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被一个叫姜萍的女孩刷屏了。
今年17岁的她,是一名江苏省的中专生,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
日常的课程只有“语数外”和服装专业课。
然而,她却通过自学闯入了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决赛圈,名列第12位,碾压一众清北、MIT、斯坦福等全球名校的博士生。
在接受采访时姜萍说,自己从初中起就对数学颇有兴趣,做数学作业时,也更乐意做有难度的题目。
后来,达到了当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她,因种种原因选择来到专科学校学习服装设计。
第一次月考后,姜萍数学成绩遥遥领先,引起了老师王闰秋的注意。
为了不浪费姜萍的天赋,王闰秋开始为她提供辅导,辅助她学习《高等数学》、《数学分析》……
让不少人头疼的多元微积分,姜萍却学得津津有味。
她用的教材整本书都是英文的,里面还全是专业术语,但姜萍硬是凭借翻译软件和一本《英汉小词典》一点点啃了下来,学完了三分之一。
预选赛的两天里,姜萍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
因为专注,所以容易出成果。
就这样,姜萍最终以全球第12名的成绩入围决赛,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让我想起获得第74届雨果奖的作家郝景芳,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时,写下的一段话:
“真正的人生成就,属于极致的沉醉者。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在更长久的人生里,始终对一件事极致的敏感和热情,才能让一个人摸索出攀登的道路。就好像全世界不存在,只有自己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听一个音符,就像音符里包含着全宇宙;推一个公式,愿意数十年如一日;写一行代码,就像全世界都安静下来。”
02
在这段时间,同“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一起被推上热搜的,还有一个叫张锡峰的男孩。
三年前,来自衡水中学的他,在演讲时掷地有声地喊下: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虽然张锡峰的言论当时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随着他以674的高分考入浙大计算机专业后,他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三年后的高考季,他却以截然不同的状态出现在大众面前。
如今的张锡峰,没了当初的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眼里的光也消失了。
在一档《当我们谈论高考时》的节目中,他坦言自己其实并不喜欢学习,学习带给他的并非愉悦,而是痛苦。
而自己现在的状态,就像卡皮巴拉(水豚)一样:“活着挺好,死了也没事。”
而如今的张锡峰之所以这么麻木迷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考之前,他就光想着高考的事情了,从来没想过高考之后报什么专业、以后做什么。
仅仅因为“大家都说这个好”,感觉“计算机挺赚钱”,就选了计算机专业。
入学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计算机,不喜欢写代码。
心生后悔,却又没有特别喜欢的事,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大学期间,他也曾尝试过参加社团、做AI项目、当游戏主播等,但都无一例外地废止了。
最后,少年无奈地说,自己没能活成曾经期待的样子。
把姜萍和张锡峰放在一起看,难免令人唏嘘:
乍一看,一个中专生,处在鸡娃鄙视链的最底端;一个浙大高材生,正是无数家长梦寐以求的“别人家孩子”。
但如果把时间拉长看呢?
姜萍作为极致的沉醉者,沉迷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从而走出了独一无二的长久之路;
而张锡峰虽然考了高分,上了名校,但因为早早透支了对学习的兴趣,内心只剩下一片荒芜。
这不正好印证了功利鸡娃党的短视吗?
03
网上曾有篇《卧底10个鸡娃群后,没娃的我都想鸡自己了》,讲述了记者卧底鸡娃群的见闻。
从早上6点起,各个鸡娃群就变得热闹起来。
家长们每天都要在群里做的三件事就是:发自己的鸡娃计划、分享教学资源,以及晒鸡娃成果。
有的父母,甚至连孩子洗澡的时间,都严格规定好了。
(源自:@每日人物)
还有一位家长发完自己的计划后,群里一度陷入了沉默。
只因这位家长的昵称是:“xx妈-19m-海淀”。
也就是说,这个每天忙着听英语动画、做思维训练、读英语启蒙教材的娃,如今才只有19个月,1岁半而已。
后来,记者还被邀请进入了一个“鸡眼群”。
所谓“鸡眼”,就是鸡孩子的眼睛、视力,每天定时带孩子做眼保健操、出门爬树看绿叶等。
正当记者以为终于有部分正常的父母,懂得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时,群里的发言又瞬间打破了她的幻想:
原来“鸡眼”也不过是为了以后更好地练琴、上网课。
然而,正如北大教授刘擎说的:内卷是要付出代价的。
心理咨询师王玺分享过自己遇到的一个案例:
一位青少年来访者来咨询前,他爸爸特别开心,反复对王玺说:
“之前他死活不愿意来。现在好了,孩子有救了。我们要求不高,只希望他能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
然而,跟父母兴奋的状态截然相反,这个来访的男孩始终神情萎靡,双眼空洞。
不仅如此,男孩很抵触咨询,甚至自顾自地睡着了。
醒来后,男孩有些不好意思地揉揉眼睛,解释说:“老师,我真没什么可说的。我现在对所有事情都没兴趣。”
王玺问:“对新学年的生活也没有期待吗?”
