300 万平方米(包括云仓生态平台上云仓的管理面积)。公司提供商务仓、经济仓、售后仓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并依托技术的力量来提升仓储网络的运营效率,采用“仓配逆一体智能供应链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优质仓配服务,根据招股书披露,仓配服务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 50%-70%。2021年三季度京东物流同比增长43%达257亿元,外部收入占比超过50%,达到历史新高,本季度京东物流运营亏损率为2.8%。

可以看到的是,京东物流是京东业务板块中对流量依赖较少、具有强大内生动力的核心板块。它首先为京东电商业务提供了高效、优质的供应链基础服务,同时自身也在持续推动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成熟和市场化。

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场,物流支出总额于 2020 年达人民币 14.9 万亿元,预计中国物流支出的增长大体与 GDP 的增长保持一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但国内疫情防控科学有效,国民经济率先实现强劲复苏,在中国工业平稳增长、进出口贸易增势良好、民生消费相关的新动能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物流行业仍保持较高景气区间。根据灼识咨询预测,2020 年至 2025 年国内物流支出复合年增长率将达 5.3%。

根据银河证券的报告显示,在未来产业升级背景下,业务链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将成为企业盈利的关键,而大多数企业自身物流基础设施及资源有限,因而催生出大量的物流外包需求。

根据灼识咨询预测,外包物流市场将由 2020 年的人民币 6.5 万亿元增至 2025 年的人民币 9.2 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1%。2020 年中国外包物流渗透率达到 43.9%,较 2019 年提升了 0.8%,但相比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这意味着,物流行业本身是一个成长空间巨大的基础产业,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宏观上是整个电商行业发展的基石。这个京东耗费十余年砸巨资打造的物流资产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才是京东的未来所在。中信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表示,考虑到京东供应链和物流优势持续深化等因素,其将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预计公司2021年至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9568亿元、11917亿元和14104亿元。参考行业平均估值,对应京东美股目标价109美元,港股目标价416港元,分别比现价高66%和60%。

0 阅读:7

嗨财经

简介:财经界知乎。财经知识和财经资讯以漫画形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