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要过年了,这腊肉腌货总要囤点吧。但这买的腊肉上要是有敌敌畏咋办?你说谁家腊肉上会有敌敌畏?黑心商户的就有!

现年40多岁的蒋某兴,居住于云南省宾川县。自2018年起,蒋某便在家中从事肉类制品的腌制与销售活动。
干这行的时间越久,蒋某的贪心也越来越大,竟打起了节约肉类成本的算盘。

在2024年1月,蒋某为了确保自家腌制的腊肉不受虫害侵扰,居然用卫生纸蘸取高毒农药敌敌畏,随后点燃这些卫生纸烟熏腊肉。
更为严重的是,在将腊肉搬入存放房间后,蒋某还将敌敌畏与水混合后,直接喷洒在了房间的地面及墙面上,为的是加强“防虫效果”。

蒋某的行为持续了3个月,但很快就被发现了。
到了4月份,宾川县公安局依据法律程序,对蒋某家中存放的、尚未出售的腌制肉制品进行了查封与扣押。

这批被扣押的肉类随即被送往检测机构进行化验,结果显示,所有送检样品中均含有敌敌畏成分,其含量介于0.054mg/kg至9.1mg/kg之间,无一例外地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针对这一恶劣行为,蒋某也付出了应有的法律代价:他被认定犯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法被判处一年四个月的有期徒刑,但予以缓刑两年执行,并需缴纳10.5万元的罚金。
同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他也被禁止从事食品生产、销售业务。

此消息一出,网友们都炸锅了,毕竟这关乎到人命问题,而蒋某受到这样的处罚实在是太轻了。
自2024年1月起,蒋某便已开始采用敌敌畏熏制腊肉,而直至4月份才被相关部门查处。在这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不禁让人担忧,究竟有多少含有敌敌畏成分的“毒腊肉”已经悄然流入市场,并被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食用,这实在是让人细思极恐。

而且,蒋某能有这么多的肉类腌制,只靠他一人是不够完成这么大批量的腊肉生产和销售。
在他的上面,是否还有更多我们想象不到的黑幕?而且,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只有一个“蒋某”在做,还有成千上万的“蒋某”运气好,没有被发现。

我国对食品安全始终实施严格监管,并且在法律方面也有着相应的制定。
即生产或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一旦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或疾病,将受3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罚金处罚。
若食品中非法添加有毒物质,或故意销售明知含毒食品,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罚金;造成健康严重损害或有其他恶劣情节者,刑罚可增至五至十年有期徒刑及罚金;若致人死亡或情节特别严重,将依法从重惩处。

然而,面对极高的利益,仍有人不断铤而走险,这确实令人十分头痛。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误区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没必要大惊小怪,认为等药性过了就没事,不会中毒的。
过去有些人在腌制火腿时,为了驱虫,会采取用纸张沾染敌敌畏后放置于火腿上的方法,他们认为待药性消散后再食用是安全的,且从未因此发生过中毒事件。

同样地,在储存稻谷等杂粮时,他们也会用纸张沾染敌敌畏放入储粮柜中防虫害,而家中的猪、鸡等家禽家畜在食用了这些可能含有敌敌畏残留的粮食后,也并未出现中毒迹象。

这样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毕竟人和家畜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物种。就算说药性过了,毒性减小,也不代表这个食品就一定是安全的。
曾经有个案例,一家三口晚上吃了一盘普通的炒土豆,结果没多久,他们突然感到腹痛难忍,立马被送入了医院。

经过检查后,发现他们是因为吃了含有大量残留农药的土豆而中毒,经过及时治疗后一家三口顺利脱离了危险。
当前,农药残留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每年在临床上都会遇到大量因农药残留导致的病例。

就算某个食物原料,它一开始没有毒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蕴含的毒性可就不是我们能控制得住的。
比如说,超过保质期的湿米粉和长时间泡发的木耳、银耳,这些都会成为“杀人于无形”的致命毒药。

