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谦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之一,以其朴素和务实的个性深受人们敬仰。尽管身处高位,他始终保持着与普通百姓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简朴作风,彰显了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革命精神。
吴学谦
1991年,一次普通的出差中,他从南通带回几根芦稷,仅为让远在北京的女儿尝尝这份来自家乡的味道。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位高层领导的另一面——平实、亲切、情感丰富。为何在权力的顶端,吴学谦依然坚持如此简朴与温情?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21年吴学谦在上海出生,众所周知当时那个年代社会动乱,但吴学谦的父母仍坚持让他接受教育,尤其在语言学习上,着力培养他学习外语的能力。选择外语作为学习重点,与他的祖父有着直接关系。
当时吴学谦的祖父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小店,生意虽不大,但足以维持家人的生活。然而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这座城市。吴学谦的父母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趋势将带来更多与外企打交道的机会。于是他们决定让吴学谦学习外语,为将来可能的商业机会做好准备。虽然家境日益困窘,父母还是咬牙交纳了高昂的学费,希望能为孩子铺设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
金子
尽管家庭并不富裕,吴学谦对此机会倍感珍惜。在求学过程中,他不仅学习了外语,更在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接触中,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和革命的火种。正是在这一时期,吴学谦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深受其理念的吸引。在老师的引导下,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未来是要为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入共产党,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出一份力。
1941年,吴学谦因暨南大学迁离上海而不得不中断学业,但他并未因此而迷失方向。相反他选择投身于地下抗日斗争,成为中共中央华中局的一员,负责党务工作,并担任了城工部交通站的负责人。
在上海的黑暗日子里,吴学谦深知与敌人斗争的艰险,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潜在的威胁,但他始终不曾因此畏惧。面对日军的压迫和汉奸的卖国行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还勇敢地执行着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每当国家的利益遭遇威胁,吴学谦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甚至在一些看似危险的任务面前,他依然选择以身作则,保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吴学谦
1945年的一个夜晚吴学谦从好友浦某口中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浦某的叔父通过关系得知,一位汉奸正计划将从银行保险库偷来的两千两黄金交给日本人。由于黄金数量过大,这位汉奸决定暂时把黄金存放在浦家中,等过了风头再转交给敌人。这一消息令吴学谦心中怒火燃烧,他无法忍受中国的财富被这种卑鄙之徒出卖给侵略者。
吴学谦知道这是事关国家未来命运的巨大威胁。这些黄金本应是抗战和解放的资金,然而却被不法分子借机卖给敌人。为了阻止这一危机他做出了一个冒险而果断的决定——抢劫。这不仅仅是为了阻止黄金流入敌人手中,也是为了给新四军提供急需的军费。
于是吴学谦与几位信任的同志商量好,决定行动。他们精心策划,伪装成劫匪,悄悄潜入浦家,成功地将黄金盗走,随后将黄金如数交给了新四军。这一行动为新四军解除了当时的军费困境,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支持。吴学谦深知,自己的这一举动虽冒险重重,但对于革命事业却至关重要。
吴学谦
时光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上海的局势愈加复杂。吴学谦明白,继续留在上海将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敌人的搜捕和审讯。然而他依然选择坚守,并毫不动摇。每次被敌人审问时,他都能巧妙应对,以巧妙的言辞化解了多次危机。虽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吴学谦依然保持冷静与镇定,总能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继续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吴学谦继续投身于青年工作,并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展示了新中国青年的风采。1950年代中期他曾带领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了印度尼西亚人民青年团的第一届代表大会。吴学谦通过此次交流,为中国青年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树立了标杆,同时也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声音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1954年,吴学谦被调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开始承担起更为复杂的外事工作。通过在中联部的工作,他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逐渐成为了党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吴学谦