男孩想了一下,说:“我只期待一件事……我想去死。”
而这个男孩,也并非个例。
在咨询的过程中,王玺遇到了太多类似的案例:
他们曾是最乖的孩子、最好的学生,但却有强烈的自杀意念,只因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活下去,以及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位高考状元在自杀未遂后说: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
但也不是学习好、工作好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我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总想各方面做得更好,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尽头。”
这些孩子就像是空心人,外表看上去好好的,但里面已经空了。
焦虑式养娃、盲目式抢跑,最终消耗的都是孩子的能量与活力。
极度功利的鸡娃教育,只会培养出行尸走肉。
04
学者易中天曾说:
“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至于孩子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
心理学家贺岭峰曾费尽心思,把女儿送入了全区最好的小学。
但他没想到的是,因为成绩不佳,女儿在学校过得一直非常压抑、痛苦。
四年级的时候,女儿有一回坐车去学校,差点从校车上跳下去。
得知了这些事后,贺岭峰幡然醒悟:在分数之外,孩子应该拥有更丰富的体验,更饱满的人生。
所以,当他发现女儿爱上动漫后,并没有横加干涉。
因为他意识到,女儿为了看动漫,总会利用课外和休息时间提前完成作业。
为了看懂原版漫画,女儿还加入了一个动漫群,跟朋友们讨论剧情发展,自己写剧情。
后来,女儿又爱上了画漫画。
有一次,女儿在自习课上画漫画,被老师当场抓住,请了家长。
贺岭峰到了学校后,虽然给老师道了歉,但回家后却没有训斥女儿,也没有撕毁她的作品和书,而是告诫她不要挑战老师的权威。
因为心怀热爱,到了高中时,女儿已经有了清晰的人生规划:去日本学习动漫。
常年自学日语和积累下的漫画合集,让女儿一口气收到了7所大学的offer,如今日语和漫画也成了女儿赖以生存的左右手。
有人羡慕贺岭峰运气好,没怎么操心,孩子就成长得如此优秀。
但其实,所谓运气,不过是唤醒孩子价值感后的水到渠成。
在清华教过十年书,又到北大任教授的渠敬东,曾感慨:
现在的孩子有着疲惫的身体、残破的心灵和无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孤僻……
这样的现状令他倍感遗憾:
“每时每刻的竞争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正在扼杀教育。”
“当一个人在每一刻都胜出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注定失败了。”
作为父母,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当下的大环境,但至少我们可以看见孩子的困境,用爱好给孩子搭建起一个避难所。
这份爱好,不是强制孩子上的兴趣班,而是发现并尊重孩子的特质,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05
《封神演义》中,比干被剖心后,曾遇到一个卖空心菜的老妇人。
比干问妇人:“一个人没有心会怎样?”
老妇人回:“菜无心可活,人没有心怎么活?”
比干卒。
一颗荒芜的内心,无法支撑孩子走向远方。
一个孩子的童年,也不该只有分数、成绩和密密麻麻的计划表。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把孩子从成人充满压力与紧张的世界中解救出来,培养一个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的孩子,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学。
点个赞,与所有父母共勉。
衡水学院这就是个现实版的史莱克学院,打着高成绩,高就业率为名号,实际上你查一查就会发现本质上是当地的高材生往他那送,抢外地的高材生过来才有的高成绩和高就业率。
想当然,自以为,太坑人了
姜萍这事是真是假现在还没定论。就算是真的,也和普通人没半点关系。从初中数学勉强及格,到高等数学达到博士水平。只学习了两年,而且还不是专心学习数学。如果是真的,那她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的数学天才。甚至比公认的数学天才高斯更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