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帝血,不如一时权臣——李恪

努尔比说历史 2023-06-10 15:33:47

李恪的存在,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杨广虽然狂妄,但是他对许多勋贵都很好,所以他即使失去了江山,失去了生命,也能为自己的子孙延续香火,这一点,他相信裴寂、李纲等人都能做到。所以这杨妃很早就给李世民诞下一子,起名叫李恪。“‘恪’,就是‘尊敬’,‘慎重’,想必李世民也是这么希望他的,让他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事情,这样才能让他发家致富。贞观之年,他被册封为汉王,之后,小李恪才十岁,就被册封为蜀王,不过,他对这片土地并没有完全掌控,而是由其他官员担任。但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对李恪的宠爱,因为他是一个亲王。到了贞观五年,他的几个儿子都已经成年,所以孩子们必须离开京,一是要确保自己的皇位不会被人觊觎。其次,李世民更倾向于分封制,他希望自己的几个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郡王,也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自己的府邸,总比被困在京城要好。所以,李恪在与李世民共进晚餐之后,便动身前往益州,接受任命。

到了最后,李世民执迷不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自己的几个兄弟成为世袭王,因为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大唐的稳定,所以,谁也无法阻挡这个专制皇帝。在这种情况下,李恪改为了吴王,虽然并没有正式到任,但从王爵的变化,就可以看得出来,李世民对李恪的宠爱,而这位皇子,箭术、骑术都很好,李世民更是夸奖他“类我”,说他“类我”,往往会给他带来麻烦,再加上李恪在官场上的态度,让他与前朝的人产生了隔阂,这才是李恪最大的软肋。后来李恪也犯了一些错误,比如在狩猎中践踏农夫的田地,被人揭穿后,他被免除安州都督的职位,李世民一怒之下,将责任推到了权万纪身上,却被人阻止了。李世民爱子之心,为李恪撰写《诫子书》,恐怕除了那一份书信之外,还因为某些人向李恪点出了自己所处的窘境,从而导致其母被罢免。不管怎么说,这个连名字都充满了谨小慎微的王爷,在对待权万纪的态度上,也是越来越顺从,这一点,李世民还是很满意的。六百六十九年,李世民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取消了分封制度,李恪曾经在一处官府中担任过职务,但并不知道他的来历。这件事情在大唐引起了轩然大波,李承乾被李世民放逐之后,而空出了一个储君的位置,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李泰与崛起的李治对立,最后,迫于李治强大的权势,他选择了李治,他经常质疑自己的儿子是否能够治国,于是,他与长孙无忌商量,要换成李恪。

长孙皇后死后,长孙无忌的野心越来越大,他想要做一个有权势的人,李治是他的外甥,年纪小,容易控制,而李恪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人,他没有选择李泰这个亲外甥都没选,自然不会选择李恪,所以,两人之间的恩怨,一直到李世民问出“是不是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所以你才不愿意帮他呢?”,长孙无忌也用“皇帝有先见之明”为由,反驳了,李治背后有长孙无忌,有褚遂良,有李世绩,李世民为了栽培李治,大力扶持,李恪也被发配到了边陲,做了一个逍遥的吴王。按照现在的情况,李恪应该会像李世民所预料的那样,欣喜若狂,但事实并非如此,连长孙无忌都不这么认为。首先,高阳这个骄横的小公主趁机挑起事端,妄图将未来的女婿房遗爱推举为梁国公,由于房遗直的存在,高阳不得不另寻他法,最终,他向李治告状,说房遗直污蔑自己,高阳不得不接受挑战,而这个时候,一直伺机而动的长孙无忌,却趁机将房遗爱等人说成与李泰一伙,李泰被降职,长孙无忌却不肯善罢甘休,在长孙无忌的操控下,一件原本毫无根据的事情,变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造反事件,当然,也有人对此感到不满,譬如李道宗汉王李元昌,驸马薛万彻,很快又牵扯出一批人,譬如江夏王李道宗,譬如柴绍之子柴令武,他们要么是李泰的旧部,要么是与长孙无忌意见不合的人,而其中地位最重、最为冤枉的吴王李恪,却被人冤枉,被人陷害,然后被判了罪,择日行刑。

李治曾经考虑过要不要饶了自己的兄长,可是在强大的长孙无忌面前,他什么都做不了,最后,李世民认为和他很相似的李恪,被长孙无忌轻易的斩杀,他还诅咒了长孙无忌:“你这种篡夺权力的行为,迟早会和你一样。”(长孙无忌篡夺权力,祸害无辜,家族迟早会灭亡)正如他所料,长孙无忌心高气傲,完全没有将自己当成一个臣子,结果被武则天和李治联合起来对付,最后被逼到了绝境,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报应。

0 阅读:37

努尔比说历史

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