随后的“十年特殊时期”却让他的职业生涯迎来了严峻考验。1966年吴学谦不幸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暴。作为一位有着坚定立场和原则的革命者,他在言论和行为上坚持原则,在面对批斗和迫害时,也从未妥协。这段期间吴学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身心摧残,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勇敢地同造反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捍卫着自己的信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2年,吴学谦重获复职,重新回到中联部工作。在新一轮的国际局势变动中,他凭借过硬的外交素质和丰富的经验,迅速适应了国际政治的变化。1978年,吴学谦升任中联部副部长,进入更高层次的外交决策领域。面对改革开放的浪潮和国际局势的变革,他在工作中紧密关注中央政策的变化,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外交方针政策,成为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中坚力量。
吴学谦合照
1982年11月,61岁的吴学谦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时刻:接替黄华成为中国外交部的第二任部长。他的领导风格简朴低调,尽管身居高位,依然保持着平易近人的态度。每当有人称呼他“吴部长”,他总是谦虚地纠正:“大家还是叫我‘老吴’吧,咱们都是做革命工作的。”这一谦逊的态度让他在外交部内部赢得了极高的尊敬。
吴学谦的工作节奏几乎没有停歇。他白天会见外宾、主持会议,晚上则带着一大堆文件回家继续工作。即便如此繁忙,他从不参加那些可有可无的社交活动,也拒绝各种休闲邀约。家人和朋友常劝他放松,但他总是坚持:“时间有限,得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
1983年1月,黄桂芳被任命为吴学谦的秘书。黄桂芳1964年毕业于外交学院,随后进入外交部工作,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多年的工作积累了扎实的外交专业知识,也培养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忠诚心。在此之前他曾在乌干达使馆工作,对国际事务有了更深的理解。
吴学谦合照
接到调令后黄桂芳在吴学谦外访期间已经来到北京。1月22日,吴学谦回到北京,黄桂芳立刻前往机场迎接。见面时吴学谦亲切随和、没有一丝部长架子,这让黄桂芳对这位领导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在第一次接见中,黄桂芳表达了自己对秘书工作的担忧,毕竟自己没有秘书经验。吴学谦微笑着安慰他,说自己也没有当过外交部长,大家一起适应很正常。他强调,只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到最好。他还举了田家英与陈伯达的例子,强调要坚守原则、抵制权谋,才能赢得党内外的尊敬。
吴学谦在用人上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任人唯贤”。他不看资历,注重能力与忠诚,这使得不少年轻干部得以快速成长,并在外交部中担任重要职务。吴学谦认为党员干部应深入一线、了解实情,而不是只顾坐办公室看文件。
合照
吴学谦的工作习惯也让黄桂芳印象深刻。每天上班,他都会优先查看国内外的新闻,并与值班人员沟通,了解当天的重大事件。这种对时事的敏感,使得他能够时刻把握国际动态。外出时吴学谦总带着收音机,确保不会错过任何重要消息。
1984年吴学谦陪同李先念主席访问西班牙、葡萄牙和马耳他,行程紧凑,几乎没有休息。就在访问接近尾声时,他被告知需要立刻飞往伊朗,尽管途中需要转机多次,飞行超过十个小时,工作人员提议中途停留休息一天,但他坚决拒绝了:“按时到达,不能耽误。
吴学谦的简朴在很多细节中体现出来。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有服装补贴,而他却从不申请。他的西装还是50年代在团中央工作时穿过的旧衣服改制的,甚至比许多工作人员的衣服还要旧。正是这种坚守简朴的作风,让他在复杂的外交工作中保持清醒和专注,一心一意为国家奉献。
吴学谦
1991年10月16日,吴学谦与王兆国一起前往视察当地的旅游工作。虽然已是高级领导,吴学谦的要求却简朴得出奇。当南通市委书记吴镕问他是否有忌口时,吴学谦笑着回答:“越土越好。
这句话让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有些愣住。大家本以为吴学谦会要求一些高档的菜肴,却没想到他更喜欢本土、朴素的食物。于是,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个自助餐,餐桌上摆满了当地的农产品——芋头、花生、毛豆、玉米等简单却富有地方特色的食材。
在这些土味十足的食物中,吴学谦却特别想念一种食物——南通的“芦稷”。这种被当地人称作“甜芦粟”的农作物,深受吴学谦的喜爱。它的甜脆口感和清新的味道,勾起了他对童年时代的记忆。尽管在南通随处可见,工作人员却一时没有理解吴学谦的要求,误把“芦稷”听成了“田螺”。幸运的是,来自上海的小吴司机懂得吴学谦的上海话,最终找到了这种让吴学谦心心念念的食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天吴学谦终于品尝到了久违的芦稷。他吃着熟悉的味道,心中感慨万千,甚至与同行的人员聊起了小时候吃甜高粱秸秆充当甘蔗的故事。那时,家境贫寒的他从未享受过奢华的食物,简单的食物却成了最珍贵的记忆。
行程即将结束时,吴学谦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他希望能带几根芦稷回北京,带给女儿尝一尝。他想让女儿也感受一下他小时候的味道。为了满足吴学谦的心愿,工作人员不辞辛苦,跨越昆山和周庄等地,最终找到了新鲜的芦稷。
退休后的吴学谦依然活跃在中国的政治与国际事务中。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期间,他推动了政协制度的规范化,促进了不同党派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增强了政协在国家决策中的作用。即便在1998年退休后吴学谦依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转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继续为国家的外交事业贡献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学谦精通多国语言,深谙国际政治与经济,还热衷于学术研究,撰写了大量影响深远的论文。在北京度过的晚年,他依然专注于学术和文化交流,直到2008年因病去世,享年87岁。
在家庭生活中,吴学谦保持简朴,妻子毕玲是他事业上的坚强后盾。毕玲曾任教于知名大学中文系,在家庭中给予他极大的支持,也成为他思想上的伴侣与知己。两人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吴学谦的儿子吴晓镛,从小表现出对新闻传媒的浓厚兴趣。学习期间他远赴美国深造,并在归国后加入凤凰卫视,迅速晋升为美国分公司总裁。在他的领导下凤凰卫视在美国的业务取得了显著发展,增强了中国媒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学谦的家庭,虽然生活简朴,但每个成员都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追求卓越,展现了吴学谦坚守的价值观——责任、奉献与专业精神。
参考资料:
中国政府网2017-11-28《吴学谦同志生平》
吴镕《轶事两则》,刊于《江海春秋》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