“米酵菌酸”是一种在发酵谷物、椰子以及食用菌等食材受到污染后形成的剧毒物质,它无色无味且有极高的耐热性,使得常规的家庭烹饪手段难以将其破坏。一旦摄入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便会立即引发中毒反应。
而且毒性也很强,只需要1mg就足以让人中毒而亡。
特别一到炎炎夏日,这些食品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米酵菌酸毒素,食用过多就会导致中毒,而这样的案例还真不少。

在2024年3月,台湾省台北市“宝林茶室”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案,重症患者共7位,6人死亡,死者体内检出了米酵菌酸。
在2020年10月,位于黑龙江鸡东县的一个家庭,共有9名成员,在食用了家庭自制的“酸汤子”(一种以玉米为原料,经过水磨并发酵制成的粗粮面条)后,不幸全体中毒,最终导致了9人的不幸离世。

所以说,在吃的方面,我们还是需要保持慎重的。
另外,家禽服用这些含有微量毒性的食物,也会表现出中毒的现象。中毒的家禽可能表现出拒食、流涎、肌肉震颤、运动失调、呼吸困难、羽毛松乱、体温下降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家禽可能会昏迷并死亡。

可见,这些家畜食用带有残渣的食物后没表现出异样的反应,不是没毒性,而是毒素还没积累到一定程度。
此外,这些有毒物质还可能在家禽体内形成高浓度的农药残留,进而污染由其产生的肉、蛋等畜产品,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家畜食用带有农药残渣的食物这件事和我们人类毫无关系了。
为了销售量,这些人什么都干得出提到这烟熏腊肉的事件,肯定有不少人会联想到以往种种案例。每年315晚会,都会有一大批食品相关问题被曝出来。

有很多我们潜意识觉得安全的食物,其实都能“造假”。比如说咸鸭蛋这样一个简单的食物,也能给你做出假的来。
一些商家出售的所谓“咸蛋黄”,实际上是经过加工的蛋黄制品,这些制品中除了咸蛋黄本身,还可能添加了淀粉、豆粉、调味剂等成分。

这些添加剂用于改变蛋黄的物理性状,如增加其稳定性、延长保质期或改善口感。
虽然这些添加剂在符合规定的用量下,是安全合法的,但消费者往往期望购买到的是纯正的咸蛋黄,而非经过加工的制品。

除了材料的真实性以外,他们还失去了买家的信任。
商家在销售这些蛋黄制品时,并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真实成分,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这些加工过的产品。这种信息不透明会引发消费者的误解和担忧。

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无伤大雅,但是如果是给弱势群体,那危害就不是一般大。
最著名的案例当属于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始于2008年,当时多地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得了肾结石。

经调查,发现奶粉中添加了有毒的三聚氰胺。一开始,三鹿公司坚决否认问题,还做了自检,并未查出异常。
但随着受害人数的逐渐上升,当时差不多30万婴幼儿都被毒害了,该公司被迫承认并召回受污染产品。该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恐慌和调查,对受害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也对三鹿公司及其整个乳制品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无辜的小孩却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有些孩子的头部甚至开始异常肿胀,情况之严重,外界形象地称之为“大头娃娃”,这一事件给受害儿童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伤害。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与民众基本福祉的基石。
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严格执法,确保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控。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严惩不贷。
同时,也应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食品的来源和成分,增强消费透明度。
此外,加强公众食品安全教育,提升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也至关重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不只是过年,我们老百姓应该是无时不刻都能够吃得饱吃得好。
信息来源:
看看新闻Knews “咸蛋黄”也能造假?是否合成消费者应有知情权
纵相新闻 “土坑酸菜”被曝光,插旗菜业7年前就被指脏乱差!多家企业发声明→
长宁疾控 夏日刺客 餐桌上的隐形杀手——米酵菌酸
光明网 1毫克即致死!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
红星新闻 云南一商贩腌制“毒腊肉”售卖获刑:为防腊肉生虫,竟点燃蘸敌敌畏的卫生纸烟熏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